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桶 第三百零九碗 王轼权知吏部事 朱武(2 / 2)
“本王的好日子到头了。”王轼站在原来的城西校场,现在的京师武备学堂操场上,感慨万分。本来人发感慨,应该是语重心长,或者情绪低落,可这位的语气怎么听也象是意气风发,正准备大展拳脚。
“王爷,您说哪里话?圣上如此器重,王爷正可一展平身所学,这是好事啊。”李顺喜从旁劝道。
王轼轻笑一声,没有言语,举目四望,这武备学堂是他求学三载之地,此间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承载了他太多的回忆。现在回想起从前在这里求学的日子,还情不自禁的脊背发凉。武备学堂的严格,已经可以用残酷来形容。知事官朱武,学生们对他是又敬又怕,王轼一直不太明白,似朱武这等才学本事,为何得不到先帝重用?
这时,一队生员列队从他们身边跑过,这些未来的军中骄子们看到王轼,大感意外,这不是头一期毕业的王兄么?怎么还没有下放部队?他们不能开口讲话,王轼微微颔首,面露笑容,算是跟这些学弟们打了招呼。
正感慨时,忽见朱武领着一班武备学堂官员朝这面过来,王轼遂迎上前去,未及开口,朱武已经率领众人拜道:“不知王爷驾临,恕罪。”
“哎,知事一向不喜客套,如今怎么也学起这般官样文章来?”王轼伸手示间他们起身,一边笑道。这朱武虽然掌管着大燕最高军事学府,可仍旧保持在军队中养成的习惯,最不喜官场那套往来逢迎,今日却一反常态。
“王爷明鉴,当初您是武备学堂学生,一视同仁,自然不用客套。如今您是上峰,下官自然应该尽到礼数。”朱武严肃的说道。
王轼笑而不语,那朱武背后一班官员见了王轼,心里不免打起小鼓,三年前他在此地求学,可没谁知道他是先帝的皇子,这个玩笑开大了。
“咦,怎么了,诸位大人,这脸色好像不太好看呐?严教头,多日不见,别来无恙否?”王轼盯着朱武身后一个身材高大的武官问道。
“这,这,多谢王爷关怀,一切都好,都好!”那人似乎不善言辞,说这么一句话,脸涨得通红。他可是这武备学堂里骑术总教头,王轼当年没少吃他的苦头。
“哈哈,本王可是清楚的记得,当初骑术不过关,严教头罚本王在马棚里睡了一夜,后来同窗们说本王身上的马粪味半月不曾消散。”王轼哈哈大笑,提起了这段往事。严教头嘿嘿笑着,不知如何回应,在场众人全都哄笑起来。
王轼此来,倒不是为了叙旧,而是来选人。武官的选拔虽然不归吏部管,但最近京师附近几个府县,掌管治安的官员出缺,从前都是选拔文官充任,王轼这次想在学员中选几个有用的。
忙完了公事,王轼没有着急着走,而是与武备学堂的官员们一起,再吃了一回大锅饭,喝那京城百姓自家酿的米酒,宾主尽欢。散席之后,众官员各回本职,王轼独与朱武留下。
残汤剩饭,酒壶半空,那学生饭堂里,只剩下三人。王轼朱武相对而座,李顺喜在旁边伺候,不时替两人添酒。
“先生,还记得本王毕业时,您授于我天子剑,告诫我守弱。当时本王不太明白,这两年经历的事情多了,渐渐悟出一些道理来。今日特来请教先生。”王轼喝酒上脸,一片通红,但眼神却并未迷朦,反而格外犀利。
朱武看着自己的得意门生,笑道:“君子不惧死,而畏无礼,小人可欺天,而避实祸。王爷只要抱持着守弱之心,将来不可限量。”
王轼点了点头,抿了一口酒,接着问道:“现在本王还需要守弱么?”
朱武没有回答,看了一眼李顺喜,王轼会意,对其说道:“你去四周巡视一番,任何人不许进来。”李顺喜领命而去。
朱武待他走后,方才言道:“听王爷的意思,不想再守弱了?”
“不错,近来时局多变,朝中暗流涌动。我往昔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现在既然天子点了我的将,让我出来参政,该做的事,我一件也不会少。”王轼言下之意,就是表明自己不想再低调下去,既然出山了,就要轰轰烈烈的干一场。
朱武不假思索的说道:“既然如此,王爷何必问下官?您在武备学堂时,下官应该说过,兵无常势,水无常态,不必一切都按步就班。虽然周旋退让,为求大胜,然而逢敌亮剑,也不失英雄所为。”
王轼大受鼓舞,朱武的意见与他不谋而合,与其碰杯,一饮而尽,豪气万丈的说道:“既然先生也是这么说,那本王就没有什么好顾虑的了。朝中某些人,以为先帝不在了,他们就可以为所欲为,哼……来,先生,本王敬你一杯。”
半壶酒见空,王轼又命人取来,师生二人开怀畅饮,大有一醉方休之势。又喝下一壶,他偷偷打量,见朱武已经有八九分醉意,这时才试探着问道:“先生,本王若想匡扶朝政,重立体统,当从何处下手?”
朱武已大醉,似乎不记得自己的身份只是兵部下属机构四品官员,打了一个酒嗝,将面前的杯盘碗盏统统推开,将一个空盘放在中央,又将几个酒杯放在四周,接着对王轼说道:“王爷请看,这是武备学堂最基本的战术,您一定认识。”
王轼看了一眼,回答道:“这是围点打援。”
“不错,作战的最终目的,就是这个‘点’,但如果你不把四周的‘援’打掉,他们就不会不停的坏你的事,给你制造麻烦。如果把这些‘援’全部消灭,这个‘点’就是空城一座,手到擒来。况且,现在还没有形成八方支援的态势,王爷此时下手,正是时候。”朱武醉熏熏的说道,殊不知自己已经在妄议朝政。
王轼大喜过望:“先生见教得是,本王记住了。公务繁忙,就不再叨扰,告辞。”
“恭送王爷。”朱武起身,却有些站不稳,摇摇晃晃,看着王轼离开饭堂。他却突然清醒了,望着得意弟子的背影,摇头叹道:“战术虽然正确,可王爷似乎忘了,这场战役的指挥者,并不是你啊。”(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返回顶部↑
“王爷,您说哪里话?圣上如此器重,王爷正可一展平身所学,这是好事啊。”李顺喜从旁劝道。
王轼轻笑一声,没有言语,举目四望,这武备学堂是他求学三载之地,此间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承载了他太多的回忆。现在回想起从前在这里求学的日子,还情不自禁的脊背发凉。武备学堂的严格,已经可以用残酷来形容。知事官朱武,学生们对他是又敬又怕,王轼一直不太明白,似朱武这等才学本事,为何得不到先帝重用?
这时,一队生员列队从他们身边跑过,这些未来的军中骄子们看到王轼,大感意外,这不是头一期毕业的王兄么?怎么还没有下放部队?他们不能开口讲话,王轼微微颔首,面露笑容,算是跟这些学弟们打了招呼。
正感慨时,忽见朱武领着一班武备学堂官员朝这面过来,王轼遂迎上前去,未及开口,朱武已经率领众人拜道:“不知王爷驾临,恕罪。”
“哎,知事一向不喜客套,如今怎么也学起这般官样文章来?”王轼伸手示间他们起身,一边笑道。这朱武虽然掌管着大燕最高军事学府,可仍旧保持在军队中养成的习惯,最不喜官场那套往来逢迎,今日却一反常态。
“王爷明鉴,当初您是武备学堂学生,一视同仁,自然不用客套。如今您是上峰,下官自然应该尽到礼数。”朱武严肃的说道。
王轼笑而不语,那朱武背后一班官员见了王轼,心里不免打起小鼓,三年前他在此地求学,可没谁知道他是先帝的皇子,这个玩笑开大了。
“咦,怎么了,诸位大人,这脸色好像不太好看呐?严教头,多日不见,别来无恙否?”王轼盯着朱武身后一个身材高大的武官问道。
“这,这,多谢王爷关怀,一切都好,都好!”那人似乎不善言辞,说这么一句话,脸涨得通红。他可是这武备学堂里骑术总教头,王轼当年没少吃他的苦头。
“哈哈,本王可是清楚的记得,当初骑术不过关,严教头罚本王在马棚里睡了一夜,后来同窗们说本王身上的马粪味半月不曾消散。”王轼哈哈大笑,提起了这段往事。严教头嘿嘿笑着,不知如何回应,在场众人全都哄笑起来。
王轼此来,倒不是为了叙旧,而是来选人。武官的选拔虽然不归吏部管,但最近京师附近几个府县,掌管治安的官员出缺,从前都是选拔文官充任,王轼这次想在学员中选几个有用的。
忙完了公事,王轼没有着急着走,而是与武备学堂的官员们一起,再吃了一回大锅饭,喝那京城百姓自家酿的米酒,宾主尽欢。散席之后,众官员各回本职,王轼独与朱武留下。
残汤剩饭,酒壶半空,那学生饭堂里,只剩下三人。王轼朱武相对而座,李顺喜在旁边伺候,不时替两人添酒。
“先生,还记得本王毕业时,您授于我天子剑,告诫我守弱。当时本王不太明白,这两年经历的事情多了,渐渐悟出一些道理来。今日特来请教先生。”王轼喝酒上脸,一片通红,但眼神却并未迷朦,反而格外犀利。
朱武看着自己的得意门生,笑道:“君子不惧死,而畏无礼,小人可欺天,而避实祸。王爷只要抱持着守弱之心,将来不可限量。”
王轼点了点头,抿了一口酒,接着问道:“现在本王还需要守弱么?”
朱武没有回答,看了一眼李顺喜,王轼会意,对其说道:“你去四周巡视一番,任何人不许进来。”李顺喜领命而去。
朱武待他走后,方才言道:“听王爷的意思,不想再守弱了?”
“不错,近来时局多变,朝中暗流涌动。我往昔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现在既然天子点了我的将,让我出来参政,该做的事,我一件也不会少。”王轼言下之意,就是表明自己不想再低调下去,既然出山了,就要轰轰烈烈的干一场。
朱武不假思索的说道:“既然如此,王爷何必问下官?您在武备学堂时,下官应该说过,兵无常势,水无常态,不必一切都按步就班。虽然周旋退让,为求大胜,然而逢敌亮剑,也不失英雄所为。”
王轼大受鼓舞,朱武的意见与他不谋而合,与其碰杯,一饮而尽,豪气万丈的说道:“既然先生也是这么说,那本王就没有什么好顾虑的了。朝中某些人,以为先帝不在了,他们就可以为所欲为,哼……来,先生,本王敬你一杯。”
半壶酒见空,王轼又命人取来,师生二人开怀畅饮,大有一醉方休之势。又喝下一壶,他偷偷打量,见朱武已经有八九分醉意,这时才试探着问道:“先生,本王若想匡扶朝政,重立体统,当从何处下手?”
朱武已大醉,似乎不记得自己的身份只是兵部下属机构四品官员,打了一个酒嗝,将面前的杯盘碗盏统统推开,将一个空盘放在中央,又将几个酒杯放在四周,接着对王轼说道:“王爷请看,这是武备学堂最基本的战术,您一定认识。”
王轼看了一眼,回答道:“这是围点打援。”
“不错,作战的最终目的,就是这个‘点’,但如果你不把四周的‘援’打掉,他们就不会不停的坏你的事,给你制造麻烦。如果把这些‘援’全部消灭,这个‘点’就是空城一座,手到擒来。况且,现在还没有形成八方支援的态势,王爷此时下手,正是时候。”朱武醉熏熏的说道,殊不知自己已经在妄议朝政。
王轼大喜过望:“先生见教得是,本王记住了。公务繁忙,就不再叨扰,告辞。”
“恭送王爷。”朱武起身,却有些站不稳,摇摇晃晃,看着王轼离开饭堂。他却突然清醒了,望着得意弟子的背影,摇头叹道:“战术虽然正确,可王爷似乎忘了,这场战役的指挥者,并不是你啊。”(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