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2章(1 / 1)
赵亮不以违忤,微微一笑,道:“大将军究竟是在意我这个小小门客呢,还是在意与秦军的决战呢?若是更在意个人恩怨,那么要杀要剐悉听尊便,但如果你心悬大战成败,则不妨先听听我这个典府上士的意见。”
闻听此言,赵括不由得愣怔了一下,沉吟片刻之后,终于还是对有官职在身的赵亮放缓了口气:“你有什么要说的,快讲!”
赵亮看了一眼旁边的胡义,示意由自己来说,然后对赵括从容不迫的说道:“胡大人和我都清楚大将军的为难之处。王命在身、战情紧迫,你希望能尽快完成决战的准备,这些我们都能理解。不过,前方难,后方同样也不容易。为了这次长平之战,大赵几乎动用了举国之力,不仅集结了四十多万兵马,同样调动了数不胜数的民夫百姓。光是往来于滏口陉要塞和大粮山营寨之间的运粮队,就多达二十余万。”
他略微停了停,一边探查赵括的内心,一边继续说道:“我相信,你从邯郸到这里的一路上,也已经亲眼看到了那些运粮的百姓,究竟在面对着什么样的困难。他们并非精壮,而是白发苍苍的老人、身体孱弱的妇女和还没有长大的孩子。太行山那么难走的道路,没有难倒运粮队,也没有难倒典府上上下下的官吏,正是因为有了大伙儿的苦苦撑持,你麾下的四十多万军队才不至于饿肚子。难道,大将军还认为我们是在故意耽搁军机吗?”
赵括虽然年轻气盛、从不把别人放在眼里,可毕竟也还是讲道理的人。赵亮的话在情在理,又的确是他赵括路上亲眼所见的事实,因此一时间也没法反驳什么。
更重要的是,之前赵王脑子短路,居然没跟他商量,便在御前会议上决定设置专权分管的官员,弄得他这个主将好似被砍掉手脚一般,不管什么事情,过问起来都有些名不正言不顺的感觉。再加上他的确缺乏带兵打仗的经验,很多军务被胡义这种老油条一搅合,想要迅速厘清也非常困难。
闹到最后,是打也打不得、骂也骂不得,只能干着急却一点办法也没有。
赵括沉默了一会儿,无奈道:“那好吧,本帅暂且不追究你们的无礼之罪,但是屯粮备战的事情,却绝对不容有失!”
军需方面的问题,胡义才是真正的行家,赵亮不敢轻易接这个茬儿,转而望向了他。胡义眼珠子一转,道:“若想完成大将军布置的任务,只有一个办法!”
“哦?什么办法,你说来听听。”赵括追问道。
胡义砸吧砸吧嘴,对赵括道:“请再给我增派十万民夫,外加五千头骡子,下官保证一定完成大将军的要求。”
赵括闻言一愣,不禁反问道:“我去哪儿给你找那么多民夫和骡子呢?这不应该是你们典府自己要解决的问题吗?”
“大将军的意思是,办不到?”胡义明知故问。
赵括就算再愚钝,也听出了对方话中的讽刺意味:哦,下命令你就行,找你帮忙增补人手你就无能为力,那我凭啥要听你的呢?
眼见赵括的面色又阴沉下来,赵亮赶忙打圆场:“既然大将军不方便处置,那也没有关系,我们立即向邯郸报告,请典府奏明大王,再次征调民夫,筹措运力。”
听他这么说,赵括郁闷的冷哼一声:“等你们去书邯郸,然后再从民间筹集新的人力,至少也要一个月的功夫才能陆续到位,那时候战机早已经错失了!”
“不然怎么办?”胡义满不在乎的说道:“以我们现在的运输力量,每天送来一万石军粮,已经是极限了。大将军总不能强人所难,让我们去做根本无法做到的事情吧。”
赵括默不吭声的想了一会儿,忽然道:“如果本帅调拨给你们一部分兵力呢?”
赵亮和胡义异口同声的问道:“能调多少?”
“五万……不,三万!”赵括咬牙切齿的说:“最多调动三万人,不能再多了。另外,本帅还可以下令,把军中现有的骡子全部集中起来,同样交给你们使用。我不晓得具体数量能有多少,但估计不会少于一千头吧。”
胡义瞅瞅赵亮,眼里露出一丝颇感意外的喜色,问道:“你觉得怎么样?”
赵亮知道他心里的盘算,假装踌躇道:“啧,大将军的这个提议,虽然离咱们测算的需求还有很大差距,不过总比目前人手短缺要好。有多少先算多少吧,你说呢?”
胡义点了点头,又道:“人手方面虽然能解一时之急,但是我还有一个担心,恐怕不太好办啊。”
赵亮早猜出对方想说什么,故意递话道:“哦?长史大人担心何事呢?”
胡义皱起眉头,叹了口气道:“唉,我担心战士不像民夫那么好使唤啊。你想想看,他们都有自己的都尉或将军,未必肯听咱们的调遣,到时候两边产生了分歧,不还是会耽误囤积军粮的事儿吗?”
赵括心里清楚,胡义这话虽然是对着赵亮说的,其实是在提点自己,于是没好气的哼道:“你放心,本帅既然调派人手给你们,自然会提前打好招呼,让那些将士全都服从你们的号令,这样总可以了吧?”
胡义笑着微微颔首:“既然如此,那当然是最好不过。”
赵括心中暗叹一声“窝囊”,随即板起面孔,沉声道:“胡长史,我们与秦军决战在即,战力兵员可谓是最宝贵的,本帅现在也调给你了,倘若完不成十万石军粮的储备,那就休要怪我不客气了。” ↑返回顶部↑
闻听此言,赵括不由得愣怔了一下,沉吟片刻之后,终于还是对有官职在身的赵亮放缓了口气:“你有什么要说的,快讲!”
赵亮看了一眼旁边的胡义,示意由自己来说,然后对赵括从容不迫的说道:“胡大人和我都清楚大将军的为难之处。王命在身、战情紧迫,你希望能尽快完成决战的准备,这些我们都能理解。不过,前方难,后方同样也不容易。为了这次长平之战,大赵几乎动用了举国之力,不仅集结了四十多万兵马,同样调动了数不胜数的民夫百姓。光是往来于滏口陉要塞和大粮山营寨之间的运粮队,就多达二十余万。”
他略微停了停,一边探查赵括的内心,一边继续说道:“我相信,你从邯郸到这里的一路上,也已经亲眼看到了那些运粮的百姓,究竟在面对着什么样的困难。他们并非精壮,而是白发苍苍的老人、身体孱弱的妇女和还没有长大的孩子。太行山那么难走的道路,没有难倒运粮队,也没有难倒典府上上下下的官吏,正是因为有了大伙儿的苦苦撑持,你麾下的四十多万军队才不至于饿肚子。难道,大将军还认为我们是在故意耽搁军机吗?”
赵括虽然年轻气盛、从不把别人放在眼里,可毕竟也还是讲道理的人。赵亮的话在情在理,又的确是他赵括路上亲眼所见的事实,因此一时间也没法反驳什么。
更重要的是,之前赵王脑子短路,居然没跟他商量,便在御前会议上决定设置专权分管的官员,弄得他这个主将好似被砍掉手脚一般,不管什么事情,过问起来都有些名不正言不顺的感觉。再加上他的确缺乏带兵打仗的经验,很多军务被胡义这种老油条一搅合,想要迅速厘清也非常困难。
闹到最后,是打也打不得、骂也骂不得,只能干着急却一点办法也没有。
赵括沉默了一会儿,无奈道:“那好吧,本帅暂且不追究你们的无礼之罪,但是屯粮备战的事情,却绝对不容有失!”
军需方面的问题,胡义才是真正的行家,赵亮不敢轻易接这个茬儿,转而望向了他。胡义眼珠子一转,道:“若想完成大将军布置的任务,只有一个办法!”
“哦?什么办法,你说来听听。”赵括追问道。
胡义砸吧砸吧嘴,对赵括道:“请再给我增派十万民夫,外加五千头骡子,下官保证一定完成大将军的要求。”
赵括闻言一愣,不禁反问道:“我去哪儿给你找那么多民夫和骡子呢?这不应该是你们典府自己要解决的问题吗?”
“大将军的意思是,办不到?”胡义明知故问。
赵括就算再愚钝,也听出了对方话中的讽刺意味:哦,下命令你就行,找你帮忙增补人手你就无能为力,那我凭啥要听你的呢?
眼见赵括的面色又阴沉下来,赵亮赶忙打圆场:“既然大将军不方便处置,那也没有关系,我们立即向邯郸报告,请典府奏明大王,再次征调民夫,筹措运力。”
听他这么说,赵括郁闷的冷哼一声:“等你们去书邯郸,然后再从民间筹集新的人力,至少也要一个月的功夫才能陆续到位,那时候战机早已经错失了!”
“不然怎么办?”胡义满不在乎的说道:“以我们现在的运输力量,每天送来一万石军粮,已经是极限了。大将军总不能强人所难,让我们去做根本无法做到的事情吧。”
赵括默不吭声的想了一会儿,忽然道:“如果本帅调拨给你们一部分兵力呢?”
赵亮和胡义异口同声的问道:“能调多少?”
“五万……不,三万!”赵括咬牙切齿的说:“最多调动三万人,不能再多了。另外,本帅还可以下令,把军中现有的骡子全部集中起来,同样交给你们使用。我不晓得具体数量能有多少,但估计不会少于一千头吧。”
胡义瞅瞅赵亮,眼里露出一丝颇感意外的喜色,问道:“你觉得怎么样?”
赵亮知道他心里的盘算,假装踌躇道:“啧,大将军的这个提议,虽然离咱们测算的需求还有很大差距,不过总比目前人手短缺要好。有多少先算多少吧,你说呢?”
胡义点了点头,又道:“人手方面虽然能解一时之急,但是我还有一个担心,恐怕不太好办啊。”
赵亮早猜出对方想说什么,故意递话道:“哦?长史大人担心何事呢?”
胡义皱起眉头,叹了口气道:“唉,我担心战士不像民夫那么好使唤啊。你想想看,他们都有自己的都尉或将军,未必肯听咱们的调遣,到时候两边产生了分歧,不还是会耽误囤积军粮的事儿吗?”
赵括心里清楚,胡义这话虽然是对着赵亮说的,其实是在提点自己,于是没好气的哼道:“你放心,本帅既然调派人手给你们,自然会提前打好招呼,让那些将士全都服从你们的号令,这样总可以了吧?”
胡义笑着微微颔首:“既然如此,那当然是最好不过。”
赵括心中暗叹一声“窝囊”,随即板起面孔,沉声道:“胡长史,我们与秦军决战在即,战力兵员可谓是最宝贵的,本帅现在也调给你了,倘若完不成十万石军粮的储备,那就休要怪我不客气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