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第496节(3 / 4)
“也有可能只是因为一时的利益而支持张居正,随时都准备反水。”
“张居正看起来掌控了明廷,其实内部是一盘散沙,根本无法保证高效的执行政策,更不要说他这套变法,涉及到社会上多个层面的变革。”
“如果不能解决这些问题,张居正的变法就只能停留在制度层面。”
“明廷执行的人只会执行对自己有利的部分,就算是善法也会变成恶法,吏治会更加堕落。”
苏泽用了古希腊僭主的例子,但是僭主在我们这片土地上,还有一个更常见的名字——权臣。
徐渭想到的是汉代霍光故事。
甚至霍光都要比张居正的统治根基稳定的多!
人家霍光好歹是汉武帝指定的辅政大臣,还废立过皇帝。
你张居正连皇帝都没有废立过,还怎么算得上权臣僭主!
而如果真的废立皇帝,那张居正这一次变法要求的稳定性就无从谈起,那只要一次政治动荡,就足以毁掉他之前所有的努力。
而且正如苏泽所说的,张居正自身的统治根基也没有他自认为那样稳固。
明廷地方上的督抚可以为了利益支持他,也可以为了自身的利益背叛他。
众人这下子安下心来,讨论起东南其他的事情来。
徐渭问道:
“大都督,徐州的战事还要继续吗?”
苏泽点头说道:“要,当然要,我们要在徐州拖住李成梁,给明廷不断的放血。”
“不过第一旅可以撤回来了,只需要保持在徐州的对峙就行了,等到了冬季,北方补给更困难,那时候李成梁就会成为明廷的讨债鬼。”
众人纷纷笑了出来。
果不其然,明廷很快就推出了张居正的变法新条例。
鼓励各地兴办大型工坊,大力发展工商业。
维持粮食价格稳定,京师为了打击投机倒把的粮食商人,张居正亲自命令顺天府逮捕了几个大粮食商人,将京师附近的粮食全部收归官营。
限定河南河北的棉花收购,统一由官府限价收购,收购的棉花全部送到明廷的纺织工坊中去,禁止私自买卖棉花,更禁止直接将棉花原料贩卖。
对各地官员的升迁考核中,增加对兴办工商的考核力度,甚至取代田税这个指标,作为晋升官员的最重要考核依据。
在张居正这一套组合拳下,隆庆三年的后几个月,明廷轰轰烈烈的开展了兴办工坊的运动。
特别是京师附近,靠着高拱留下的底子,几个大型的工坊建立起来。
京师的百姓纷纷在顺天府官吏的号召下,开始进入京师的这几家工坊里做工。
京师的棉纺织工坊有着低廉的原料供应,用的是从河南河北百姓手里低价强行征收来的棉花原料。
京师工坊也有着低廉的人工成本,差不多的雇工,京师工坊的薪水只有东南的五分之一乃至于十分之一,虽然纺织机比东南落后不少,但是雇工的低廉人工成本,也确实让京师工坊织造出来的棉布也有了一些竞争力。
虽然京师工坊的织布不如东南的平整,在高端织布上更是远远不如,但是棉布这个东西还是有大量的低端需求的。
原本将信将疑,不愿意投入资产的京师商人们,也看到了张居正发展工商业的决心。 ↑返回顶部↑
“张居正看起来掌控了明廷,其实内部是一盘散沙,根本无法保证高效的执行政策,更不要说他这套变法,涉及到社会上多个层面的变革。”
“如果不能解决这些问题,张居正的变法就只能停留在制度层面。”
“明廷执行的人只会执行对自己有利的部分,就算是善法也会变成恶法,吏治会更加堕落。”
苏泽用了古希腊僭主的例子,但是僭主在我们这片土地上,还有一个更常见的名字——权臣。
徐渭想到的是汉代霍光故事。
甚至霍光都要比张居正的统治根基稳定的多!
人家霍光好歹是汉武帝指定的辅政大臣,还废立过皇帝。
你张居正连皇帝都没有废立过,还怎么算得上权臣僭主!
而如果真的废立皇帝,那张居正这一次变法要求的稳定性就无从谈起,那只要一次政治动荡,就足以毁掉他之前所有的努力。
而且正如苏泽所说的,张居正自身的统治根基也没有他自认为那样稳固。
明廷地方上的督抚可以为了利益支持他,也可以为了自身的利益背叛他。
众人这下子安下心来,讨论起东南其他的事情来。
徐渭问道:
“大都督,徐州的战事还要继续吗?”
苏泽点头说道:“要,当然要,我们要在徐州拖住李成梁,给明廷不断的放血。”
“不过第一旅可以撤回来了,只需要保持在徐州的对峙就行了,等到了冬季,北方补给更困难,那时候李成梁就会成为明廷的讨债鬼。”
众人纷纷笑了出来。
果不其然,明廷很快就推出了张居正的变法新条例。
鼓励各地兴办大型工坊,大力发展工商业。
维持粮食价格稳定,京师为了打击投机倒把的粮食商人,张居正亲自命令顺天府逮捕了几个大粮食商人,将京师附近的粮食全部收归官营。
限定河南河北的棉花收购,统一由官府限价收购,收购的棉花全部送到明廷的纺织工坊中去,禁止私自买卖棉花,更禁止直接将棉花原料贩卖。
对各地官员的升迁考核中,增加对兴办工商的考核力度,甚至取代田税这个指标,作为晋升官员的最重要考核依据。
在张居正这一套组合拳下,隆庆三年的后几个月,明廷轰轰烈烈的开展了兴办工坊的运动。
特别是京师附近,靠着高拱留下的底子,几个大型的工坊建立起来。
京师的百姓纷纷在顺天府官吏的号召下,开始进入京师的这几家工坊里做工。
京师的棉纺织工坊有着低廉的原料供应,用的是从河南河北百姓手里低价强行征收来的棉花原料。
京师工坊也有着低廉的人工成本,差不多的雇工,京师工坊的薪水只有东南的五分之一乃至于十分之一,虽然纺织机比东南落后不少,但是雇工的低廉人工成本,也确实让京师工坊织造出来的棉布也有了一些竞争力。
虽然京师工坊的织布不如东南的平整,在高端织布上更是远远不如,但是棉布这个东西还是有大量的低端需求的。
原本将信将疑,不愿意投入资产的京师商人们,也看到了张居正发展工商业的决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