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长枪结阵(1 / 1)
骁骑营此次派往前线的是三部人马,左军校尉文钦暂代统领之职,率右军校尉牵弘和中军校尉刘靖一同参战,虽然人数只有三千人,绝对算得上是主力之中的主力,夏侯玄对骁骑营是极为倚重,此次进攻,自然是委以重任。
魏军的优势就在于拥有强悍的骑兵力量,而与之相反的是吴军却从来没有成建制的骑兵,所以在陆战对抗之中,魏军则占有着明显的优势,光是这一支骑兵力量,吴军就无可匹敌。
除了十二年前的那一次长驱奔袭街亭的战斗,骁骑营已经是久未曾历战阵了,长期疏于战阵并没有令骁骑营的将士畏惧战斗,反而是让他们长久以来被压抑的那种激情全面暴发了,在冲锋之时,皆是悍不畏死,玩命地向前冲着,不把吴军阵地踏个稀巴烂,誓不罢休。
此次骁骑营的骑兵是三路齐出,分别由文钦、牵弘和刘靖率领,这三路骑兵就如同是三把锋利的尖刀,直接刺向了吴军的要害。
而魏军步兵则是紧随其后,跟随着骑兵的步伐,也冲入了吴军的阵营之中。
魏军的冲锋彻底地打乱了吴军的进攻节奏,诸葛瑾是又惊又惧,急问道:“这一支的魏军是从哪儿杀出来的?派出去这么多的斥侯都是吃干饭的吗?”
步骘一头的雾水,诸葛瑾问他,他也不知道啊,这支魏军也太过诡异了,悄无声响地就出现在了吴军的背后,有如天降奇兵一般,杀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可要真正探究他们从何处而来的,步骘还真不知道。
不光是步骘不知道,全体吴军也都感到莫名其妙,这一支的魏军看起来数量并不少,他们是如何突破吴军的防线,接近安风渡的?
诸葛瑾知道现在不是抱怨的时候,现在他必须要挡住魏军的攻击,这样才能避免受到腹背之敌。
诸葛瑾立刻下令步骘整点兵马,前去迎敌,自己则指挥军队,协同全琮所部,继续围攻刚刚渡河而来的魏军。
魏军里应外合前后夹击的架式,诸葛瑾又是如何看不出来,这背后的这一支魏军,早不杀出晚不杀生,偏偏就是在吴军刚刚出击的时候,他们杀了出来,这分明就是想要破坏吴军进攻计划的。
那一股冲天的狼烟,诸葛瑾自然是看到了,起初他还有些不明白,魏军怎么会点起这玩意,等到魏军从背后杀来的时候,他这才明白,敢情这是魏军之间在传递信号呀,他们就是图谋在这个时候发起进攻,以打乱吴军的计划。
诸葛瑾当然不甘心自己这方面的计划就这么破产,要知道,这个计划可是他儿子诸葛恪亲自制定的,得到过孙权的认可,如果此役能大获全胜的话,诸葛恪可是第一功。
他诸葛瑾年老了,但他儿子诸葛恪却是正当壮年,官运蒸蒸日上,大有取代陆逊成为东吴第一大将的趋势,在这个关键的时候,诸葛瑾可不想拖他儿子的后腿。
诸葛瑾步骘所率的这一路人马,是四路军中兵力最多的一路,麾下整整的八万人,诸葛瑾分出一半的人马由步骘率领前去迎敌,剩余四万人,也足够对付司马懿的渡河大军了。
更何况,还有全琮的这一路人马参与围攻,所以诸葛瑾并没有太过担心,他令步骘率军先牵制住夏侯玄,只要击退了渡河的魏军,剩下的这支偷袭的魏军将会成为无根之水,无土之木,回过头来再去对付他们,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诸葛瑾一生都活在诸葛亮的光辉之下,其实若论能力,诸葛瑾并不会比诸葛亮差多少,但在名臣猛将如云的东吴,诸葛瑾终究还是要比周瑜吕蒙陆逊等名震天下的大都督逊色一些,只能算是二流人物,始终都无法成为独挡一面的封疆大吏。
所以诸葛瑾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儿子诸葛亮恪的身上,诸葛恪聪慧过人,有胆有识,只要给他足够的上升空间,诸葛恪的聪明才智肯定会有发扬光大的时候,到时候光耀他诸葛家门楣的,可不止是诸葛亮一人了。
战场之上的情形迅息万变,虽然说诸葛恪的计划已经是相当的完美了,但终究还是会有一些变数的发生,就如同现在,突然从背后杀出的魏军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是打乱了诸葛恪的布署。
绝不能让这一支魏军毁了他诸葛家的希望!
吴国兵分两路之后,混乱的局面才有所改观,虽然在骁骑营和其他诸营兵马有力地冲击之下,吴军折损了不少的人马,但毕竟吴军人数众多,此刻步骘将溃退的吴军重新集结整合起来之后,战场上的形势重新发生了变化。
虽然说吴军除了水战能略胜魏军一筹之外,陆战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最起码吴军步兵在对阵魏军骑兵之时,就显得十分吃力。
但吃力归吃力,并没有说魏军骑兵就拥有着碾压的实力,方才吴军被骁骑营打得抱头鼠窜,也不过是因为吴军在完全没有防备的情况下,才会出现如此乱局,真正整合起来之后,尚还是有一战之力的。
否则的话,东吴的军队干脆就龟缩到长江之上,凭着水军的优势来苟延残喘,又何必一次次地兴师动众,大举北伐。
其实在长期的作战之中,吴军还是摸索出一条对付魏军骑兵的办法来,那就是采用长枪结阵的方式,扼制骑兵的冲击力。
长枪结阵之后,就可以在步兵方阵的外围,形成一道枪林,密密麻麻,如果魏军骑兵胆敢发动冲击,必然会被无数的长枪洞穿战马和骑士的身体。
长枪阵也是目前对付骑兵最为有效,最为机动灵活的阵型了,其他诸如采用辎重车拦截的方法,虽然有效,但机动能力太差,被骑兵迂回打击的话,就难以奏效了。
长枪结阵却可以不受地形地势的干扰,人数多少都可以,只不过人数越多,防御的面积就越大,被攻破的可能性就越小。 ↑返回顶部↑
魏军的优势就在于拥有强悍的骑兵力量,而与之相反的是吴军却从来没有成建制的骑兵,所以在陆战对抗之中,魏军则占有着明显的优势,光是这一支骑兵力量,吴军就无可匹敌。
除了十二年前的那一次长驱奔袭街亭的战斗,骁骑营已经是久未曾历战阵了,长期疏于战阵并没有令骁骑营的将士畏惧战斗,反而是让他们长久以来被压抑的那种激情全面暴发了,在冲锋之时,皆是悍不畏死,玩命地向前冲着,不把吴军阵地踏个稀巴烂,誓不罢休。
此次骁骑营的骑兵是三路齐出,分别由文钦、牵弘和刘靖率领,这三路骑兵就如同是三把锋利的尖刀,直接刺向了吴军的要害。
而魏军步兵则是紧随其后,跟随着骑兵的步伐,也冲入了吴军的阵营之中。
魏军的冲锋彻底地打乱了吴军的进攻节奏,诸葛瑾是又惊又惧,急问道:“这一支的魏军是从哪儿杀出来的?派出去这么多的斥侯都是吃干饭的吗?”
步骘一头的雾水,诸葛瑾问他,他也不知道啊,这支魏军也太过诡异了,悄无声响地就出现在了吴军的背后,有如天降奇兵一般,杀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可要真正探究他们从何处而来的,步骘还真不知道。
不光是步骘不知道,全体吴军也都感到莫名其妙,这一支的魏军看起来数量并不少,他们是如何突破吴军的防线,接近安风渡的?
诸葛瑾知道现在不是抱怨的时候,现在他必须要挡住魏军的攻击,这样才能避免受到腹背之敌。
诸葛瑾立刻下令步骘整点兵马,前去迎敌,自己则指挥军队,协同全琮所部,继续围攻刚刚渡河而来的魏军。
魏军里应外合前后夹击的架式,诸葛瑾又是如何看不出来,这背后的这一支魏军,早不杀出晚不杀生,偏偏就是在吴军刚刚出击的时候,他们杀了出来,这分明就是想要破坏吴军进攻计划的。
那一股冲天的狼烟,诸葛瑾自然是看到了,起初他还有些不明白,魏军怎么会点起这玩意,等到魏军从背后杀来的时候,他这才明白,敢情这是魏军之间在传递信号呀,他们就是图谋在这个时候发起进攻,以打乱吴军的计划。
诸葛瑾当然不甘心自己这方面的计划就这么破产,要知道,这个计划可是他儿子诸葛恪亲自制定的,得到过孙权的认可,如果此役能大获全胜的话,诸葛恪可是第一功。
他诸葛瑾年老了,但他儿子诸葛恪却是正当壮年,官运蒸蒸日上,大有取代陆逊成为东吴第一大将的趋势,在这个关键的时候,诸葛瑾可不想拖他儿子的后腿。
诸葛瑾步骘所率的这一路人马,是四路军中兵力最多的一路,麾下整整的八万人,诸葛瑾分出一半的人马由步骘率领前去迎敌,剩余四万人,也足够对付司马懿的渡河大军了。
更何况,还有全琮的这一路人马参与围攻,所以诸葛瑾并没有太过担心,他令步骘率军先牵制住夏侯玄,只要击退了渡河的魏军,剩下的这支偷袭的魏军将会成为无根之水,无土之木,回过头来再去对付他们,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诸葛瑾一生都活在诸葛亮的光辉之下,其实若论能力,诸葛瑾并不会比诸葛亮差多少,但在名臣猛将如云的东吴,诸葛瑾终究还是要比周瑜吕蒙陆逊等名震天下的大都督逊色一些,只能算是二流人物,始终都无法成为独挡一面的封疆大吏。
所以诸葛瑾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儿子诸葛亮恪的身上,诸葛恪聪慧过人,有胆有识,只要给他足够的上升空间,诸葛恪的聪明才智肯定会有发扬光大的时候,到时候光耀他诸葛家门楣的,可不止是诸葛亮一人了。
战场之上的情形迅息万变,虽然说诸葛恪的计划已经是相当的完美了,但终究还是会有一些变数的发生,就如同现在,突然从背后杀出的魏军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是打乱了诸葛恪的布署。
绝不能让这一支魏军毁了他诸葛家的希望!
吴国兵分两路之后,混乱的局面才有所改观,虽然在骁骑营和其他诸营兵马有力地冲击之下,吴军折损了不少的人马,但毕竟吴军人数众多,此刻步骘将溃退的吴军重新集结整合起来之后,战场上的形势重新发生了变化。
虽然说吴军除了水战能略胜魏军一筹之外,陆战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最起码吴军步兵在对阵魏军骑兵之时,就显得十分吃力。
但吃力归吃力,并没有说魏军骑兵就拥有着碾压的实力,方才吴军被骁骑营打得抱头鼠窜,也不过是因为吴军在完全没有防备的情况下,才会出现如此乱局,真正整合起来之后,尚还是有一战之力的。
否则的话,东吴的军队干脆就龟缩到长江之上,凭着水军的优势来苟延残喘,又何必一次次地兴师动众,大举北伐。
其实在长期的作战之中,吴军还是摸索出一条对付魏军骑兵的办法来,那就是采用长枪结阵的方式,扼制骑兵的冲击力。
长枪结阵之后,就可以在步兵方阵的外围,形成一道枪林,密密麻麻,如果魏军骑兵胆敢发动冲击,必然会被无数的长枪洞穿战马和骑士的身体。
长枪阵也是目前对付骑兵最为有效,最为机动灵活的阵型了,其他诸如采用辎重车拦截的方法,虽然有效,但机动能力太差,被骑兵迂回打击的话,就难以奏效了。
长枪结阵却可以不受地形地势的干扰,人数多少都可以,只不过人数越多,防御的面积就越大,被攻破的可能性就越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