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凭破案冠绝京华 第207节(1 / 4)
第206章 毒性
到将军府时, 已是夜幕初临。
谢星阑快步在前引路,秦缨跟着他,匆匆进了书房院。
谢咏等在屋内, 见他们回来,立刻迎上来, “公子,县主——”
二人前后进屋,便见屋内等了三人, 两个面熟的是谢家暗卫,另有一个鬓发微白的灰袍老者, 便是他们说的人证。
谢咏道:“县主, 他二人去了密州, 找到了苏太医的老家, 得知贞元五年初春,苏太医便已病逝,苏太医夫人早他几年过世, 他膝下一子也在十岁上夭折,这位老伯,是跟随苏太医大半辈子的家奴, 苏太医病故后, 他一直守在苏家老宅。”
老者抱拳行礼,“小人苏镰拜见县主。”
秦缨抬手, “老伯请起——”
谢咏又道:“这位老伯在苏太医故去后,靠跟着苏太医学来的医理, 开了个小小的医药铺子, 以此为生,听闻老太医过世十多年, 他二人本是失望,却没想到,苏老伯当年曾跟着苏太医去丰州,他历经过丰州之乱,当年瘟疫严重,他虽没有跟着苏太医去公主身边诊治,但也一直跟着苏太医打下手。”
秦缨眸光深重起来,“苏老伯,你说苏太医临终之际,曾有一心结未解,当真是与我母亲出事有关吗?”
苏镰面上皱纹满布,混浊的眼瞳里闪过两分疑虑,“小人并不肯定,老爷当年随行丰州,也吃了不少苦头,待丰州之乱平定后,便起了告老之心,但不知怎么,老爷还是在京城苦撑了大半年,等身体实在不成好,才回了密州老家。”
“回去之后,老爷便病倒了,他整日里心事重重,哀叹连天,有时候病得昏昏沉沉,便说自己救人一世,临了却害了人,到了九泉之下都不得安宁。”
苏镰沉重道:“老爷妙手仁心,但也有病重救不过来的,小人当年,只以为他为这些事耿耿于怀,一直没放在心上,且老爷当年清醒的时候,是闭口不提这些的,直到有一日……”
苏镰眼皮跳了跳,语气也紧张起来,“直到有一日,府中来了两个人,说自己是京城来的,要问老爷一些事,他们去了书房说话,小人在外等了两炷香的功夫他们便出来了,那两人径直出了府,小人进书房一看,便见老爷满头冷汗,已是气若游丝。”
秦缨拧眉,“那二人做了什么?”
苏镰摇头,“他们什么都没做,老爷也没受伤,是老爷自己太害怕,这才引得急火攻心,当时小人一直问老爷在怕什么,可他始终不愿说,也不说那二人是何身份,这之后,老爷的病情急转直下,半月不到便过世了。”
秦缨又问:“能如此大受打击,那必定不是小事,你的意思是,此事是我母亲之死?为何这般想呢?”
苏镰默了默,佝偻着背脊道:“因老爷弥留之际,曾吩咐小人,将一些未写完的医书书稿焚烧干净,小人自然照做,可烧医书之时,小人发现其中一本记载着老爷在丰州看病时留下的医方,小人道行不高,认得出方子,却记不清到底是给谁用的,老爷也没写明白,小人便将那些书稿烧了,这之后为老爷治丧,老爷早年失子,便由小人为他守孝,在半年之后,小人替老爷收拾书房时,忽然想起来那几张医方是给义川公主用的。”
秦缨眼皮跳了跳,沉声道:“苏太医给我母亲看病,有医方是正常的。”
苏镰摇头,“老爷让小人烧的书稿,是他未完著作,他生前最看重的便是那两本书稿了,小人仔细想了许久,终于想明白,老爷不是要烧书稿,是要烧那几张医方——”
秦缨眉头紧拧,“那医方有何古怪?”
苏镰迟疑起来,“其实小人也未想明白,都是常用的医方罢了,唯一的奇怪之地,便在于老爷当年给公主的医方比旁人多一副,小人记得他说公主产后体虚,一直未调养得当,当时药材不足,多开医方备下药材,算是有备无患。”
秦缨忙问:“多了什么医方?”
“一副外用的医方,当年的瘟疫,病患身上会出现肿结、溃疡、疱疹,这时,便要用外敷药,但小人记得,公主直到去世,也未见此状。”
秦缨沉思起来,苏镰又道:“本来事情过了多年,小人以为再不会有人问起的,却没想到月前来了这两位小兄弟,小人已年过花甲,本也不愿多嘴,但老爷过世时,常有愧疚悲痛之言,又说他死后要下地狱,年节忌日都不必祭奠他,足见此事之重。”
苏镰悲切道:“小人虽未听命,但老爷死得不甚安稳,小人亦想知道,到底是何事叫他怕成这样,这两个小兄弟也不知小人知道的这些有无用处,便说让小人入京来,小人如今身无挂碍,也多年未曾回京,便答应了他们,小人不知还有几年好活,在下黄泉见老爷之前,便算来替老爷了了这一桩心结。”
苏应勤早逝,却有如此忠仆守着苏家,秦缨也颇为感佩,她又道:“那老伯可还记得那几张医方?”
苏镰颔首,“记得,都是治那时疫常用的方子。”
秦缨眼瞳微明,“劳烦您写来,您可还记得我母亲得病之后的事?”
谢星阑吩咐道:“取纸笔来。” ↑返回顶部↑
到将军府时, 已是夜幕初临。
谢星阑快步在前引路,秦缨跟着他,匆匆进了书房院。
谢咏等在屋内, 见他们回来,立刻迎上来, “公子,县主——”
二人前后进屋,便见屋内等了三人, 两个面熟的是谢家暗卫,另有一个鬓发微白的灰袍老者, 便是他们说的人证。
谢咏道:“县主, 他二人去了密州, 找到了苏太医的老家, 得知贞元五年初春,苏太医便已病逝,苏太医夫人早他几年过世, 他膝下一子也在十岁上夭折,这位老伯,是跟随苏太医大半辈子的家奴, 苏太医病故后, 他一直守在苏家老宅。”
老者抱拳行礼,“小人苏镰拜见县主。”
秦缨抬手, “老伯请起——”
谢咏又道:“这位老伯在苏太医故去后,靠跟着苏太医学来的医理, 开了个小小的医药铺子, 以此为生,听闻老太医过世十多年, 他二人本是失望,却没想到,苏老伯当年曾跟着苏太医去丰州,他历经过丰州之乱,当年瘟疫严重,他虽没有跟着苏太医去公主身边诊治,但也一直跟着苏太医打下手。”
秦缨眸光深重起来,“苏老伯,你说苏太医临终之际,曾有一心结未解,当真是与我母亲出事有关吗?”
苏镰面上皱纹满布,混浊的眼瞳里闪过两分疑虑,“小人并不肯定,老爷当年随行丰州,也吃了不少苦头,待丰州之乱平定后,便起了告老之心,但不知怎么,老爷还是在京城苦撑了大半年,等身体实在不成好,才回了密州老家。”
“回去之后,老爷便病倒了,他整日里心事重重,哀叹连天,有时候病得昏昏沉沉,便说自己救人一世,临了却害了人,到了九泉之下都不得安宁。”
苏镰沉重道:“老爷妙手仁心,但也有病重救不过来的,小人当年,只以为他为这些事耿耿于怀,一直没放在心上,且老爷当年清醒的时候,是闭口不提这些的,直到有一日……”
苏镰眼皮跳了跳,语气也紧张起来,“直到有一日,府中来了两个人,说自己是京城来的,要问老爷一些事,他们去了书房说话,小人在外等了两炷香的功夫他们便出来了,那两人径直出了府,小人进书房一看,便见老爷满头冷汗,已是气若游丝。”
秦缨拧眉,“那二人做了什么?”
苏镰摇头,“他们什么都没做,老爷也没受伤,是老爷自己太害怕,这才引得急火攻心,当时小人一直问老爷在怕什么,可他始终不愿说,也不说那二人是何身份,这之后,老爷的病情急转直下,半月不到便过世了。”
秦缨又问:“能如此大受打击,那必定不是小事,你的意思是,此事是我母亲之死?为何这般想呢?”
苏镰默了默,佝偻着背脊道:“因老爷弥留之际,曾吩咐小人,将一些未写完的医书书稿焚烧干净,小人自然照做,可烧医书之时,小人发现其中一本记载着老爷在丰州看病时留下的医方,小人道行不高,认得出方子,却记不清到底是给谁用的,老爷也没写明白,小人便将那些书稿烧了,这之后为老爷治丧,老爷早年失子,便由小人为他守孝,在半年之后,小人替老爷收拾书房时,忽然想起来那几张医方是给义川公主用的。”
秦缨眼皮跳了跳,沉声道:“苏太医给我母亲看病,有医方是正常的。”
苏镰摇头,“老爷让小人烧的书稿,是他未完著作,他生前最看重的便是那两本书稿了,小人仔细想了许久,终于想明白,老爷不是要烧书稿,是要烧那几张医方——”
秦缨眉头紧拧,“那医方有何古怪?”
苏镰迟疑起来,“其实小人也未想明白,都是常用的医方罢了,唯一的奇怪之地,便在于老爷当年给公主的医方比旁人多一副,小人记得他说公主产后体虚,一直未调养得当,当时药材不足,多开医方备下药材,算是有备无患。”
秦缨忙问:“多了什么医方?”
“一副外用的医方,当年的瘟疫,病患身上会出现肿结、溃疡、疱疹,这时,便要用外敷药,但小人记得,公主直到去世,也未见此状。”
秦缨沉思起来,苏镰又道:“本来事情过了多年,小人以为再不会有人问起的,却没想到月前来了这两位小兄弟,小人已年过花甲,本也不愿多嘴,但老爷过世时,常有愧疚悲痛之言,又说他死后要下地狱,年节忌日都不必祭奠他,足见此事之重。”
苏镰悲切道:“小人虽未听命,但老爷死得不甚安稳,小人亦想知道,到底是何事叫他怕成这样,这两个小兄弟也不知小人知道的这些有无用处,便说让小人入京来,小人如今身无挂碍,也多年未曾回京,便答应了他们,小人不知还有几年好活,在下黄泉见老爷之前,便算来替老爷了了这一桩心结。”
苏应勤早逝,却有如此忠仆守着苏家,秦缨也颇为感佩,她又道:“那老伯可还记得那几张医方?”
苏镰颔首,“记得,都是治那时疫常用的方子。”
秦缨眼瞳微明,“劳烦您写来,您可还记得我母亲得病之后的事?”
谢星阑吩咐道:“取纸笔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