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4章 真正的凶手(1 / 1)
当曹髦被成济杀死之后,司马昭还感到了一丝的恐惧和慌乱,但随着事情的演变,司马昭逐渐地有了一种掌控大局的感觉,尤其是在得到了郭太后的懿旨之后,他可以随心所欲,甚至是颠倒黑白,那种大权在握呼风唤雨的感觉真是爽到不能再爽了。
而此刻面对司马师的时候,却让司马昭有一种从云端跌落到凡间的感觉,尽管司马师眼不能视物,但依然让司马昭有一种芒刺在背的感觉,在司马师的面前,司马昭仿佛是无所遁形。
本来司马昭已经想好了一大堆的说辞,来搪塞和敷衍司马师的,但面对司马师的质问,司马昭是张口结舌,支支唔唔半天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司马师眼瞎了不假,但他的心可没瞎,今日发生在长安城内的所有事,司马师都了解的一清二楚,天子遇刺身亡,司马昭请旨封闭全城搜捕凶手,并就地正法,司马昭这一系列的操作,或许在其他人的眼中,没有任何的问题,但在司马师看来,又岂止是漏洞百出。
首先是成济的身份问题,据司马师所知,成济是司马昭的亲信,担任太子舍人,一直是在宫中担任职守,他既然是司马昭麾下的亲信,又怎么可能被并州军给策么,成了曹亮委派来的奸细与刺客?
其次,就算成济是刺客,难道他行刺之时,会和司马昭打招呼吗?如果司马昭对成济弑君一事一无所知的话,他又怎么可能会出深更半夜时分无巧不巧地出现在皇宫之内,这显然是不符合逻辑的。
第三点,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据司马师所知,成济刺杀天子是发生在丑时左右,郭太后下懿旨封城追查凶手是在寅末卯初之时,而司马昭下令禁军接管和封闭长安的城门,却是发生在子时三刻左右,也就是说,司马昭并不是因为天子遇刺而封的城,而他出现在长乐宫之时,应该曹髦还未死呢,至于太后的懿旨,那更是后面发生的事。
综合以上几点,司马师不难得出一个结论,这个结论他是细思极恐,毫无疑问,司马昭已经成为了曹鬓被刺案的头号嫌疑犯,所以司马师才会命人火速地将司马昭传回司马府来,欲问个究竟。
尽管司马师担任了太师之后,已经基本上不再过问朝中之事了,但那也仅限于朝中的一些琐事而已,事关天子遇刺这样重大的事情,司马师无论如何也是不可能置身事外的。
更何况这件事与司马昭有着莫大的关系,司马师就更为地关心了,司马昭的性格脾气司马师自然是比谁都了解,但如果说司马昭密谋弑君的话,反倒让司马师比较难猜了,因为曹髦是司马家扶植起来的傀儡,就算曹髦不甘心当这个傀儡,可朝中的大权尽在司马家的掌握之中,曹髦完全是无能为力的。
现在的形势对司马家极为的不利,曹亮大兵压境,关中的形势芨芨可危,现在司马家在长安最需要的就是一个稳定的局面,这样才不至于动摇军心民心。
那么这个时候杀曹髦完全是下下之策,如果不是司马昭昏了头,肯定是不敢轻易地去加害曹髦的,曹髦一死,对司马家是弊大于利,结果是得不偿失的,以司马昭的头脑,应该不会主动去犯这样致命的错误。
如果真得是司马昭杀了曹髦,那这背后,肯定是有着不为人知的隐情的。
虽然经过了三公会审,坐实了成济弑君的罪名,而且也确定了背后主谋是曹亮,这事似乎是铁证如山,可以盖棺定论了。
但在司马师看来,这事不过是欲盖弥彰而已,曹亮是主谋?曹亮有刺杀曹髦的必要吗?
而且司马昭连夜将成济等一干人处决,更像是一种灭口行动,如果这其中真没有什么猫腻的话,他用得着这么心虚吗?
司马师混迹了官场一辈子,又怎么可能被司马昭的这么一点小伎俩给蒙蔽住,成济只不过是一只替罪羊,真正的主谋只有司马昭。
只不过司马昭弑君的动机和目的何在,就需要司马师来亲自询问了,毕竟就连司马师也实在是搞不清司马昭的动机何在。
司马昭吱吱唔唔,结结巴巴,这更加地佐证了司马师的猜想,本来司马昭还试图编一堆的谎言来忽悠司马师的,但却被司马师一针见血地指了出来,他顿时方寸大乱,真不知道该如何说这件事。
毕竟用一个谎言和掩盖另一个谎言,本身就是漏洞百出的,以司马师的犀利的头脑,分分钟就能识破他。
而且,司马昭还必须要把他真正的意图给掩藏起来,不能为司马师知道,所以他只好是绞尽脑汁,思考着用什么办法才能蒙混过关。
司马师厉声地道:“天子并无过错,你为何要弑君?”
这句话,显然不再是询问的口气了,而是已经定性了,司马昭就是刺杀曹髦的背后主使,现在司马师追问的,便是司马昭的动机。
“子上,你可清楚,如今关中的局势维艰,天子曹髦是维系大局的重要人选,你此番杀他,岂不是准备让司马家沦入万劫不复之深渊吗?”
司马昭苦丧着脸,道:“大哥,我可真没想到要杀他啊,我入宫去,本欲只是想要讨一张圣旨的,怎奈曹髦突然拨剑相向,欲刺杀于我,成济只好拿戈将曹髦击杀,救了我的性命,此话句句属实,大哥若不信的话,可以传贾充他们前来作证。”
司马昭这回说得还是真事,他也清楚,如果想要蒙混过关的话,在司马师这边完全是行不通的,所以司马昭干脆和司马师交待了实情,事实上,成济杀曹髦,也完全是一个意外,在司马昭的计划之中,曹髦并不是非杀不可的对象,他只要肯乖乖就范,又怎么可能会遭受到死亡之灾呢?
总之,司马昭可真没有想要杀曹髦,这一切的发生实在是太快了,快得让他也反应不过来了。 ↑返回顶部↑
而此刻面对司马师的时候,却让司马昭有一种从云端跌落到凡间的感觉,尽管司马师眼不能视物,但依然让司马昭有一种芒刺在背的感觉,在司马师的面前,司马昭仿佛是无所遁形。
本来司马昭已经想好了一大堆的说辞,来搪塞和敷衍司马师的,但面对司马师的质问,司马昭是张口结舌,支支唔唔半天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司马师眼瞎了不假,但他的心可没瞎,今日发生在长安城内的所有事,司马师都了解的一清二楚,天子遇刺身亡,司马昭请旨封闭全城搜捕凶手,并就地正法,司马昭这一系列的操作,或许在其他人的眼中,没有任何的问题,但在司马师看来,又岂止是漏洞百出。
首先是成济的身份问题,据司马师所知,成济是司马昭的亲信,担任太子舍人,一直是在宫中担任职守,他既然是司马昭麾下的亲信,又怎么可能被并州军给策么,成了曹亮委派来的奸细与刺客?
其次,就算成济是刺客,难道他行刺之时,会和司马昭打招呼吗?如果司马昭对成济弑君一事一无所知的话,他又怎么可能会出深更半夜时分无巧不巧地出现在皇宫之内,这显然是不符合逻辑的。
第三点,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据司马师所知,成济刺杀天子是发生在丑时左右,郭太后下懿旨封城追查凶手是在寅末卯初之时,而司马昭下令禁军接管和封闭长安的城门,却是发生在子时三刻左右,也就是说,司马昭并不是因为天子遇刺而封的城,而他出现在长乐宫之时,应该曹髦还未死呢,至于太后的懿旨,那更是后面发生的事。
综合以上几点,司马师不难得出一个结论,这个结论他是细思极恐,毫无疑问,司马昭已经成为了曹鬓被刺案的头号嫌疑犯,所以司马师才会命人火速地将司马昭传回司马府来,欲问个究竟。
尽管司马师担任了太师之后,已经基本上不再过问朝中之事了,但那也仅限于朝中的一些琐事而已,事关天子遇刺这样重大的事情,司马师无论如何也是不可能置身事外的。
更何况这件事与司马昭有着莫大的关系,司马师就更为地关心了,司马昭的性格脾气司马师自然是比谁都了解,但如果说司马昭密谋弑君的话,反倒让司马师比较难猜了,因为曹髦是司马家扶植起来的傀儡,就算曹髦不甘心当这个傀儡,可朝中的大权尽在司马家的掌握之中,曹髦完全是无能为力的。
现在的形势对司马家极为的不利,曹亮大兵压境,关中的形势芨芨可危,现在司马家在长安最需要的就是一个稳定的局面,这样才不至于动摇军心民心。
那么这个时候杀曹髦完全是下下之策,如果不是司马昭昏了头,肯定是不敢轻易地去加害曹髦的,曹髦一死,对司马家是弊大于利,结果是得不偿失的,以司马昭的头脑,应该不会主动去犯这样致命的错误。
如果真得是司马昭杀了曹髦,那这背后,肯定是有着不为人知的隐情的。
虽然经过了三公会审,坐实了成济弑君的罪名,而且也确定了背后主谋是曹亮,这事似乎是铁证如山,可以盖棺定论了。
但在司马师看来,这事不过是欲盖弥彰而已,曹亮是主谋?曹亮有刺杀曹髦的必要吗?
而且司马昭连夜将成济等一干人处决,更像是一种灭口行动,如果这其中真没有什么猫腻的话,他用得着这么心虚吗?
司马师混迹了官场一辈子,又怎么可能被司马昭的这么一点小伎俩给蒙蔽住,成济只不过是一只替罪羊,真正的主谋只有司马昭。
只不过司马昭弑君的动机和目的何在,就需要司马师来亲自询问了,毕竟就连司马师也实在是搞不清司马昭的动机何在。
司马昭吱吱唔唔,结结巴巴,这更加地佐证了司马师的猜想,本来司马昭还试图编一堆的谎言来忽悠司马师的,但却被司马师一针见血地指了出来,他顿时方寸大乱,真不知道该如何说这件事。
毕竟用一个谎言和掩盖另一个谎言,本身就是漏洞百出的,以司马师的犀利的头脑,分分钟就能识破他。
而且,司马昭还必须要把他真正的意图给掩藏起来,不能为司马师知道,所以他只好是绞尽脑汁,思考着用什么办法才能蒙混过关。
司马师厉声地道:“天子并无过错,你为何要弑君?”
这句话,显然不再是询问的口气了,而是已经定性了,司马昭就是刺杀曹髦的背后主使,现在司马师追问的,便是司马昭的动机。
“子上,你可清楚,如今关中的局势维艰,天子曹髦是维系大局的重要人选,你此番杀他,岂不是准备让司马家沦入万劫不复之深渊吗?”
司马昭苦丧着脸,道:“大哥,我可真没想到要杀他啊,我入宫去,本欲只是想要讨一张圣旨的,怎奈曹髦突然拨剑相向,欲刺杀于我,成济只好拿戈将曹髦击杀,救了我的性命,此话句句属实,大哥若不信的话,可以传贾充他们前来作证。”
司马昭这回说得还是真事,他也清楚,如果想要蒙混过关的话,在司马师这边完全是行不通的,所以司马昭干脆和司马师交待了实情,事实上,成济杀曹髦,也完全是一个意外,在司马昭的计划之中,曹髦并不是非杀不可的对象,他只要肯乖乖就范,又怎么可能会遭受到死亡之灾呢?
总之,司马昭可真没有想要杀曹髦,这一切的发生实在是太快了,快得让他也反应不过来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