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1 / 1)
皇上并非对静玉藻完全绝情,在她去后也时常想起她温柔的笑容和曼妙的舞姿。或许就是她的美貌太过惊人,所以在听到阴阳司称她为妖狐之体的时候,皇上竟也没怎么惊讶。
但他很难想像静玉藻那样善良的女人,怎么能够做出食人这般残忍血腥的事,所以一开始并不相信。但三人成虎,众口铄金,皇上本来就是犹豫不决、易受影响的性格,加之对阴阳司极为依赖,是以内心愈发动摇。
最后面对朝前百官和三宫六院的压力,他不想被扣上一顶昏庸嗜淫的帽子,背负千古骂名,只好忍痛将静玉藻赐死。
虽然事后人人都称赞圣上英明,后宫中也再未发生小皇子和公主惨死之事,但皇上心里总有一个结,也再未找到一个如静玉藻那般可心的女人。
这夜他又望着院中的紫花泡桐叹息,毫无睡意。窗外虽灯火通明,却万籁俱寂,更为他心中添了积分寂寞。
正出神之际,身后传来一阵窃窃私语。皇上转头一看,顿时满头冷汗——墙角处竟然飘着两只游魂,看模样打扮似乎是两名宫女。
虽然内心感到惊惧,但皇上自认为是真龙天子,妖邪不侵,且需维护帝王的威严,怎么也不能大呼小叫。况且那两个游魂似乎与人无害,甚至压根没有注意到他,只顾彼此聊天。
皇上装作看不见,行动自然的走近了些,就听那两人似乎在说昨日苏昭仪的凤钗遗失之事。
苏昭仪是一年前进宫的,因年轻貌美颇得皇上欢心,但她却是个冷美人,很少露出笑容。为博美人一笑,皇上也是费尽心思。
苏昭仪有一对镶玳瑁金凤钗,是她祖母留下来的,她十分喜欢,却不慎遗失了其中一支,为此伤心不已。
从那两个游魂的闲谈中得知,苏昭仪的那只凤钗是在观赏锦鲤时,掉进御花园西侧的池塘里了,当时起了风,她急着回宫,未曾留意,事后发觉也想不起是什么时候不见了的。
苏昭仪为此伤心不已,皇上为了哄她,赏赐了不少稀奇珍罕的东西,她却只是强颜欢笑,弄得皇上也心灰意冷了。
听到两名游魂的对话后,皇上暗自记在心中,待天亮之后命人去池塘打捞,果然找到了凤钗。
他将凤钗交还给苏昭仪,见美人脸上露出惊喜的笑容,心中不免得意。到了夜里又去听那两名游魂八卦后宫琐事,随后又发觉宫中各处都有能见到一两只躲藏的游魂。
皇上通过这些游魂,了解了各宫之中上到主子下到奴才之间的各种龃龉相争,虽然他也知道因为无法雨露均沾,妃嫔之间难免会有些争执口角,但没有想到那些勾心斗角、明争暗斗竟是如此激烈可怕,那些阴谋手段,说是骇人听闻、惨绝人寰也不为过。
他不由得心惊胆寒,这哪里是佳丽三千,分明是魔鬼画皮,以至于再见到那些明眸皓齿的美人时,皇上连一点兴致都提不起来。
这日皇后将皇上请去寝宫,说是得了某种安神的香料,效果很好。皇上一脸憔悴,坐在袅袅熏香中心神不定,也不知这效果到底好在哪里。
皇后例行公事一般关心了皇上几句,便急不可耐的进入了正题:“皇上最近可听说了民间传言?”
之前京中孩童失踪的事,有人说是被人拐走,也有人认为是被妖怪劫去。在官府严查和阴阳司设防之后,曾平息过一阵子,如今风波再起,又有几家的孩子失踪了。
算算时间,第一个孩童失踪案发生在边戍回宫之后,之间平息的那段日子,刚巧是边戍去往潼州城治理瘟疫期间;而他回来没两天,便再度发生了孩童失踪事件。
任谁听了,也不会觉得这只是巧合。
之前民间便有传言,称此事与十四皇子归来有关,现在更是很多人深信不疑——皇子去潼州城期间,京中便一片祥和,他刚回来不久,那拐走孩子的妖怪便又现身,甚至还有大胆的,说皇子本身可能就是个妖怪,毕竟他体内流着妖怪的血统。
不少年长之人对当年火刑处死静玉藻的事还犹记在心,一提起来便心惊胆寒。若事实果真如猜测所言,那么十四皇子也许与他母妃一样,把孩童抓走当成口粮了。
虽然边戍在潼州城治理瘟疫之功不可磨灭,但在谣言之下,这件功劳就显出几分别有用心。
恶意的猜测如流毒一般迅速蔓延,连皇宫高高的院墙都没能挡住,不仅太监宫女之间窃窃私语,就连他们的主子也将此当成茶余饭后的闲聊,顺便回忆一下当年静玉藻在世时的盛况。
虽然这些话只敢在私下里与最亲近之人说说,但传来传去,难免也传到了皇上耳中。他表面上没有任何表示,心思却起伏如潮。
皇上瞧了瞧皇后殷切的目光,不动声色道:“朕的确听说了,不过都是些捕风捉影的流言蜚语罢了,难道皇后还当真了不成?”
这段时间,皇上也从游魂口中得知了关于皇后的种种狠辣手段,曾有一名皇后的贴身侍女,只因皇上偶然夸奖她出落的越发俊俏,当晚就被皇后随便找了个借口活活打死。又怕怨魂缠身,命丘荼将其魂魄以灵活焚烧,令其永世不得超生。
那名侍女从十三岁便被分配到皇后的宫中,深得皇后喜爱,跟随了她七年,想不到只因皇上的一次回眸,便落得如此悲惨的下场。
皇上由此及彼,思及当年静玉藻所获恩宠眷顾,又岂是宫中任何一人能够比拟;连被称赞的宫女都被皇后以极刑处置,难保静玉藻的罪名也不是为她栽赃陷害。 ↑返回顶部↑
但他很难想像静玉藻那样善良的女人,怎么能够做出食人这般残忍血腥的事,所以一开始并不相信。但三人成虎,众口铄金,皇上本来就是犹豫不决、易受影响的性格,加之对阴阳司极为依赖,是以内心愈发动摇。
最后面对朝前百官和三宫六院的压力,他不想被扣上一顶昏庸嗜淫的帽子,背负千古骂名,只好忍痛将静玉藻赐死。
虽然事后人人都称赞圣上英明,后宫中也再未发生小皇子和公主惨死之事,但皇上心里总有一个结,也再未找到一个如静玉藻那般可心的女人。
这夜他又望着院中的紫花泡桐叹息,毫无睡意。窗外虽灯火通明,却万籁俱寂,更为他心中添了积分寂寞。
正出神之际,身后传来一阵窃窃私语。皇上转头一看,顿时满头冷汗——墙角处竟然飘着两只游魂,看模样打扮似乎是两名宫女。
虽然内心感到惊惧,但皇上自认为是真龙天子,妖邪不侵,且需维护帝王的威严,怎么也不能大呼小叫。况且那两个游魂似乎与人无害,甚至压根没有注意到他,只顾彼此聊天。
皇上装作看不见,行动自然的走近了些,就听那两人似乎在说昨日苏昭仪的凤钗遗失之事。
苏昭仪是一年前进宫的,因年轻貌美颇得皇上欢心,但她却是个冷美人,很少露出笑容。为博美人一笑,皇上也是费尽心思。
苏昭仪有一对镶玳瑁金凤钗,是她祖母留下来的,她十分喜欢,却不慎遗失了其中一支,为此伤心不已。
从那两个游魂的闲谈中得知,苏昭仪的那只凤钗是在观赏锦鲤时,掉进御花园西侧的池塘里了,当时起了风,她急着回宫,未曾留意,事后发觉也想不起是什么时候不见了的。
苏昭仪为此伤心不已,皇上为了哄她,赏赐了不少稀奇珍罕的东西,她却只是强颜欢笑,弄得皇上也心灰意冷了。
听到两名游魂的对话后,皇上暗自记在心中,待天亮之后命人去池塘打捞,果然找到了凤钗。
他将凤钗交还给苏昭仪,见美人脸上露出惊喜的笑容,心中不免得意。到了夜里又去听那两名游魂八卦后宫琐事,随后又发觉宫中各处都有能见到一两只躲藏的游魂。
皇上通过这些游魂,了解了各宫之中上到主子下到奴才之间的各种龃龉相争,虽然他也知道因为无法雨露均沾,妃嫔之间难免会有些争执口角,但没有想到那些勾心斗角、明争暗斗竟是如此激烈可怕,那些阴谋手段,说是骇人听闻、惨绝人寰也不为过。
他不由得心惊胆寒,这哪里是佳丽三千,分明是魔鬼画皮,以至于再见到那些明眸皓齿的美人时,皇上连一点兴致都提不起来。
这日皇后将皇上请去寝宫,说是得了某种安神的香料,效果很好。皇上一脸憔悴,坐在袅袅熏香中心神不定,也不知这效果到底好在哪里。
皇后例行公事一般关心了皇上几句,便急不可耐的进入了正题:“皇上最近可听说了民间传言?”
之前京中孩童失踪的事,有人说是被人拐走,也有人认为是被妖怪劫去。在官府严查和阴阳司设防之后,曾平息过一阵子,如今风波再起,又有几家的孩子失踪了。
算算时间,第一个孩童失踪案发生在边戍回宫之后,之间平息的那段日子,刚巧是边戍去往潼州城治理瘟疫期间;而他回来没两天,便再度发生了孩童失踪事件。
任谁听了,也不会觉得这只是巧合。
之前民间便有传言,称此事与十四皇子归来有关,现在更是很多人深信不疑——皇子去潼州城期间,京中便一片祥和,他刚回来不久,那拐走孩子的妖怪便又现身,甚至还有大胆的,说皇子本身可能就是个妖怪,毕竟他体内流着妖怪的血统。
不少年长之人对当年火刑处死静玉藻的事还犹记在心,一提起来便心惊胆寒。若事实果真如猜测所言,那么十四皇子也许与他母妃一样,把孩童抓走当成口粮了。
虽然边戍在潼州城治理瘟疫之功不可磨灭,但在谣言之下,这件功劳就显出几分别有用心。
恶意的猜测如流毒一般迅速蔓延,连皇宫高高的院墙都没能挡住,不仅太监宫女之间窃窃私语,就连他们的主子也将此当成茶余饭后的闲聊,顺便回忆一下当年静玉藻在世时的盛况。
虽然这些话只敢在私下里与最亲近之人说说,但传来传去,难免也传到了皇上耳中。他表面上没有任何表示,心思却起伏如潮。
皇上瞧了瞧皇后殷切的目光,不动声色道:“朕的确听说了,不过都是些捕风捉影的流言蜚语罢了,难道皇后还当真了不成?”
这段时间,皇上也从游魂口中得知了关于皇后的种种狠辣手段,曾有一名皇后的贴身侍女,只因皇上偶然夸奖她出落的越发俊俏,当晚就被皇后随便找了个借口活活打死。又怕怨魂缠身,命丘荼将其魂魄以灵活焚烧,令其永世不得超生。
那名侍女从十三岁便被分配到皇后的宫中,深得皇后喜爱,跟随了她七年,想不到只因皇上的一次回眸,便落得如此悲惨的下场。
皇上由此及彼,思及当年静玉藻所获恩宠眷顾,又岂是宫中任何一人能够比拟;连被称赞的宫女都被皇后以极刑处置,难保静玉藻的罪名也不是为她栽赃陷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