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灰庶子重生后去考科举了 第19节(2 / 4)
钱丰收左右一看,没有笔墨,索性直接口述道:“正元八年,少了一百匹布帛;正元九年,少了五十斤粮食。。。正元十四年,少了两百匹布帛。”
一道闪电在董章庭脑中划过。每年少了的布帛和粮食的数量,堪称巧合的和当年剿匪的数量对上了。
一两年可以说是巧合,但是连续七年,这就太巧了。
董章庭,不相信巧合。
被派出询问黄山的士兵回来后,把黄山说的话转告董章庭:“坛城县令况义和城中不少富户关系很好,把坛城把的严严实实,城中反对他的官吏富户,这几年总是莫名其妙出现意外,消失或者彻底落寞下去。黄山虽然是坛城县尉,却被束之高阁,城中防务包括剿匪都是县令一手负责,他什么都不知道。”
董章庭神色微沉,被派往坛城的基本都是寒门子弟,甚至不少是普通百姓举家供出来的读书种子。
换而言之,这种人在官场上基本没有什么背景。
况义又是靠着什么,把坛城上下把的严严实实,甚至连背后站着祁将军的县尉黄山都要退避三舍。
奇怪,真是太奇怪了。
钱丰收说道:“每失去十斤粮食或者十匹布帛,当年就有一个青风山的匪徒被抓,这还挺平衡啊。要是做生意,也能那么稳定就好了。”
随着钱丰收的话说完,董章庭和钱丰收猛然对上视线,嘴里说出同样的一个词:“生意!”
董章庭彻底明白了,况义就是在和青风山做生意,用库房里的布帛和粮食去换剿匪的功绩!坛城县内反对况义的人出意外,很有可能和青风山脱不了关系。
钱丰收听完董章庭的猜测,良久之后才说道:“我甚至不知道该不该夸他聪明。”出身寒门,甚至农家,被派到坛城这种穷乡僻野之处,又无力剿匪。为了自身仕途,不惜和匪徒合作赚取功绩,甚至借助匪徒的力量控制坛城县。
董章庭说道:“个人有个人的路,我们走好自己的路就够了。”
钱丰收轻轻叹了一口,没有多说什么。
钱丰收出身商户,虽然比出身寒门或者农家的官吏好一些,可以用钱财打通关系,但是因为朝野上没有真正说的上话的长辈,再加上朝廷似有似无的打压,商户出身的子弟其实在官场上并不好混。
若非如此,商户出身的子弟又非各个都擅长商业,何必苦读十数年,考个秀才举人就回家继续经商,或者当个小官就甘心呢?
董章庭知道钱丰收不需要自己过多劝解,他只是一时有些心梗,很快就能想通。他若正儿八经去劝,反而看低了钱丰收。
果然,钱丰收很快恢复了往常的神采飞场,笑着说道:“还好况义这位县令不在,甚至带走了不少富户,要不然我们想要推行我们的救灾计划,怕是掣肘颇多。”
董章庭点头赞同。
此时,大院内的热粥已经熬好。茅升带着二十名士兵将改造好的木桶来到县衙大院。
钱丰收高兴道:“章庭,我们出去看他们装粥吧。”
董章庭笑道:“好。”
在董章庭离开前,一份县里地图册子被他悄然收入袖口。
等热粥装好的时候,已经是下午酉时。董章庭和钱丰收茅升三人各自带了一队士兵分头前往坛城县内,拜访剩余的民众。
在临行前,董章庭和另外两人小声叮嘱道:“你们拜访民众的时候,除了安抚民众外,打探一番之前离开坛城的民众信息。他们相处多年,保不齐知道一些什么。若是有什么异常,不要着急,回来了我们商量着办。”
钱丰收立即想起和况义有关联的青风山,看向董章庭,却见他神色如常,似乎只是出于小心提前交代一声罢了。
钱丰收收敛心中思绪,笑着对茅升身后的士兵拜托道:“小茅就拜托你们多照顾了。”
茅升有些羞赧:“我都多大人了,哪里需要特意照顾。”
茅升身后的士兵应道:“三位公子客气了,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 ↑返回顶部↑
一道闪电在董章庭脑中划过。每年少了的布帛和粮食的数量,堪称巧合的和当年剿匪的数量对上了。
一两年可以说是巧合,但是连续七年,这就太巧了。
董章庭,不相信巧合。
被派出询问黄山的士兵回来后,把黄山说的话转告董章庭:“坛城县令况义和城中不少富户关系很好,把坛城把的严严实实,城中反对他的官吏富户,这几年总是莫名其妙出现意外,消失或者彻底落寞下去。黄山虽然是坛城县尉,却被束之高阁,城中防务包括剿匪都是县令一手负责,他什么都不知道。”
董章庭神色微沉,被派往坛城的基本都是寒门子弟,甚至不少是普通百姓举家供出来的读书种子。
换而言之,这种人在官场上基本没有什么背景。
况义又是靠着什么,把坛城上下把的严严实实,甚至连背后站着祁将军的县尉黄山都要退避三舍。
奇怪,真是太奇怪了。
钱丰收说道:“每失去十斤粮食或者十匹布帛,当年就有一个青风山的匪徒被抓,这还挺平衡啊。要是做生意,也能那么稳定就好了。”
随着钱丰收的话说完,董章庭和钱丰收猛然对上视线,嘴里说出同样的一个词:“生意!”
董章庭彻底明白了,况义就是在和青风山做生意,用库房里的布帛和粮食去换剿匪的功绩!坛城县内反对况义的人出意外,很有可能和青风山脱不了关系。
钱丰收听完董章庭的猜测,良久之后才说道:“我甚至不知道该不该夸他聪明。”出身寒门,甚至农家,被派到坛城这种穷乡僻野之处,又无力剿匪。为了自身仕途,不惜和匪徒合作赚取功绩,甚至借助匪徒的力量控制坛城县。
董章庭说道:“个人有个人的路,我们走好自己的路就够了。”
钱丰收轻轻叹了一口,没有多说什么。
钱丰收出身商户,虽然比出身寒门或者农家的官吏好一些,可以用钱财打通关系,但是因为朝野上没有真正说的上话的长辈,再加上朝廷似有似无的打压,商户出身的子弟其实在官场上并不好混。
若非如此,商户出身的子弟又非各个都擅长商业,何必苦读十数年,考个秀才举人就回家继续经商,或者当个小官就甘心呢?
董章庭知道钱丰收不需要自己过多劝解,他只是一时有些心梗,很快就能想通。他若正儿八经去劝,反而看低了钱丰收。
果然,钱丰收很快恢复了往常的神采飞场,笑着说道:“还好况义这位县令不在,甚至带走了不少富户,要不然我们想要推行我们的救灾计划,怕是掣肘颇多。”
董章庭点头赞同。
此时,大院内的热粥已经熬好。茅升带着二十名士兵将改造好的木桶来到县衙大院。
钱丰收高兴道:“章庭,我们出去看他们装粥吧。”
董章庭笑道:“好。”
在董章庭离开前,一份县里地图册子被他悄然收入袖口。
等热粥装好的时候,已经是下午酉时。董章庭和钱丰收茅升三人各自带了一队士兵分头前往坛城县内,拜访剩余的民众。
在临行前,董章庭和另外两人小声叮嘱道:“你们拜访民众的时候,除了安抚民众外,打探一番之前离开坛城的民众信息。他们相处多年,保不齐知道一些什么。若是有什么异常,不要着急,回来了我们商量着办。”
钱丰收立即想起和况义有关联的青风山,看向董章庭,却见他神色如常,似乎只是出于小心提前交代一声罢了。
钱丰收收敛心中思绪,笑着对茅升身后的士兵拜托道:“小茅就拜托你们多照顾了。”
茅升有些羞赧:“我都多大人了,哪里需要特意照顾。”
茅升身后的士兵应道:“三位公子客气了,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