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首先就是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铁农具,铁农具推广并不是嘴上说说那么简单,最主要的原因还是铁矿产量有限。
  铁用途广, 武器、马掌、农具、炊具无一不需用到, 崖州的铁矿被发掘出来, 确实解了燃眉之急, 但也是不够的。
  萧彧入主建业之后,便命人到处去寻访矿产,幸运的是,就在离建业不远的丹阳郡发现了一处矿脉,这矿脉不仅含铁,也含铜,可谓是一举两得的美事。
  如今这铁农具正在慢慢推广普及, 再过数年,全国都能用上铁农具了。
  说倒铁矿,萧彧就免不了想起新大陆, 大洋洲与南美洲可都是铁矿储存丰富的大陆, 而且都是富矿, 要是能够航行到那边就好了,可以大挖特挖一番,还愁缺铁吗?
  这个征服大海的梦想不知道能不能实现,何时能实现。
  其次就是兴修各种水利设施,扬州、东扬州与吴州一带土壤极其肥沃,最大的问题便是多沼泽泥淖,许多地方都没法耕种。
  萧彧便命地方官牵头兴修水利,开拓沟渠河道,兴修池塘水库,将低洼处的积水排出,储存在池塘水库之中,以备干旱时节取用。
  并命工部将筒车推广开来,利用自然之力灌溉,节省人力。
  又鼓励江南一带百姓栽种桑树,饲养桑蚕,为繁荣商业打基础。
  令萧彧比较欣慰的是,王涓主持下的工部在很多方面都有突破。
  比如改进了曲辕犁,将原来笨重的直辕犁改成了轻便灵活的曲辕犁,这样大大节省了人力畜力,也提高了效率,在面积窄小的田亩中依旧能够运用。
  在诸多方面都有改进的情况下,粮食产量年年都翻新高,尤其碰到风调雨顺的今年,粮食总产量比没有饥荒的前年还要多出五分之一。
  百姓家家粮仓爆满,百姓生活富足,如此以来,便会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促进商业的繁荣。
  棉花与蔗糖的产量也随之攀升,各种手工作坊也蓬勃发展起来。
  有商业行为,便会有创新和进步,这是萧彧最乐见其成的。
  更令人欣慰的是,自均田制后,安国的新生儿出生数量每年都在激增,这都是社会安定、生活富足带来的结果。
  为了让医疗水平跟上,由太医院带头,在各个州郡创办医学馆,招收有志学医的学子,培养大量大夫。
  尽管培养大夫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万事都需要开头,现在开始做,将来就能看到成果。
  自古医者就是个高门槛行业,都是单人教学,效率低,且还有担心教会徒弟饿死师父的顾虑,因此大夫也不愿意广收门徒。导致大夫数量稀少,医疗水平低下,人均寿命普遍低下。
  办医学馆是为了提高效率,集中一批有经验的大夫来授课,学子学习三年理论知识,再进入医馆进行两年实践操作,通过毕业考校,官府颁发执医资格,便可坐馆问诊,成为真正的大夫。
  这比从前的教学模式要快捷不少,当然入学门槛也比较高,需要通过医学馆的考试才能入学。
  不少在科举考试中入仕无门的读书人则可选择入医学馆就读,至少从医学馆出来能够学得一技之长,而且大夫从来都是受人敬仰的职业。
  此外萧彧还要求地方官府对稳婆和土郎中进行管理与培训,他们才是真正深入基层、直接关系到百姓生命的人群,水平素质自然越高越好。
  各级官府也在加□□生健康教育宣传,总而言之,提高民众教育素质,才是真正提高民生质量的关键。
  看着安国从一片混乱中逐渐稳定下来,百姓生活水平日益提升,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之态,萧彧内心是欣慰的。
  尽管目前百姓的生活水平依旧很低,也才勉强填饱肚子,未来的路还有很长,但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相信会越过越好。
  他与阿平,还有后来者,都要不忘初心,坚持朝正确的道路前行,便能开创出真正的太平盛世来。
  十月,吉山带着船队回来了,这次回来的船只比去时多了二十多艘,都是沿途国家跟着过来的商船。
  这次旅途并非一帆风顺。从波斯湾出发之后,船队遭遇了风暴,由于船只过密,有两艘船被风浪掀起撞在了一起。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