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8章 底事人心苦未平(中(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因为自古以来百姓穷鄙,屡屡生而无力养之。遂不得不弃杀于道旁;”
  义信慢条斯理地解释道。
  “如今太平治下,乡里渐有积余而不畏催逼,亦无难养之苦;此外,亦是都督府有司专门受纳之的缘故啊。。”
  “有司居然愿意受纳弃婴?。。”
  唯一没有开口说话的书画教授,形容丑陋的贯休惊讶了下。
  要知道,历朝历代以来民家将难以养活的婴孩,遗弃或是溺于塘泊之人伦惨事,宗室官府有司屡禁不止,又禁止不绝的。因此,其中一些能够被弃置于寺庙之所,又得以在沙门中活下来,已经算是天大的幸事了。
  就像是贯休本人虽然是出自兰溪当地姜氏门第,但是他情同父子的坐师,就是一位遗弃于苗中又侥幸活下来的“佛前生”。毕竟佛门也不是专门养育幼儿的所在,就算收容了弃婴也又很大概率夭折其中,能够活下来都堪称是菩萨保佑。
  “当然不是弃婴而是弃儿。只要有在籍民家愿将养不活的儿女寄予公中,则自有官府来抚养今后;而就此托藉军中将士名下而以为养儿、假子,就此传续家门和姓氏呼。。”
  虚中亦是在旁开声解释道。
  “光是这份慈悲之心和敢有作为的胸怀,难道不足以令大多数只会避世清修,于世无力的出家人,各种羞杀和惭愧在前么。。”
  贯休闻言顿然肃然起敬而合十,口念佛号亦是颔首赞颂道。
  “贫下深以受教了。。却是一时执迷见障。。”
  尚颜亦是整容起身行礼道。
  而临近的另一处棚子里,则是聚拢了一群低级文佐人员。
  “平日大伙儿都口口声声将民生之苦、劳役之困挂在嘴上,可如今方才有切身体会和心得啊!”
  书史吕岩看着自己泛红手心很快形成的血泡,一边讨过根针来细细的挑破,一边不由叹息道。
  “我辈今日不过是效法鞠耕一时,便就是这么一副模样了。。”
  在旁另一位正在搓揉小腿的书史韩偓,亦是颇有感怀到。
  “可想那些农人日日月月如此往复,几十年如一日的辛劳不断,鞠身尘泥以供奉朝廷的赋税钱粮,支应徭役征发,还要为灾荒、时乱所煎迫,可真是深苦至极了。。”
  “所以,这才体现出大都督所行之事的伟略宏正之处啊。。”
  一个声音接口道,却是大都督府的特聘编修兼文史顾问,世人称玄英先生的方干,也掀帘走了进来继续道。
  “大都督所行之事,为什么一度会搞得荆、湖、江西鼎沸不止,而骚变亦然呢。。因为,他想做的是古时光武度田一般的伟业啊。”
  “光武度田?。。”
  吕岩和韩偓不由面面向觎的,顿时想起了相应的典故来。
  “当年光武初定天下时,以度田之法核计天下租税和赋役;然世间官吏与豪姓勾连共气,多不平均,或优饶豪右,侵刻羸弱,天下沸怨之。。”
  脸上劳作潮红未退的方干,却是主动为棚中尚存的其他人释疑道。
  “遂有光武断然整顿吏治,遣谒者考实,具知奸状,而接连刑杀度田不实的河南尹张伋及诸郡守等,千石地方大员数十有余。”
  “时有大司徒欧阳歙世授《尚书》,八世为博士,学为儒宗的身份;又有诸生千余人守阙求情,依旧涉罪为光武所斩之;于是一时奸吏跔趴蹐,无所容诈。。。。”
  “而后,又有诸多郡国大姓及兵长竞起为乱,郡守、县令皆不能制止而约相弃逃之。是以光武乃旨令:听群盗自相纠挝,五人共斩一人者,除其罪;遂得诸贼相疑自乱。”
  “又以定乡平乱之功,以赎免地方长吏的‘逗留、回避、故纵’等旧罪,。最后乃徙其魁帅于它郡,赋田受禀,使安生业;终得以天下复平而广行度田之法。”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