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反派他长兄(穿书) 第124节(2 / 4)
丰忠全没有率先说结果,而是道:“当时,这一宗案子召开三司会审时,不仅大理寺、都察院和刑部参与了,甚至兰台与提刑司也都旁听了,先帝熙宁帝亦是重视这一案情,因为这是大邺建朝以来,第一桩稚童弑人案。关于俩姊妹弑父案,具体而详实的案牍,最终被寄送至大理寺的库阁,一定是会有存档的,你们若是差人去库阁查这二十多年前的案子,是一定能够查出诸多的案情细节。”
关于如何定夺阿朝与阿夕的罪咎,究竟是处以绞刑,还是进行柔情处置,宽待施刑,三法司与两台两院,进行了一场为期长达整整半年的司法大辩论。
诸如刑部觉得,阿朝阿夕小小年纪,居然胆敢弑父,行为恶劣至极,德行败坏如斯,对广府,乃至于整个大邺的民生发展,皆有极为消极的影响,按律当斩。
但都察院显然不这样觉得,他们严厉地批驳了刑部的提议,如此说,一切恶行皆要究根溯源,俩姊妹为何要弑父,还不是因为她们的父亲时常对这个家庭施予诸般暴行?
时人常谓『君主□□会招来百姓起义』,更何况是一个父权主导的家庭,为父者,虽然说是行伍出身,但仗打得好,并不代表就能治家有方。依据案情,左邻右舍皆是反映说,常年能够听到为父者打骂妻女的声音,并且,这位为父者常用言语,不惜詈骂妻女,妻女若是反驳一二,动辄拳脚相施,不容妻女有一丝一毫的辩驳与反抗。
最主要的是,案发当晚,若是没有俩姊妹的反抗,这位为父者很可能会将他的妻子殴打致死。此处,不得不对这位妻子的背景延伸一二,她并不是中原汉人,是被牙婆从凉山外族拐卖来,给行伍中人做妻的。这位妻子在广州本地语言不通,不会说广州白,也不会说客家话,当地人根本与之无法沟通,是以,在日常的家庭之中,她根本听不懂丈夫说话,唯一能做的,便是白昼承担超负荷的家务事,夜晚被丈夫欺侮,若是教男方有任何不满,辄会遭罹惨无人道的虐打。
这位妻子,本身罹患有癫痫的疾症,嫁过来时,丈夫根本不曾出资给她治疾,她在日积月累的劳碌之中,病情加重的同时,还患上了肺疾,每逢阴雨寒湿的天时,便是咳得根本无法停下,甚或是,还会咳出一盆触目惊心的污血来。
但这位丈夫,不仅未曾怜悯体恤分毫,反而污蔑她是在扮弱装病,他对她的种种恶行,是更为变本加厉。
阿朝与阿夕,将父亲对母亲所做的一切,皆是分分明明地看在了眼底,她们继承母亲近乎天仙般的貌容,但唯独没有继承母亲的逆来顺受与懦弱卑微。
俩姊妹选择反抗父亲,乃属情理之中,若是对身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母亲,选择视而不见,那才是莫大的罪咎。
按监察院的意思,是打算将俩姊妹无罪释放,但鉴于其母已经投河自尽,其父亲在广州当地也无远近亲眷,无人能收养她们,因于此,宜去漏泽园。
漏泽园,乃属大邺专门收养遗孤的地方,无论年岁几何,鳏寡孤独者,皆可以收容于漏泽园之中,官府会开仓拨金,用以维持这些遗孤的生计。
对于监察院的长篇提议,兰台的台谏官并不能全盘认同,说,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更何况是十岁的垂髫小儿?她们弑父,本质上就是戕害了生命,谁都没有资格褫夺他人的生命,哪怕是一条恶贯满盈的人命——若是无罪释放,那岂不是会窃自助长弑人的风气?
按循兰台台谏官的意思,这俩姊妹必须承担起一定罪咎,只不过罪咎宜轻,问斩倒不必,但必须去牢城营进行几年劳改。
刑部、监察院、兰台进行司法大辩论的同时,其他官署部门也纷纷表态。
态度激进点的,认为俩姊妹不必担责,错全在于那个为父者。
态度相对保守些的,就认为俩姊妹的经历教人唏嘘不已,深表怜悯与同情,但俩人已经真真切切地弑害了人,这是不争的事实,罪咎是必须要承担的,但可以判得稍微轻些。
丰忠全对众人说道:“最终,大理寺结合了三法司、两台二府的综合意见,是这样判的,驳回了岭南经略路府对双胞胎弑父一案的死刑判书,改判俩姊妹在广府牢城营服刑三年。”
温廷安仔细地听着:“服刑三年,既是如此,服刑至第三年的话,姊妹俩刚好十三岁,就是杨书记来广府的头一年,为何杨书记对姊妹俩的掌故,一无所知?”
气氛一瞬地跌陷入一片阒寂,丰忠全看着烛案上扭来扭去的橘橙烛火,大理寺的官差皆是在看着他,等待下文,他缄默了好一会儿,翛忽之间,看向了温廷安:“细路仔,你可还记得朝姓的工部尚书?”
温廷安挑了挑眉,道:“就是在修缮了三江防洪堤坝、被广府百姓集资修葺了一座镇江塔来追忆的那位大人?”
“正是。俩姊妹服刑的第二年开春时节,这位朝尚书刚巧下野至闽南之地,珠江刚好发生了春汛,案情很是严峻,我遂延请朝尚书来广州治汛。朝尚书是很温和玉润的人,他居于尚书之位时,仅有而立之年,但政绩赫赫,丝毫不讲什么官架子,抵达广州的时候,我原是打算设宴招待他,但是被他温辞婉拒,他直接进入治汛这一主题。在广州待了七日,这春汛,就便是被他治得服服帖帖,第八日,他有要事在身,是行将离开广州,是我执意挽留他喝一顿广府早茶,他才勉强应允。”
“我延请朝尚书在一座以喝早茶著称的庵厅里,结果主持同我说,负责做早茶的师傅,老家突然有紧急的差事,就不告而别了。当时我真可谓是火烧眼眉,情急之下,我想起了阿夕,阿夕在牢城营掌厨,学了一手娴熟的岭南菜系,也精谙早茶,不论大按还是小按,她都应付得衬心应手,甚至比专业出身的师傅做得还要好。甫思及此,我决计让阿夕来救场。”
没料到事态会出现这等变节,众人皆是敛声屏息,温廷安亦是凝神听着,想当初,在镇江塔塔底,听到关于这位朝姓大人的掌故,她便是觉得这位大人,很可能与望鹤有些渊薮,果不其然,在二十多年以前,他们之间就已经有了故事。
丰忠全道:“我将阿夕寻来,让她应急做了一份广府早茶,这也是你们在夕食庵所食到的诸般食色,我的本意只是想要好生招待朝尚书,哪承想,朝尚书食完了一笼盐水凤爪和狮子头,忽然说,想见一见做早茶的师傅。我本想让阿夕去见,但阿夕似乎对官员存在一种恹嫌的心理,她不想见,最后,是阿朝去见了朝尚书。”
“阿朝与阿夕是知根知底的,俩姊妹共有灵犀,朝尚书问关乎厨事上的任何问题,阿朝皆是能够对答如流,是以,朝尚书对阿朝起了重用之心,他打算让她去他名下的一座师姑庵厅做掌厨师傅。”
这个时候,杨淳道:“可是,真正懂厨艺的人,是阿夕,不是阿朝,让阿朝成为庵内的掌厨师傅,岂不容易穿帮露陷?”
与杨淳同时开口,还有周廉:“不是,阿朝不是戴罪之身吗,还要服刑一年,她怎么能够出入牢城营?”
丰忠全浅啜了一口清茶,道:“先回答周寺丞的问题,姊妹俩确乎是戴罪之身,还有一年才能刑满释放,但朝尚书为了俩姊妹提早出狱,说服了牢城营的营长,对外宣称,俩姊妹不堪重负病逝,两人的身份被销毁,后来,他将俩姊妹收容在了庵里,吩咐主持赋予了她们另外一重新的身份,从此往后,二人削发为尼,成为遁入空门的出家人。”
阿朝颇得重用,获赐望鹤之名,而阿夕,因为脾性较为难驯,主持便是没有赐名,只扔给她一个寻常的身份,让其在后院做无名的浣衣尼。但主持以及庵厅所有人都不知晓地是,这庵内的所有厨事,尤其是教人拍案叫绝的菜系,几乎是出自阿夕一人之手,她藏在阴面,让所有的风光,一并禅让给她的妹妹阿朝,也就是望鹤师傅。 ↑返回顶部↑
关于如何定夺阿朝与阿夕的罪咎,究竟是处以绞刑,还是进行柔情处置,宽待施刑,三法司与两台两院,进行了一场为期长达整整半年的司法大辩论。
诸如刑部觉得,阿朝阿夕小小年纪,居然胆敢弑父,行为恶劣至极,德行败坏如斯,对广府,乃至于整个大邺的民生发展,皆有极为消极的影响,按律当斩。
但都察院显然不这样觉得,他们严厉地批驳了刑部的提议,如此说,一切恶行皆要究根溯源,俩姊妹为何要弑父,还不是因为她们的父亲时常对这个家庭施予诸般暴行?
时人常谓『君主□□会招来百姓起义』,更何况是一个父权主导的家庭,为父者,虽然说是行伍出身,但仗打得好,并不代表就能治家有方。依据案情,左邻右舍皆是反映说,常年能够听到为父者打骂妻女的声音,并且,这位为父者常用言语,不惜詈骂妻女,妻女若是反驳一二,动辄拳脚相施,不容妻女有一丝一毫的辩驳与反抗。
最主要的是,案发当晚,若是没有俩姊妹的反抗,这位为父者很可能会将他的妻子殴打致死。此处,不得不对这位妻子的背景延伸一二,她并不是中原汉人,是被牙婆从凉山外族拐卖来,给行伍中人做妻的。这位妻子在广州本地语言不通,不会说广州白,也不会说客家话,当地人根本与之无法沟通,是以,在日常的家庭之中,她根本听不懂丈夫说话,唯一能做的,便是白昼承担超负荷的家务事,夜晚被丈夫欺侮,若是教男方有任何不满,辄会遭罹惨无人道的虐打。
这位妻子,本身罹患有癫痫的疾症,嫁过来时,丈夫根本不曾出资给她治疾,她在日积月累的劳碌之中,病情加重的同时,还患上了肺疾,每逢阴雨寒湿的天时,便是咳得根本无法停下,甚或是,还会咳出一盆触目惊心的污血来。
但这位丈夫,不仅未曾怜悯体恤分毫,反而污蔑她是在扮弱装病,他对她的种种恶行,是更为变本加厉。
阿朝与阿夕,将父亲对母亲所做的一切,皆是分分明明地看在了眼底,她们继承母亲近乎天仙般的貌容,但唯独没有继承母亲的逆来顺受与懦弱卑微。
俩姊妹选择反抗父亲,乃属情理之中,若是对身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母亲,选择视而不见,那才是莫大的罪咎。
按监察院的意思,是打算将俩姊妹无罪释放,但鉴于其母已经投河自尽,其父亲在广州当地也无远近亲眷,无人能收养她们,因于此,宜去漏泽园。
漏泽园,乃属大邺专门收养遗孤的地方,无论年岁几何,鳏寡孤独者,皆可以收容于漏泽园之中,官府会开仓拨金,用以维持这些遗孤的生计。
对于监察院的长篇提议,兰台的台谏官并不能全盘认同,说,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更何况是十岁的垂髫小儿?她们弑父,本质上就是戕害了生命,谁都没有资格褫夺他人的生命,哪怕是一条恶贯满盈的人命——若是无罪释放,那岂不是会窃自助长弑人的风气?
按循兰台台谏官的意思,这俩姊妹必须承担起一定罪咎,只不过罪咎宜轻,问斩倒不必,但必须去牢城营进行几年劳改。
刑部、监察院、兰台进行司法大辩论的同时,其他官署部门也纷纷表态。
态度激进点的,认为俩姊妹不必担责,错全在于那个为父者。
态度相对保守些的,就认为俩姊妹的经历教人唏嘘不已,深表怜悯与同情,但俩人已经真真切切地弑害了人,这是不争的事实,罪咎是必须要承担的,但可以判得稍微轻些。
丰忠全对众人说道:“最终,大理寺结合了三法司、两台二府的综合意见,是这样判的,驳回了岭南经略路府对双胞胎弑父一案的死刑判书,改判俩姊妹在广府牢城营服刑三年。”
温廷安仔细地听着:“服刑三年,既是如此,服刑至第三年的话,姊妹俩刚好十三岁,就是杨书记来广府的头一年,为何杨书记对姊妹俩的掌故,一无所知?”
气氛一瞬地跌陷入一片阒寂,丰忠全看着烛案上扭来扭去的橘橙烛火,大理寺的官差皆是在看着他,等待下文,他缄默了好一会儿,翛忽之间,看向了温廷安:“细路仔,你可还记得朝姓的工部尚书?”
温廷安挑了挑眉,道:“就是在修缮了三江防洪堤坝、被广府百姓集资修葺了一座镇江塔来追忆的那位大人?”
“正是。俩姊妹服刑的第二年开春时节,这位朝尚书刚巧下野至闽南之地,珠江刚好发生了春汛,案情很是严峻,我遂延请朝尚书来广州治汛。朝尚书是很温和玉润的人,他居于尚书之位时,仅有而立之年,但政绩赫赫,丝毫不讲什么官架子,抵达广州的时候,我原是打算设宴招待他,但是被他温辞婉拒,他直接进入治汛这一主题。在广州待了七日,这春汛,就便是被他治得服服帖帖,第八日,他有要事在身,是行将离开广州,是我执意挽留他喝一顿广府早茶,他才勉强应允。”
“我延请朝尚书在一座以喝早茶著称的庵厅里,结果主持同我说,负责做早茶的师傅,老家突然有紧急的差事,就不告而别了。当时我真可谓是火烧眼眉,情急之下,我想起了阿夕,阿夕在牢城营掌厨,学了一手娴熟的岭南菜系,也精谙早茶,不论大按还是小按,她都应付得衬心应手,甚至比专业出身的师傅做得还要好。甫思及此,我决计让阿夕来救场。”
没料到事态会出现这等变节,众人皆是敛声屏息,温廷安亦是凝神听着,想当初,在镇江塔塔底,听到关于这位朝姓大人的掌故,她便是觉得这位大人,很可能与望鹤有些渊薮,果不其然,在二十多年以前,他们之间就已经有了故事。
丰忠全道:“我将阿夕寻来,让她应急做了一份广府早茶,这也是你们在夕食庵所食到的诸般食色,我的本意只是想要好生招待朝尚书,哪承想,朝尚书食完了一笼盐水凤爪和狮子头,忽然说,想见一见做早茶的师傅。我本想让阿夕去见,但阿夕似乎对官员存在一种恹嫌的心理,她不想见,最后,是阿朝去见了朝尚书。”
“阿朝与阿夕是知根知底的,俩姊妹共有灵犀,朝尚书问关乎厨事上的任何问题,阿朝皆是能够对答如流,是以,朝尚书对阿朝起了重用之心,他打算让她去他名下的一座师姑庵厅做掌厨师傅。”
这个时候,杨淳道:“可是,真正懂厨艺的人,是阿夕,不是阿朝,让阿朝成为庵内的掌厨师傅,岂不容易穿帮露陷?”
与杨淳同时开口,还有周廉:“不是,阿朝不是戴罪之身吗,还要服刑一年,她怎么能够出入牢城营?”
丰忠全浅啜了一口清茶,道:“先回答周寺丞的问题,姊妹俩确乎是戴罪之身,还有一年才能刑满释放,但朝尚书为了俩姊妹提早出狱,说服了牢城营的营长,对外宣称,俩姊妹不堪重负病逝,两人的身份被销毁,后来,他将俩姊妹收容在了庵里,吩咐主持赋予了她们另外一重新的身份,从此往后,二人削发为尼,成为遁入空门的出家人。”
阿朝颇得重用,获赐望鹤之名,而阿夕,因为脾性较为难驯,主持便是没有赐名,只扔给她一个寻常的身份,让其在后院做无名的浣衣尼。但主持以及庵厅所有人都不知晓地是,这庵内的所有厨事,尤其是教人拍案叫绝的菜系,几乎是出自阿夕一人之手,她藏在阴面,让所有的风光,一并禅让给她的妹妹阿朝,也就是望鹤师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