第1781章 第七〇二章 星系级计算机(3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目前最成熟的,依旧是电子计算机技术。不过军事上应用最多的,是光子计算机。
  相比于电子计算机,光子计算机稳定、可靠、能耗低、效率高、体积小。
  相比于量子计算机,光子计算机可以大规模并联、运维简单成本低、技术可靠成熟。
  总的来说,电子计算机技术有点老,量子计算机技术还不够成熟。大规模应用,还要光子计算机。
  而想要建造一个星系大小的计算机,首先各种电磁干扰就不能忽略。这一点上,无论是电子计算机还是量子计算机,都拍马也比不上光子计算机技术。
  张浩还只是拍脑袋,但大洋集团的科研人员才叫厉害。
  要设计一个恒星星系大小的计算机?大洋集团内部虽然惊讶,但惊讶过后大家却摩拳擦掌。
  计算机方面的带头人,是葛冬、以及葛冬的弟子唐天东。一开始葛冬就因为天生雷电体质,参与电力研究,后来参与电报研究,很自然的就参与到计算机研究。
  不过现在计算机研究还有一个精英:智能生命永恒。
  而对于永恒来说,建造一个这样的超级计算机,真的是……太有兴趣了。
  总之有了张浩的‘拍脑门’,大洋集团的精英竟然只用了不过一个月的时间,就拿出了一个完整的设计方案。
  雷行风旁听了计划书。
  大洋集团高层的计划书,当然不是纸面资料,人家直接作出动画视频了。甚至连建设过程、人员、费用、技术和设备等,都做了详细的规划。
  整体来说,就是在一个稳定的、红矮星星系,建立一个‘超级卫星系统’。
  红矮星不用说,这样的恒星稳定;其光亮也足够。
  然后就是‘计算机的主体’。一般的计算机,是将机器装在箱子里、或者是放在室内、地下室等,总之不是暴露的。
  可眼下大洋集团要建立的计算机,是真正的‘露天’计算机了。要想建造一个包裹整个恒惺星系的计算机、或者工程等,基本上不可能。
  至于说完全包裹整个恒星(戴森球),并不现实;只怕建设不到十分之一就会引力崩塌。真有建造这等工程的实力,星际移民不是更好。
  总之既然不能完全包裹,那么就要另辟蹊径。其实也没有多少复杂,就是模仿自然界的行星、卫星运动规律,在这选定的恒星星系内部,建立一个人造的行星卫星系统。
  就是,设计中的‘卫星’有点多。
  每一个卫星,都是一个光子计算机单元。设计中的计算机单元,在500公里左右;每一个单元其实都是一个完整的、超级光子计算机。但要建立一个星系规模的超级计算机,这等‘单元’预计需要上亿个!
  所有的单元会通过公转、相互盘旋等方式,保证引力平衡。
  整个‘计算机’体积,预计可达一亿公里直径。
  另外,星系内还会建立一些大型工作站——上万公里的那种超级战舰改装的,这些工作站将负责光芒的聚集、发射、分配,数据的汇总;尤其是大型工作站本身的引力,也可以为计算机单元提供引力支撑。
  最重要的是工作站具有超时空通信能力,可以为这个超级计算机内部信息交流,提供时间上的保证。
  简单的介绍了计算机的‘结构’,葛冬最后很有些自豪的表示:“张总,预计该计算机建成,不仅可以用来计算无理数,更能用来推演量子科学、多维时空技术等。
  这样的计算机本身,也可以作为我们与鲤鱼星云科学资料交流的中枢。
  预计可以满足大洋集团未来三十年的计算需求。”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