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后我回家养猪了 第52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是笋干老鸭煲,这是河虾豆腐羹,这是粉蒸肉和粉蒸泥鳅,这个是肉末炒酸笋,这是凉拌折耳根,这个我妈最爱吃,还有这个是咸鸭蛋,我们这里回娘家过夏是一定要吃的。”
  “还有这个,你们猜猜这是啥?”说着,唐新岚把镜头对准了桌上的一个白瓷碟。
  碟子里是类似干煸鳝鱼一样的菜,不过,她既然都这么问了,那必然不会是大家经常吃的鳝鱼,看这个形状,不会是……
  “呜呜呜我好像猜到了,我的妈呀,鸡皮疙瘩起来了~”
  “蛇蛇那么可爱,为什么要吃蛇蛇?”
  “小傻瓜,当然是因为蛇肉很美味啦~”
  “让我们广省人来告诉你蛇肉的一百种吃法……”
  “前面的闭嘴!我不听!我有软体动物恐惧症啊啊啊!”
  弹幕里一片慌乱,唐新岚抿嘴一乐,把镜头给挪开了,不过还是跟大伙儿解释了一下这道菜的来历——
  “咱们这里跟着妈妈回娘家过夏,一定要吃的一道菜就是蛇肉,听说吃了这个一夏天都不长痱子的。不过大家放心,这个只是最普通的菜花蛇,咬人也没有毒的。而且我们这里这几年也有专门养这种蛇拿来卖的,等疫情过去欢迎大家来我们这里品尝美味的蛇羹呀~”
  野生动物这个话题太敏感了,不解释一下,唐新岚害怕网友误会。其实这几年因为发展蔬菜大棚,姥爷他们村野生的菜花蛇是越来越难找了,今天吃的也是去镇上买的养殖菜花蛇。
  一家人坐在一起,热热闹闹地吃了一顿团圆饭,唐新岚和大舅妈约好,等她回娘家过夏回来就去唐家商量做酱豆子的事情,下午,大舅妈的娘家人也开了家里的拖拉机过来,把她们母子俩接回去过夏去了。
  这下子,章家大舅也成了大龄留守爸爸……看着舅舅望着老婆孩子远去的落寞背影,唐新岚忍不住在想,要是全国各地都有这样的风俗就好了,一年中规定一段时间让结了婚的女人回娘家住一段时间,叫男人们看看,家里没了老婆到底是自由还是苦逼哈哈。
  回到自己家,唐妈明显比在上唐村更轻松些,而且村里其他同龄的姐妹也回娘家过夏了,不过大多数都没带孩子——她们中的很多人,现在孩子都在外面打工呢,厂里多请一天假就要少赚一天的钱,现在已经没有人为了陪母亲回娘家过夏,专程请几天假回来了。
  于是,这帮老姨们都羡慕起唐妈来,说她命好,培养出了一个女大学生不说,现在回乡创业听说也赚大钱了,居然还放下赚钱的买卖陪她回娘家,实在是能干又孝顺什么的,夸的唐新岚脸都红了,找了个借口就跑了出来。
  前阵子一直忙着卖货,主页都没有更新过什么好玩的东西,正好这几天在姥姥家闲着没事,唐新岚琢磨了一下,就想正经拍几个好玩的视频给粉丝们看看。
  第84章
  “岚岚,晚上去后头溪里翻螃蟹,你要不要去?”章姥爷坐在院子里修补渔网,外孙女爱吃鱼虾,难得来住一阵子,姥爷就把家里的渔具都找了出来,打算给外孙女网点新鲜的鱼虾吃。章大舅也打算去后头大溪里翻点螃蟹回来,见她过来,想起小时候带唐新岚去翻螃蟹的事情,忙开口问她。
  “去!大舅再帮我找个竹篓子吧,我还要去抓小石斑!”唐新岚眼前一亮,视频素材这不就来了吗?
  山里孩子,夏天就没有不去溪边翻螃蟹的,等到天黑,螃蟹都钻到石头底下了,这时候,打着手电筒,一个个翻开河滩上的石头,螃蟹看到灯光就会爬出来,一抓一个准!
  这种小河蟹个头不大,也没有多少肉,不过,处理好之后拿蛋清面糊裹了油炸,出锅后撒点儿辣椒和胡椒粉,连螃蟹壳都能嚼碎了咽下去,是一道极好的下酒菜。
  还有小溪里的小石斑,这种鱼只有指头大小,长不大,而且出水就死,职业打鱼的看不上,村里的小孩子们却很喜欢抓,拿个竹篓子扣在水里,把鱼群慢慢往竹篓子里赶,运气好,一晚上能抓好多,可以拿来做羹,也可以油炸了吃,还能晒成小鱼干,肉质细嫩,炸的酥脆,连鱼骨头都能吃下去。
  “我看你是要作死!还没结婚的小姑娘晚上去河里翻螃蟹?”唐妈听说弟弟要带女儿去翻螃蟹,眉毛都竖起来了。
  “姐,我给她买了胶鞋,不会放她下水的。”章大舅有点怕唐妈这个大姐大,忙指了指放在屋檐下面的蓝色女式雨鞋。
  “行了,早点回来,不许下水!”唐妈这才放过他们。
  唐新岚和章大舅在她背后做了个鬼脸。
  出嫁女带着孩子回娘家“过夏”,按习俗是要舅舅或者家里同龄的孩子陪着一起玩的,这是待客的礼数。不过,表弟还小,又被大舅妈带回娘家过夏去了,大舅愿意自己带着外甥女玩,其实唐妈心里还挺高兴的。
  晚上吃的是炸酱面,章姥姥做的手擀面特别劲道,浇头更是老章家一绝——
  铁锅倒入菜籽油,热油锅,加蒜末、野葱头和干辣椒炸香,切成丁的五花肉,先下锅煸炒,熬出猪油后,倒入腌制晒干的螺蛳肉继续翻炒,中间加入生抽、老抽和一点醋,再翻炒片刻,加入同样切成丁的土豆、豆干和莴笋干,加水焖到收汁,再加点盐,撒一把葱花就能出锅了。
  这浇头里的螺蛳肉是绝配,唐新岚每次都要吃好多。光自己吃还不行,她还特意把章姥姥做炸酱面的全过程拍了下来,剪了一段视频传到个人主页上。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