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5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他点开修复空间,看着页面上的图片。图片显示出了正在修复中的长卷。
  长卷的开始是引首,因为残破,无法测量尺寸。接着是画心部分,这部分的尺寸是28x651cm。
  画面有残损,但能看清楚主要的景物。全图以烟波浩渺、春暖花开之江岸为始,继之以峰峦叠嶂,丘壑纵横,其间有崎岖小路、栈道联结,看到这里,仿佛亲身体验到了雨过奇峰悬鸟道,云开峻坂绕羊肠的游玩感受。
  在画家笔下,山中雾蔼弥漫、烟岚浮动,楼阁、寺院、行旅掩映于内,远峰、云海起伏于外,浑穆苍茫、如梦似幻。
  卷末以水村幽居为结。沈瑜移动图片,一遍遍欣赏全卷,既可以流连于画家纯熟的笔墨技巧,其勾皴点染,显示了充分的自信。也能似体会人生之起伏波澜,艰难困厄后,柳暗花明又一村般的否极泰来,循环往复,最终又回到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的禅境。
  这幅长卷,全图所绘山脉景色,气势雄伟,境界阔大,其峻岭逶迤,连绵不绝,同时,无论是宏大的章法,还是细微之处,都体现了画家的把控画面的能力和底蕴。
  他看完这些绘画部分,越发觉得,这幅山水长卷,可能是王翚的作品。
  沈瑜看过画心,又看题跋部分。这部分的尺寸28x137cm。
  他由右向左,一字一句的辨认题跋内容,然后辨认真伪。虽然有残破的问题,但是,从保留下来的内容,还是能认出大部分题跋。
  不计算损坏严重的部分,能辨认出的有翁方纲、顾鹤庆、冯敏昌几人的题跋。
  其中最著名的当属翁方纲,清代书法家,乾隆十七年进士,授编修。精通金石、谱录、书画、词章之学。书法与同时的刘墉、梁同书、王文治齐名。
  还有一个人,留下的题跋内容较多——冯敏昌。字伯求,号鱼山,乾隆四十三年(1778)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
  沈瑜看到资料中记载,冯敏昌此人工隶书,画松、竹、兰、卉,苍秀绝俗。又嗜金石。但是,暂时没有更详细的信息,就记下这件事,打算等回去找时间再查一查。
  他从题跋之中,慢慢的梳理这幅长卷的递藏关系。
  至于收藏者身份,沈瑜也无法全部知道。他只能对照着收集来的资料,通过字迹以及收藏印,努力辨认。
  在这些收藏者当中,有一个名字引起了沈瑜的注意。
  安岐,清代藏书家、鉴赏家,曾经代纳兰明珠在淮南经营盐业。这人家产丰厚,极喜收罗古籍、书画。善书画,画学著作有《墨缘汇观》4卷。
  沈瑜对照着收集来的资料,数了数安岐在长卷中使用的收藏印章,有“安氏书画图章”、“安氏子静鉴定”、“仪周珍藏”、“思原堂”等。
  安岐去世后,他的收藏,部分归于盛昱、端方等人。
  除了安岐,沈瑜还辨认出了一位收藏者——顾鹤庆。
  顾鹤庆,字子余,号弢庵,因并善画柳,人称顾驿柳。着有《弢庵诗集》一卷,《伟云堂诗钞》一卷。
  这种辨认工作繁杂而且非常耗费时间精力。
  沈瑜沉浸其中,觉得疲惫才从修复空间退出,察觉机舱中非常安静,大部分乘客已经进入了梦乡。
  第1114章 巧遇,修复家具,准备工作
  长途旅行,作息时间难免紊乱。大部分乘客们在安静了几个小时后,陆续有人起来走动,渐渐有了一些声响。
  沈瑜听到一些活动的声音,逐渐清醒,等到提示灯亮起,他站起来,向卫生间走去。
  他解决了个人问题,走出洗手间,用湿巾擦手的时候,看到迎面走过来两个人。
  沈瑜看清楚走在前面的中年人,愣了片刻。
  对方看到沈瑜,也有些惊讶。
  “沈总?”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