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3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有阙广泛流传于河南河北山东的民间歌谣称: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在从相州往真定府的官道两侧,成片的肥沃良田中如今却是一片繁忙的喜悦丰收景象。
  红日依旧悬顶,气温居高不下,在地里劳作的农人虽然被烘烤得汗如雨下,但心中却是美滋滋。
  欢声笑语此起彼伏。
  收获的土豆在田边堰头堆积成山,亩产数千数千斤,对种植要求还不高,在河北农人心中,小小一枚土豆已经成为天赐的神物。
  是大燕皇帝拯救黎庶万民的最大表征。
  不少白发苍苍的老汉跪倒在土豆小山面前,连连叩首高呼“吾皇万岁”,泪飞顿作倾盆雨。
  一年两季土豆,除去上缴和抵税所出,剩余的支撑一家人的生活绰绰有余。
  王霖率百余锦衣卫还是微服行在大部队的前头,这一路行来,眼见河北农人喜获丰收,王霖心中也甚欢喜。
  其实普通百姓对衣食的要求标准非常低,只要有衣穿、有饭吃、饿不死,他们就会真心拥护朝廷和官府,而随着土豆和红薯的扩张普及,王霖这个大燕皇帝在百姓心中已为万家生佛。
  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说,王霖抗金的战功,文才的风流,都远不如一枚土豆来得实在。
  王霖记得前世有位哲人说,谁能让老百姓填饱肚子,谁就能坐稳天下。
  民心归向,有的时候,不在于大义,而在于实惠。
  至于这天下是姓赵,还是姓王,是大宋,还是大燕,对底层人来说,无甚区别。
  今年河北河南包括山东在内,风调雨顺,今年两季土豆,加上正常的粮食作物所得,至少可以保证两年内大燕子民不会饿肚子。
  两个五六岁的孩童在土豆山上打滚玩耍,乐不可支。旁边,他们的父母——一对二十来岁的青年夫妇,在收获间隙,用火堆烤熟了两颗土豆,然后剥开黑乎乎的外壳,露出其内淡黄色的肉来。
  清香扑鼻。
  两个孩童又从土豆山上滚下来,从父母手上接过烤熟的土豆,一人半个,边吃边嬉笑打闹。
  夫妇俩幸福得依偎在一起,面色微红,眸中的满足之意溢于言表。
  王霖带着锦衣卫站在不远处的田垄上,指着这对年轻夫妇和两个嬉闹的孩子感慨道:“小乙,有时候,幸福就是这么简单,也就是一颗烤熟的土豆而已。”
  燕青和王霖身前身后的锦衣卫一起躬身道:“皆赖陛下恩德,万民才会再无饿殍之虞。”
  王霖叹息道:“如果将来,在朕的大燕,所有子民都能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闲暇时还能有些许闲钱随意花销,朕也就知足了。”
  燕青等锦衣卫听了再次躬身施礼道:“陛下爱民之心,天日可表!”
  人人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有闲钱,在现代社会可能不算什么,但在这生产力低下的古代王权社会,能做到如此,就近乎天下大同了。
  王霖沉默了一阵,就向前方信步走去,走出田垄,就翻身上马,率先向真定方向疾驰而去。
  真定,就是后世的石家庄。
  因为皇帝在此坐镇驻跸,真定已经成为河北乃至整个大燕王朝的政治、经济和军事重镇。
  热血报国的年轻人,商贾,投笔从戎的读书人,日渐往真定而来,真定府的人口每时每刻都在不断的膨胀之中。
  真定城楼上的那面黑色大棺,被新任真定府知府卢学友给取掉,因为太不吉利。王霖带人返回真定的时候,没有见到这面大棺,知道是地方官所为,也没有太在意。
  此时非比往日,他已经不需要这般载体来凝聚人心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