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节(3 / 4)
顾邵听得有些迷糊:“这是怎么个说法?”
“这也算是陈年往事了。远安原先也有志入官场,只是他是性子钢直的,不愿意低头,即便是撞了南墙也不回头。过刚则折,这性子在官场上如何能走得下去,便是郑家在京城也算是数一数二的人家,可远安到底也没能留下来。寒了心之后,他便舍了这做官的这个念头,后来又生了一些事情,他便直接离开京城去金坛县做了学官,一去,便是许多年。”
倘若不是后来遇上顾邵,只怕他在金坛县还有得待。
顾邵摸了摸下巴,原来干爹还有这样的经历啊,真是没想到。
“他是个清清白白的人。可他只做到了自己清白,却无力改变身边的人和事。而你,比他幸运许多,也比他坚定许多。”
晋安先生突如其来的一句话,让顾邵受宠若惊。他突然觉得,自己仿佛做了一件了不得的事儿来了。也是,他干爹都不敢跟那些人正面较量,他竟然敢了,果真厉害!
顾邵正想翘起尾巴来,忽然想到晋安先生还在跟前,忙正经道:“其实我也没想那么多,只不过是做我应该做的事情罢了。”
“这便够了。”晋安先生道。
人活一事,又多少人明白自己能够做什么,应该要做什么呢?入了官场,清白的有几个人,大多数的都活成了陶知县。只是,晋安先生对于陶知县这等人还是有些担心的,他道:“我来时,朝廷派了一些侍卫一同跟来,今儿起我挪一半的人到你跟前。”
“先生您是担心陶知县他们?”
“小人难防。”
顾邵点头,虽然有系统在他确实不太担心,但是有侍卫在还是好上一些的。
略过陶知县贪污一事之后,顾邵又与晋安先生说起了这赈灾一事。如今桃源县官府这边的人,顾邵是不愿意再信了,让他们插手赈灾,那赈的不是百姓,而是他们自己。好在这回跟着他们一道过来的人也不少,其中有户部的也有工部的,顾邵与晋安先生一合计,索性利用他这通判的身份,正大光明地插手赈灾一事。
关于赈灾,今儿顾邵巡视了一天有了个想法。一场洪水下去,今年的收成也算是完了。好在没折损人,人手都还在。稻子是种不上了,不如直接让百姓种一些时令的作物,以后不管是卖也好还是自个儿吃也好,总比什么都没有强。
至于赈灾银,顾邵觉得也能变一变形式:
“这回毕竟没有死伤,百姓虽然受了难,如今正困顿着,但总还是有手有脚的。若是直接发钱粮的话,时间长了,只恐他们生了惫懒之心。”
晋安先生笑着问他:“你又有什么法子了?”
顾邵不好意思地挠了挠脑袋:“我看史书,曾经看过前朝许多赈灾事迹,其中有不少都是以工代赈。与其直接给他们钱粮,还不如让他们用劳力来换取钱粮。此次洪水过后,各处要修的地方都挺多的,再者河道堤坝也都重修,如今他们正闲着,不如直接雇了百姓去做这些事情,回头再按着市价将工钱结给他们,这般惠而不费,又能一举两得。”
“我看本朝实录里头,先祖朝也常用着法子,之后后来里头多了贪污的事儿,便搁置了这个办法。贪污须整治,可是这以工代赈的法子却不好这么丢了。这事得朝廷先带头做起来,等朝廷做出了功绩,再鼓动周边富商参与其中。”
“论有钱,那些富商才是最有钱的。追名逐利乃人之天性,如今利已经到手了,便只差名了。若是给他们一个扬名的机会,让他们多出一点钱,雇佣灾民重建路桥、祠堂、庙宇之类,他们必定也是愿意的。”
晋安先生看着他说得头头是道,听来也替老友高兴。远安虽然没能在官场上走下去,留了不少遗憾,可如今他的学生,才已经走得有模有样了。
假以时日,未尝没有封侯拜相的可能。
顾邵这念头虽说是突如其来,但也不是不可行。晋安先生见他信心满满,便让他放手做着试试看。左右桃源县官府已经算是废了,陶知县也不知道是真病了还是假病了,反正一直没出屋子,也不管顾邵在外头折腾什么。至于他手底下的那些人,不给顾邵使绊子就算好了,哪里还会过来帮忙。
少了他们,赈灾的事情非但没有耽误,反而进行得有条不紊。
眼瞧着灾情渐渐得到了控制,晋安先生对顾邵也越发得满意起来。一转眼又过了好几日,这日上午,晋安先生正在官署里头写公文,却忽然听到外头传来一阵匆忙的脚步声,还有随之而来的噩耗:
“不好了,顾大人出事儿了!”
第164章 有惊无险
晋安先生带着人赶到的时候,变看到顾邵身边正好站着一个大夫。
那大夫正在帮人包扎,不过显然,被包扎的那人并不是顾邵。
受伤的是县衙里头的一个司吏。那个人坐在凳子上,满头都是血,也不知道流了多久,有止不住的从头顶流了下来,一直流到了眼皮缝里面。那司吏也是被自己的情况给吓惨了,甚至来不及感受自己头顶有多疼,只是一个劲地问着:“大夫,我这血要是止不住该怎么办啊,我会不会因为失血过多就这么去了啊?大夫您说句话啊,你不说话,我心里实在是怕得慌。” ↑返回顶部↑
“这也算是陈年往事了。远安原先也有志入官场,只是他是性子钢直的,不愿意低头,即便是撞了南墙也不回头。过刚则折,这性子在官场上如何能走得下去,便是郑家在京城也算是数一数二的人家,可远安到底也没能留下来。寒了心之后,他便舍了这做官的这个念头,后来又生了一些事情,他便直接离开京城去金坛县做了学官,一去,便是许多年。”
倘若不是后来遇上顾邵,只怕他在金坛县还有得待。
顾邵摸了摸下巴,原来干爹还有这样的经历啊,真是没想到。
“他是个清清白白的人。可他只做到了自己清白,却无力改变身边的人和事。而你,比他幸运许多,也比他坚定许多。”
晋安先生突如其来的一句话,让顾邵受宠若惊。他突然觉得,自己仿佛做了一件了不得的事儿来了。也是,他干爹都不敢跟那些人正面较量,他竟然敢了,果真厉害!
顾邵正想翘起尾巴来,忽然想到晋安先生还在跟前,忙正经道:“其实我也没想那么多,只不过是做我应该做的事情罢了。”
“这便够了。”晋安先生道。
人活一事,又多少人明白自己能够做什么,应该要做什么呢?入了官场,清白的有几个人,大多数的都活成了陶知县。只是,晋安先生对于陶知县这等人还是有些担心的,他道:“我来时,朝廷派了一些侍卫一同跟来,今儿起我挪一半的人到你跟前。”
“先生您是担心陶知县他们?”
“小人难防。”
顾邵点头,虽然有系统在他确实不太担心,但是有侍卫在还是好上一些的。
略过陶知县贪污一事之后,顾邵又与晋安先生说起了这赈灾一事。如今桃源县官府这边的人,顾邵是不愿意再信了,让他们插手赈灾,那赈的不是百姓,而是他们自己。好在这回跟着他们一道过来的人也不少,其中有户部的也有工部的,顾邵与晋安先生一合计,索性利用他这通判的身份,正大光明地插手赈灾一事。
关于赈灾,今儿顾邵巡视了一天有了个想法。一场洪水下去,今年的收成也算是完了。好在没折损人,人手都还在。稻子是种不上了,不如直接让百姓种一些时令的作物,以后不管是卖也好还是自个儿吃也好,总比什么都没有强。
至于赈灾银,顾邵觉得也能变一变形式:
“这回毕竟没有死伤,百姓虽然受了难,如今正困顿着,但总还是有手有脚的。若是直接发钱粮的话,时间长了,只恐他们生了惫懒之心。”
晋安先生笑着问他:“你又有什么法子了?”
顾邵不好意思地挠了挠脑袋:“我看史书,曾经看过前朝许多赈灾事迹,其中有不少都是以工代赈。与其直接给他们钱粮,还不如让他们用劳力来换取钱粮。此次洪水过后,各处要修的地方都挺多的,再者河道堤坝也都重修,如今他们正闲着,不如直接雇了百姓去做这些事情,回头再按着市价将工钱结给他们,这般惠而不费,又能一举两得。”
“我看本朝实录里头,先祖朝也常用着法子,之后后来里头多了贪污的事儿,便搁置了这个办法。贪污须整治,可是这以工代赈的法子却不好这么丢了。这事得朝廷先带头做起来,等朝廷做出了功绩,再鼓动周边富商参与其中。”
“论有钱,那些富商才是最有钱的。追名逐利乃人之天性,如今利已经到手了,便只差名了。若是给他们一个扬名的机会,让他们多出一点钱,雇佣灾民重建路桥、祠堂、庙宇之类,他们必定也是愿意的。”
晋安先生看着他说得头头是道,听来也替老友高兴。远安虽然没能在官场上走下去,留了不少遗憾,可如今他的学生,才已经走得有模有样了。
假以时日,未尝没有封侯拜相的可能。
顾邵这念头虽说是突如其来,但也不是不可行。晋安先生见他信心满满,便让他放手做着试试看。左右桃源县官府已经算是废了,陶知县也不知道是真病了还是假病了,反正一直没出屋子,也不管顾邵在外头折腾什么。至于他手底下的那些人,不给顾邵使绊子就算好了,哪里还会过来帮忙。
少了他们,赈灾的事情非但没有耽误,反而进行得有条不紊。
眼瞧着灾情渐渐得到了控制,晋安先生对顾邵也越发得满意起来。一转眼又过了好几日,这日上午,晋安先生正在官署里头写公文,却忽然听到外头传来一阵匆忙的脚步声,还有随之而来的噩耗:
“不好了,顾大人出事儿了!”
第164章 有惊无险
晋安先生带着人赶到的时候,变看到顾邵身边正好站着一个大夫。
那大夫正在帮人包扎,不过显然,被包扎的那人并不是顾邵。
受伤的是县衙里头的一个司吏。那个人坐在凳子上,满头都是血,也不知道流了多久,有止不住的从头顶流了下来,一直流到了眼皮缝里面。那司吏也是被自己的情况给吓惨了,甚至来不及感受自己头顶有多疼,只是一个劲地问着:“大夫,我这血要是止不住该怎么办啊,我会不会因为失血过多就这么去了啊?大夫您说句话啊,你不说话,我心里实在是怕得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