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5章 强行征募(1 / 1)
吕昭执掌冀州多年,对朝廷的事情还是比较上心的,本来还指望此次任命,可以让他多年来在冀州的地位有所提升,可惜司马师却另行有安排。
不管吕昭乐意不乐意,他也必须要遵从司马师的命令,他可不是毌丘俭,一听到不利的消息,便立刻起兵造反。
吕昭一直以来都是司马懿的人,忠心耿耿,别无二志,不管冀州的局势变得如何,他始终都坚守着自己的这份忠诚,此番老司马换成了小司马,吕昭那怕明知道自己不再会受到小司马的待见,但也不可能生出二心。
钟会是司马师的心腹亲信,此次被任命为河北都督,倒也没有出乎吕昭的预料,毕竟近水楼台先得月。
不近吕昭很清楚,司马师并非是那种任人为亲的昏庸之辈,他既然派钟会前来,那就是对钟会的能力比较认可。
只是新的河北都督的即将到任的消息早就传开了,可吕昭在邺城等待了很久,也没有等到钟会的到来,而距可靠消息称,钟会早在数日之前就离开了洛阳,按行程计算,应该很快地就来到邺城才对,却不知为何如此磨磨噌噌,拖拖拉拉,光是凭这一点,吕昭对钟会的印象便不是太好。
新官上任,应当是雷厉风行才对,钟会反其道而行之,如果被司马师知晓了,肯定不会有好脸色的。
吕昭一直命人打探着,得到钟会前来邺城的确切时间,便早早地出城相迎,他倒不是刻意地迎奉,毕竟虽然钟会是河北都督高上他一头,但是吕昭也并非是那种谀陷之人,他最大的目的还是想尽早地和钟会沟通一下,共同搞好冀州的防御。
毕竟现在曹亮占据幽州,对冀州形成了实质性的威胁,吕昭对此是寝食不安,目前他手中大约只有五万左右的军队,根本就无法和并州军相抗衡,吕昭已经将冀州军的主力调往了冀州北面的几座城池之中,构筑给第一道的防线。
但是冀州以平原为主,仅仅构筑一道防线,如果缺乏纵深的保护的话,很可能会被并州骑兵给打穿,所以吕昭早就上书朝廷请求援兵了,只是没想到钟会早就从洛阳出发,却是姗姗来迟,让吕昭甚为不解。
但看到钟会所率的人马时,吕昭则更是莫名其妙,他一直向朝廷请求援兵,而钟会的人马却没有多少,更多的却是一望无际的辎重车辆,他也搞不清钟会带这么多辎重车干嘛,难道说指望这些车辆来对付并州骑兵吗?
听说并州军有一支步兵,就是战车营,专门克制骑兵的,但人家用的是专用的扁箱车,钟会带着一堆辎重车来,能有克敌的效果吗?
两人见面,相互寒喧了一下,尽管是各有心思,但表面上,还得维持一团和气。
城门口自然不是叙话之所,钟会入城之后,便与吕昭一道来到了州牧府,共商大事。
其实钟会比吕昭更急,但是辎重车队数量庞大,行动迟缓,他就是想快也快不起来,所以一到邺城之后,钟会赶紧地和吕昭商谈,准备招募兵马。
吕昭这时才恍然大悟,怪不得钟会此来只带着那么的一点人马,怪不得会带着那么多的辎重车辆,原来那些辎重车辆上,装满了军械装备给养物资,是准备招募新兵用的。
招募新兵倒不是什么稀罕事,但一口气就要招募三十万人,却让吕昭是瞠目惊舌,这数量,差不多涵盖了冀州所有十五岁以上五十岁以下的男丁了吧。
吕昭当了这么多年的冀州牧,自然对本州的人口状况了如指掌,这个征兵计划也太疯狂了吧,把所有的男丁都征召起来,冀州的田地谁来耕种,农业生产岂不全部荒废了?
吕昭当即便将自己的疑问给提了出来,钟会苦笑着摇摇头,其实他和吕昭的想法是一样的,这个计划实在是太过于疯狂了,如果达成募兵三十万的目标,那么冀州的经济必将遭到毁灭性的打击,可这毕竟是司马师拍板的事,钟会也无奈只能是遵令行事,而且动作不能迟缓,刚一到任,便要实施。
征募令很快便张贴出来,要求冀州所有十五岁以上五十岁以下的男子到各个县署进行报到,除去身有残疾的,确实是无法应征入伍的,在验明正身的情况下,可以免除兵役,其余人等,一律没有通融的余地,违抗者,格杀勿论。
这恐怕是有史以来最为严厉的征募令了,几乎所有的青壮男丁无一幸免,征募令一出,整个冀州是一片哗然,民众怨声载道。
这当然怨得百姓们抱怨,要知道这个季节正是春耕之时,家家户户都忙着播种,种地是体力活,青壮男丁自然是种地主力军,官府一纸令下,要征募所有的男丁,那家里的田地靠谁来耕作,单靠妇孺老幼?这简直就是不给老百姓活路呀!
征募令一出,几乎是无人响应,主动前往官府报到的,仅仅只有廖廖数人而已,钟会一看这不行啊,依靠老百姓的自觉不但征募不到三十万人,就连三万人都够呛,所以想要尽快地完成任务,只有采用强制性的手段了。
钟会把冀州的各级官吏都征召起来,给他们传达朝廷的旨意,明确地指出,征募令是朝廷的头等大事,关乎到冀州的防御体系,任何人都不能为之懈怠,积极配合官府征募的,足额发放粮饷,另外给予一定的奖励,以保证家人的生计。
对于那些拒绝应征的,要采用强制手段进行抓捕,岂于公然抗拒的,一律就地正法,不杀一如何儆百?
本来各级的官吏对这个征募令也是持观望态度的,将冀州所有男丁全部征召入伍,这可是从来也没有的事,但从钟会强硬的态度来看,朝廷这次是要动真格的了,而且钟会明确地指出,任何官吏都必须要服从大局,如何不配合工作,首先就是丢官免职,军法惩处。 ↑返回顶部↑
不管吕昭乐意不乐意,他也必须要遵从司马师的命令,他可不是毌丘俭,一听到不利的消息,便立刻起兵造反。
吕昭一直以来都是司马懿的人,忠心耿耿,别无二志,不管冀州的局势变得如何,他始终都坚守着自己的这份忠诚,此番老司马换成了小司马,吕昭那怕明知道自己不再会受到小司马的待见,但也不可能生出二心。
钟会是司马师的心腹亲信,此次被任命为河北都督,倒也没有出乎吕昭的预料,毕竟近水楼台先得月。
不近吕昭很清楚,司马师并非是那种任人为亲的昏庸之辈,他既然派钟会前来,那就是对钟会的能力比较认可。
只是新的河北都督的即将到任的消息早就传开了,可吕昭在邺城等待了很久,也没有等到钟会的到来,而距可靠消息称,钟会早在数日之前就离开了洛阳,按行程计算,应该很快地就来到邺城才对,却不知为何如此磨磨噌噌,拖拖拉拉,光是凭这一点,吕昭对钟会的印象便不是太好。
新官上任,应当是雷厉风行才对,钟会反其道而行之,如果被司马师知晓了,肯定不会有好脸色的。
吕昭一直命人打探着,得到钟会前来邺城的确切时间,便早早地出城相迎,他倒不是刻意地迎奉,毕竟虽然钟会是河北都督高上他一头,但是吕昭也并非是那种谀陷之人,他最大的目的还是想尽早地和钟会沟通一下,共同搞好冀州的防御。
毕竟现在曹亮占据幽州,对冀州形成了实质性的威胁,吕昭对此是寝食不安,目前他手中大约只有五万左右的军队,根本就无法和并州军相抗衡,吕昭已经将冀州军的主力调往了冀州北面的几座城池之中,构筑给第一道的防线。
但是冀州以平原为主,仅仅构筑一道防线,如果缺乏纵深的保护的话,很可能会被并州骑兵给打穿,所以吕昭早就上书朝廷请求援兵了,只是没想到钟会早就从洛阳出发,却是姗姗来迟,让吕昭甚为不解。
但看到钟会所率的人马时,吕昭则更是莫名其妙,他一直向朝廷请求援兵,而钟会的人马却没有多少,更多的却是一望无际的辎重车辆,他也搞不清钟会带这么多辎重车干嘛,难道说指望这些车辆来对付并州骑兵吗?
听说并州军有一支步兵,就是战车营,专门克制骑兵的,但人家用的是专用的扁箱车,钟会带着一堆辎重车来,能有克敌的效果吗?
两人见面,相互寒喧了一下,尽管是各有心思,但表面上,还得维持一团和气。
城门口自然不是叙话之所,钟会入城之后,便与吕昭一道来到了州牧府,共商大事。
其实钟会比吕昭更急,但是辎重车队数量庞大,行动迟缓,他就是想快也快不起来,所以一到邺城之后,钟会赶紧地和吕昭商谈,准备招募兵马。
吕昭这时才恍然大悟,怪不得钟会此来只带着那么的一点人马,怪不得会带着那么多的辎重车辆,原来那些辎重车辆上,装满了军械装备给养物资,是准备招募新兵用的。
招募新兵倒不是什么稀罕事,但一口气就要招募三十万人,却让吕昭是瞠目惊舌,这数量,差不多涵盖了冀州所有十五岁以上五十岁以下的男丁了吧。
吕昭当了这么多年的冀州牧,自然对本州的人口状况了如指掌,这个征兵计划也太疯狂了吧,把所有的男丁都征召起来,冀州的田地谁来耕种,农业生产岂不全部荒废了?
吕昭当即便将自己的疑问给提了出来,钟会苦笑着摇摇头,其实他和吕昭的想法是一样的,这个计划实在是太过于疯狂了,如果达成募兵三十万的目标,那么冀州的经济必将遭到毁灭性的打击,可这毕竟是司马师拍板的事,钟会也无奈只能是遵令行事,而且动作不能迟缓,刚一到任,便要实施。
征募令很快便张贴出来,要求冀州所有十五岁以上五十岁以下的男子到各个县署进行报到,除去身有残疾的,确实是无法应征入伍的,在验明正身的情况下,可以免除兵役,其余人等,一律没有通融的余地,违抗者,格杀勿论。
这恐怕是有史以来最为严厉的征募令了,几乎所有的青壮男丁无一幸免,征募令一出,整个冀州是一片哗然,民众怨声载道。
这当然怨得百姓们抱怨,要知道这个季节正是春耕之时,家家户户都忙着播种,种地是体力活,青壮男丁自然是种地主力军,官府一纸令下,要征募所有的男丁,那家里的田地靠谁来耕作,单靠妇孺老幼?这简直就是不给老百姓活路呀!
征募令一出,几乎是无人响应,主动前往官府报到的,仅仅只有廖廖数人而已,钟会一看这不行啊,依靠老百姓的自觉不但征募不到三十万人,就连三万人都够呛,所以想要尽快地完成任务,只有采用强制性的手段了。
钟会把冀州的各级官吏都征召起来,给他们传达朝廷的旨意,明确地指出,征募令是朝廷的头等大事,关乎到冀州的防御体系,任何人都不能为之懈怠,积极配合官府征募的,足额发放粮饷,另外给予一定的奖励,以保证家人的生计。
对于那些拒绝应征的,要采用强制手段进行抓捕,岂于公然抗拒的,一律就地正法,不杀一如何儆百?
本来各级的官吏对这个征募令也是持观望态度的,将冀州所有男丁全部征召入伍,这可是从来也没有的事,但从钟会强硬的态度来看,朝廷这次是要动真格的了,而且钟会明确地指出,任何官吏都必须要服从大局,如何不配合工作,首先就是丢官免职,军法惩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