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6章(1 / 2)
沈琰只有苦笑,也不辩解,只似笑非笑望向沈。
沈忙拉了白氏的胳膊道:“娘,这不于大哥的事,是我非要跟着大哥出去。我也大了,总要见见世面,省的被人当成是乡下来的土包子”
白氏听了,顾不得再斥责沈琰,拉着沈,满脸担忧道:“是不是书院里有人欺负二哥?我早说了,城里人都是先敬衣冠后敬人,京城这边更是厉害。偏生你大哥小气,不肯与你多做几身新衣服穿。”
沈皱眉道:“我又不是小姑娘,非要收拾得花枝招展的?娘真是的,有事没事老抱怨大哥做什么?大哥每日里赚钱养家多辛苦,娘不说多关心几句,反倒满是埋怨。”说到最后,已是带了不忿。
虽说白氏在两个儿子之中,明显地偏着沈,可沈只觉得为难与添乱,怎么能安安心心地享受这份偏爱?
长兄如父,在他心中,与兄长的兄弟之情,并不亚于与白氏之间的母子之情,甚至可以说更重。
前些日子的冰盘,次日知晓东厢没有后,沈立时就不肯再用,打发人将冰盘送到上房。直到白氏也打发人往东厢里放了冰盘,沈才肯接着用。
一回两回的,白氏“屡教不改”,沈琰没说什么,沈却觉得满心闷气。
家中拢共就三口人,好生过日子不好么?
白氏被沈噎得说不出话,脸上就露出几分委屈:“我埋怨甚么了?我不过是怕你们在外头委屈,想要大家都过好日子。”说话间,眼泪就要掉下来。
沈忙道:“好,好,娘您没埋怨是儿子错了还不行?你可别掉眼泪,要不气哭了娘,大哥就要揍我了到时候哭的就是儿子我了”
白氏倒是不哭了,只是心中发酸,道:“你倒是只记得听你大哥的话”
沈琰在旁,听着母子两个说话,始终没开口。
白氏想着这些日子用去的冰,心中的怨气倒是散了,生出几分悔意来。加上长子冷冷清清的模样,她就越发心虚,只觉得不自在,叮嘱沈道:“出去还罢,可不许吃酒看着你大哥些,叫他也不许贪杯”
叮嘱完,白氏也不等沈应答,就扶了小婢的胳膊出去。
沈跟在后边,送到东厢门口,才回转过来。
时间差不多了,沈琰正收拾书桌上的东西。
沈低声道:“不是都说‘为母则强,么?娘这样的性子,大哥这些年还真是辛苦了……”
沈清去世时,沈琰不过十一、二岁,沈更小。
换做旁人家,儿子这么小,当娘的肯定要立起来,好庇护儿女。偏生白氏性子软懦,丈夫一死,除了哭哭啼啼,什么也顾不上。
白氏娘家那边,本是乡绅人家,祖上也曾风光过,只是近些年子弟不成材,之前将女儿嫁给并不富裕却有功名傍身的沈清,不过是为了投机,嫁妆也给了不少出来。等到沈清病故,两个外甥还小,白家就变了嘴脸。
还是沈琰站出来,央求了沈清的几位故交好友,里里外外张罗,操办了沈清的后事。
自打那个以后,白氏就心安理得地倚靠起儿子来。
除了见娘家人贪婪,怕家产被占了去,非要搬到松江府去投奔沈氏族人之外,其他的事情白氏都是任凭儿子做主。
早年兄弟两个年纪小,家中生计也窘迫,白氏尚且安安分分的,除了爱哭些,并不使什么小性子;可如今兄弟两个年纪大了,有了功名,家底也积攒些,白氏就开始不安静起来。
沈私下劝了几次,白氏应的好好的,过后还是不改。
沈琰却是看透白氏那点小心思,不过是担心长媳进门,怠慢了沈,想要将家事抓在手中。若是这样她能心安,沈琰也情愿不计较,可前提是需要正经过日子。
不过这半年看过来,白氏这些年只长了岁数,没有长心计,不是有成算的,什么都是想一出是一出,也没有节俭的心思,真要让她管家理事,这个家的好日子也过不了多久。
沈琰就绝了这个心思。
眼见沈是个懂事的,沈琰颇为欣慰,道:“娘也不容易,爹走的早,外公与舅舅那边又绝情,这些年战战兢兢地过日子……她虽爱唠叨些,却是真疼你。以后你可不许露出不耐烦来,多过去陪陪她,就是孝心了” ↑返回顶部↑
沈忙拉了白氏的胳膊道:“娘,这不于大哥的事,是我非要跟着大哥出去。我也大了,总要见见世面,省的被人当成是乡下来的土包子”
白氏听了,顾不得再斥责沈琰,拉着沈,满脸担忧道:“是不是书院里有人欺负二哥?我早说了,城里人都是先敬衣冠后敬人,京城这边更是厉害。偏生你大哥小气,不肯与你多做几身新衣服穿。”
沈皱眉道:“我又不是小姑娘,非要收拾得花枝招展的?娘真是的,有事没事老抱怨大哥做什么?大哥每日里赚钱养家多辛苦,娘不说多关心几句,反倒满是埋怨。”说到最后,已是带了不忿。
虽说白氏在两个儿子之中,明显地偏着沈,可沈只觉得为难与添乱,怎么能安安心心地享受这份偏爱?
长兄如父,在他心中,与兄长的兄弟之情,并不亚于与白氏之间的母子之情,甚至可以说更重。
前些日子的冰盘,次日知晓东厢没有后,沈立时就不肯再用,打发人将冰盘送到上房。直到白氏也打发人往东厢里放了冰盘,沈才肯接着用。
一回两回的,白氏“屡教不改”,沈琰没说什么,沈却觉得满心闷气。
家中拢共就三口人,好生过日子不好么?
白氏被沈噎得说不出话,脸上就露出几分委屈:“我埋怨甚么了?我不过是怕你们在外头委屈,想要大家都过好日子。”说话间,眼泪就要掉下来。
沈忙道:“好,好,娘您没埋怨是儿子错了还不行?你可别掉眼泪,要不气哭了娘,大哥就要揍我了到时候哭的就是儿子我了”
白氏倒是不哭了,只是心中发酸,道:“你倒是只记得听你大哥的话”
沈琰在旁,听着母子两个说话,始终没开口。
白氏想着这些日子用去的冰,心中的怨气倒是散了,生出几分悔意来。加上长子冷冷清清的模样,她就越发心虚,只觉得不自在,叮嘱沈道:“出去还罢,可不许吃酒看着你大哥些,叫他也不许贪杯”
叮嘱完,白氏也不等沈应答,就扶了小婢的胳膊出去。
沈跟在后边,送到东厢门口,才回转过来。
时间差不多了,沈琰正收拾书桌上的东西。
沈低声道:“不是都说‘为母则强,么?娘这样的性子,大哥这些年还真是辛苦了……”
沈清去世时,沈琰不过十一、二岁,沈更小。
换做旁人家,儿子这么小,当娘的肯定要立起来,好庇护儿女。偏生白氏性子软懦,丈夫一死,除了哭哭啼啼,什么也顾不上。
白氏娘家那边,本是乡绅人家,祖上也曾风光过,只是近些年子弟不成材,之前将女儿嫁给并不富裕却有功名傍身的沈清,不过是为了投机,嫁妆也给了不少出来。等到沈清病故,两个外甥还小,白家就变了嘴脸。
还是沈琰站出来,央求了沈清的几位故交好友,里里外外张罗,操办了沈清的后事。
自打那个以后,白氏就心安理得地倚靠起儿子来。
除了见娘家人贪婪,怕家产被占了去,非要搬到松江府去投奔沈氏族人之外,其他的事情白氏都是任凭儿子做主。
早年兄弟两个年纪小,家中生计也窘迫,白氏尚且安安分分的,除了爱哭些,并不使什么小性子;可如今兄弟两个年纪大了,有了功名,家底也积攒些,白氏就开始不安静起来。
沈私下劝了几次,白氏应的好好的,过后还是不改。
沈琰却是看透白氏那点小心思,不过是担心长媳进门,怠慢了沈,想要将家事抓在手中。若是这样她能心安,沈琰也情愿不计较,可前提是需要正经过日子。
不过这半年看过来,白氏这些年只长了岁数,没有长心计,不是有成算的,什么都是想一出是一出,也没有节俭的心思,真要让她管家理事,这个家的好日子也过不了多久。
沈琰就绝了这个心思。
眼见沈是个懂事的,沈琰颇为欣慰,道:“娘也不容易,爹走的早,外公与舅舅那边又绝情,这些年战战兢兢地过日子……她虽爱唠叨些,却是真疼你。以后你可不许露出不耐烦来,多过去陪陪她,就是孝心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