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家子的科举路 第146节(1 / 4)
毕竟拖家带口几十号人的长途跋涉,要说不担心怎么可能。
不得不说,朝廷给新科进士们的回乡福利,还真不错。
昨日船在府城码头靠岸时,林远秋和林三柱并没急着回家,而是去城里的几家牙行转了转。
春燕和春草的婚期近在眼前,依着林远秋的想法,是准备给两个妹妹置办些产业做陪嫁的,这样总比直接拿银钱给她们的好。
……
第148章 烤兔肉
虽离春燕和春草成亲的日子只剩二十来日,可在置办产业时,林远秋并没有着急忙慌的乱买一通。
他已经打算好了,准备给两个妹妹,每人贴补八百两银子的嫁妆。
而依照府城这边的宅子和店铺的卖价,八百两银子可以给每人买上一间两进的小宅院和店铺两间,外加水田二十来亩了,且这还是在选择面很宽裕的情况下。
不得不说,这边的物价比起京城来,确实要便宜了许多。
只不过,想一次性置办这么多产业可不是件易事,并非缺少钱银,而是一口气买不到这么多合适的。
这不,父子俩差不多把府城牙行都走遍了,最后也只买了两间店铺。
其他的店铺,不是位置太偏,就是门面不大。至于宅子,都是年数比较久的那种,看着有些破旧。
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最后父子俩只挑中两间位置和门面都不错的店铺。
两店铺,一间一百五十两,一间一百五十六两,在价钱上几乎没啥区别。
在去衙门办理转户时,林远秋直接让书吏在房契上写了林春燕和林春草的名字,这样一人一间,挺好。
“爹,过几日,咱俩再抽时间去镇上还有县城看看,儿子觉得宅子和水田还是买离家近一些的好。”
周家住在镇上,王家祖辈都在县城,而宅子和田地,本身就不必像店铺那样,须得买在人流量多的地方。
何况把宅子和田地买的近一些,也能方便日后的打理。
林三柱听后点点头,觉得这样安排挺好,春燕的水田和宅子就买在横溪镇,而春草的直接买在县城。
至于剩下的一间店铺,也就近的买,这样若闺女们想开铺子自己做买卖的话,也能方便一些。
而买在府城的店铺,可以直接赁出去收租。
说到打理产业,父子俩已经商量好了,准备再给春燕、春草各陪嫁一房下人,这样有人帮着打理,就不用事事亲力亲为了。
……
时隔一年多,再回到家时,老林头和吴氏,包括家里其他人,都明显感觉到了林远秋的不同,用吴氏的话说,那就是多了大官的威严。
这样的后果就是,家里人面对林远秋时,特别是和他说话的时候,都有些拘谨。
林远秋有些无奈,不过他知道,这肯定是一直以来大家对官员的敬畏心,等过上几日,就会自在了。
果然,这还没出三天呢,家里人又“远秋远秋”的喊上了。
周氏和往常一样,开始顿顿张罗着小侄子爱吃的红烧鱼。
每次看到小侄儿配着鱼肉能吃下一大碗饭,心里自是说不出的开心。小侄儿还是那个小侄儿,哪怕当上大官了,也一点没嫌弃大伯娘做的菜。 ↑返回顶部↑
不得不说,朝廷给新科进士们的回乡福利,还真不错。
昨日船在府城码头靠岸时,林远秋和林三柱并没急着回家,而是去城里的几家牙行转了转。
春燕和春草的婚期近在眼前,依着林远秋的想法,是准备给两个妹妹置办些产业做陪嫁的,这样总比直接拿银钱给她们的好。
……
第148章 烤兔肉
虽离春燕和春草成亲的日子只剩二十来日,可在置办产业时,林远秋并没有着急忙慌的乱买一通。
他已经打算好了,准备给两个妹妹,每人贴补八百两银子的嫁妆。
而依照府城这边的宅子和店铺的卖价,八百两银子可以给每人买上一间两进的小宅院和店铺两间,外加水田二十来亩了,且这还是在选择面很宽裕的情况下。
不得不说,这边的物价比起京城来,确实要便宜了许多。
只不过,想一次性置办这么多产业可不是件易事,并非缺少钱银,而是一口气买不到这么多合适的。
这不,父子俩差不多把府城牙行都走遍了,最后也只买了两间店铺。
其他的店铺,不是位置太偏,就是门面不大。至于宅子,都是年数比较久的那种,看着有些破旧。
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最后父子俩只挑中两间位置和门面都不错的店铺。
两店铺,一间一百五十两,一间一百五十六两,在价钱上几乎没啥区别。
在去衙门办理转户时,林远秋直接让书吏在房契上写了林春燕和林春草的名字,这样一人一间,挺好。
“爹,过几日,咱俩再抽时间去镇上还有县城看看,儿子觉得宅子和水田还是买离家近一些的好。”
周家住在镇上,王家祖辈都在县城,而宅子和田地,本身就不必像店铺那样,须得买在人流量多的地方。
何况把宅子和田地买的近一些,也能方便日后的打理。
林三柱听后点点头,觉得这样安排挺好,春燕的水田和宅子就买在横溪镇,而春草的直接买在县城。
至于剩下的一间店铺,也就近的买,这样若闺女们想开铺子自己做买卖的话,也能方便一些。
而买在府城的店铺,可以直接赁出去收租。
说到打理产业,父子俩已经商量好了,准备再给春燕、春草各陪嫁一房下人,这样有人帮着打理,就不用事事亲力亲为了。
……
时隔一年多,再回到家时,老林头和吴氏,包括家里其他人,都明显感觉到了林远秋的不同,用吴氏的话说,那就是多了大官的威严。
这样的后果就是,家里人面对林远秋时,特别是和他说话的时候,都有些拘谨。
林远秋有些无奈,不过他知道,这肯定是一直以来大家对官员的敬畏心,等过上几日,就会自在了。
果然,这还没出三天呢,家里人又“远秋远秋”的喊上了。
周氏和往常一样,开始顿顿张罗着小侄子爱吃的红烧鱼。
每次看到小侄儿配着鱼肉能吃下一大碗饭,心里自是说不出的开心。小侄儿还是那个小侄儿,哪怕当上大官了,也一点没嫌弃大伯娘做的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