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家致富奔小康[九零] 第219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不能说很像,只能说一模一样。
  至于说衣服里面的质检标材料标什么的,谁会关心羽绒服的含绒量是百分之九十还是百分之八十、走线、花纹有没有对准的一丝不差啊,除了衣领上没有领标,衣服上没有贴牌外,和大商场里的品牌新款羽绒服一模一样,质量也没有任何区别,衣服里衬、外衬的走线十分精致。
  本来这事对于出身农村,和江柏一样不追求品牌甚至不知道品牌的学生也是不知道的,很多学生在这个年代,还处于吃饱穿暖的阶段,品牌追求这个东西,距离这些刚脱离温饱环境的学生来说,很遥远。
  可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这张海报,和品牌方,在沪市最繁华的商业街的墙面上挂的巨大的广告海报,是同一张。
  这年代,娱乐有限,只要是假期,谁不是去淮海街那边去逛逛街啊,哪怕不逛,只是坐公交车随意的往窗外看看,也能看到这张巨型海报。
  刚开始看到是同款的时候,还有学生过来问,是不是那款衣服。
  江柏这家伙,哪怕已经穿的很时尚,演了好几部电视剧了,骨子里就是个土狗,他哪里懂什么品牌?
  三年前,他的鞋底还被磨穿了没得换,里面垫纸壳剪成的鞋垫,脚冻的生冻疮呢,哪怕这两年挣了些钱,他白日里面对的都是各种机械,各种上课,假期就在剧组拍戏。
  别人看到的光鲜亮丽的他,根本不是他,实际的他还是和三年前的打工人没有任何区别,对这个世界的奢侈品牌或是一些出名的服装、鞋子品牌,那是一窍不通,也不关心这些,直接摇头就说不是。
  过来问的学生就指着墙壁上贴着的画报说:“那你贴这个品牌海报?”
  江柏也迷茫了一下说:“这是厂家寄过来的,不能贴吗?”
  他以为王叔叔寄过来的,就能贴呢。
  他不懂这些,起身撕下那些海报,很是实在的说:“工厂那边说这批货是工厂代加工的尾单,至于你说的什么品牌我也不知道,没听过,衣服质量都很好的,你们看中就买,价格都一样。”
  每次有什么大牌设计出来,就会有无数小厂家,直接照着大牌仿,即使质量与大牌天差地别,但时尚好看啊。
  很多商业街卖的很贵又没有品牌的店,进的就是这一类的大牌仿货。
  对江柏来说,判断一个衣服的好坏,只有一个硬核的点,就是质量,至于品牌不品牌的,保暖就行。
  这一批羽绒服,比他过去店铺里的所有羽绒服的质量都高,款式也都更好看。
  厂家那边说,一件羽绒服至少要加一百块钱来卖,江柏犹豫了一下,心还不够黑的他,没好意思加那么多。
  这批羽绒服光成本价就有一百多,即使没有加一百块,在学生当中,也绝不会是一件便宜的羽绒服了,可在商场看过那件贴牌了的羽绒服价格,再看看江柏店里没有贴牌的羽绒服价格,一折价格。
  还有好事的学生,还特意去商场将材质做了细致的比对,真的没有任何区别!
  于是一些囊中羞涩,买不起商场中的品牌货,又想撑面子穿件好一点的羽绒服外套的学生们,拿着自己做家教、发传单等赚来的钱,纷纷走向了江柏的店铺。
  十一月初的冬季,已经有些冷了,很多学生此前都没有穿过羽绒服,身上裹着的是旧棉衣。
  时尚的新羽绒服与旧棉衣同时出现在这个校园里,就像是这个时代的新旧交替。
  第一次用自己辛苦赚的钱,买一件超出他们日常开支又心仪的衣服,大概真的会让人记很久很久,久到十几二十年后,他们还依然记得自己身上穿的第一件好衣服。
  而江柏铺子里卖的羽绒服质量大概是真的很好很好,好到他们大学穿了四年,走上社会,搬过很多次家,他们也有了新的羽绒服和外套,这件曾经让他们成为校园里最靓的崽,维护了他们贫穷的自尊心的羽绒服,依然还挂在他们的衣柜里,舍不得扔。
  *
  江柠因为没有写过剧本,李制片那边,叫人给江柠送了好几个剧本范本过来,其中一份,就是他自己曾经写过的九十年代大爆剧《人在巴黎》。
  江柠在文科这一块,也是真的有悟性和天赋,根本不需要人教,她只翻了翻李制片叫人带给她的剧本范本,就无师自通的学会了将小说转为剧本的写作模式,这对专业的写作者来说,不是什么难事,很多编剧都是由原著小说作者转为编剧的,但这也绝不是一件特别容易的事,因为两者的写作方式完全不同。
  写小说讲究各种描写,环境描写、心理描写、人物面部表情描写等等,而这些,在剧本的写作上,是完全不需要的,剧本主要是要写对话,演绎着要背的台词,最多在旁边标注几句角色此时的情绪、心情,天气是晴天还是下雨,白天还是黑夜。
  也就是说,江柠需要将她原本写的小说,全部通过人物对话的方式写出来。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