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三九章新年阔论(2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何其轩看着自己的女婿很满意的道:“昌云,你就不要说那么细致了,给我们留点发挥的余地还不好?”
  谢昌云不好意思的道:“越说就觉得赚钱的机会太多,一下就收不住口了。好,我还是停一停先吃点东西。”
  谢昌云刚把胡柚放了一瓣在嘴里,何雅君就把一个剥好的香蕉放在了他的面前,然后道:“昌云哥,你还是说下去吧,看我们三华公司今年主要是做哪些?”
  何其轩看了二女儿一眼便不做声了。
  谢昌云道:“我也不多说,还是一个原则,抓大放小,大宗货物的出口抓住,别的可以调动其他方面的力量。”
  廖广恩道:“还有一个运输问题,现在我们的对外贸易、包括东南亚的物产出口,海航运力已经吃紧了。船倒是不少,从日本弄来的就有三十万多万吨海轮还没有用上,主要是船员缺乏,不是一下能培养出来的。而且不光是船的数量问题,我们没有多少要从欧洲进口的东西,如果单边运输,运费也会比较高。”
  谢昌云道:“海上运输的问题需要综合解决。第一,我们可以从日本招募船员,这方面不必担心,根据我们以前留用日方人员的经验看,日本人一旦答应了为我们服务,工作起来还是很敬业的,这个资源不用白不用。第二,我们从日本拆过来的造船厂,有的今年就可以投产了,明年底以后就可以对运力进行补充。第三,美国又富余运力,这期间如有不足,可以从美国人手上租赁。第四,既然是美国请求我们向欧洲提供援助,那运费价格他们就必须予以考虑,这个我会跟美国谈的。第四,欧洲如果真没有什么可运回来的东西,那就运废钢和废纸,不说多的,我想几百万吨还是能有的,特别是钢轨和桥梁钢,都是我们急需的东西。”
  何雅君反讥了何其轩一句道:“爸,你要不让昌云哥说,这些谁能想得出来?”
  何雅君对家里的事与对生意上的事决然不同,基本是是不过脑筋,想什么就说什么。
  见何其轩连连摇头叹气,几个人都笑了起来!
  笑声中只听何欣怡道:“小弟,在广州举行国际经济贸易交流会的事你还没说呢!”
  谢昌云点点头道:“这也是今年的一个重头戏。随着中国局势的稳定,中国将是国际资本投资的一个重点,我这次在纽约与美国经济界人士的接触,就感觉到了美国资本对中国的市场很期待。因此我预计国际资本很快很形成一个争相涌入中国的高潮。这对我们来说总的看是一件好事,但也有一定的弊端,主要是中国的民间资本过于分散,很难与国际大财团进行抗衡,所以我们在大量接受外国资本进入的情况下,还必须对中国的民族资本进行整合,以免重滔覆辙。这方面三华公司要担起责任来,也要让出一部分利益来,首先在一些关键行业建立起行业联盟,并实行互相的参股。另外官方也会对外国资本进入中国设立一些条件,这是各国的通用做法,并不违反自由市场原则。四月底或五月初在广州举行这个国际性的经济贸易会议,名称还没有最后定下来,不过主要目的可以确定,就是为中国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广泛沟通搭建一个平台。这个会议我想让国民政府经济部和广东省府出面联合举办,三华公司作为主要赞助商进行协办,初九就让经济部来人进行会商,三华公司要拿出一些项目来,争取与国际资本进行合作,但前提是合作项目我们必须控股。”
  何雅君道:“对苏联和欧洲出口的一些较大的生产项目,我觉得利用吸收外资的方式可以尽快建设进度。”
  谢昌云道:“这个可以,不过一定要用于资金投入较大的项目。其他的合资项目还要认真规划,重点要放在能源和交通这些基础项目、以及具有国际水平的制造业项目上,比如重型机床和精密机床的制造、通讯设备的制造。此外,利用中国劳动力的优势,广泛承接加工贸易,也是一个扩大出口、积累资金、紧跟国际市场需求的很好的途径。不过这些项目三华公司可以协助拿下来,但就不要再深入参与了,可以用来扶持那些有一定条件的中小资本,并且以此来促进国内资本的整合和避免无序的竞争。”
  廖广恩挠了挠头道:“昌云,你今天说了这么一阵,要做的事可真是不少,看来年没过完就要忙了,而且今年整个有得一做。”
  谢昌云道:“廖先生,是不是人手方面有问题?”
  廖广恩道:“是有些估计不足,只好一面加紧招收、一面对现有人员放手使用了。”
  何其轩也到:“是呀!谁能想到生意规模是一年上一个大台阶呢?如果再上一些大的项目,管理方面的人才确实缺乏。”
  谢昌云道:“这方面步子还可以大一些,眼光还可以放宽一些,既然我们可以用日本海员,也可以招收日本和欧洲的商业管理和企业管理人员,并且还可以面向世界其他地区,中国的经济要与世界经济融合,三华公司要成为跨国性大公司,吸收外来管理人员是个捷径的手段。中国不是以前那个懦弱的中国了,我们有能力让那些洋人为我们服务。”
  这样的决策只有谢昌云敢做出!
  谢昌云指挥过多国盟军,与美英苏领导人平等交往,还把两个洋妞给弄上了床,压服洋人的气魄非同一般,作用在商业上也是如此。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