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第539节(3 / 4)
荆州是一座大城,城内也是有一些权贵的。
在之前的几次战役中,就出现过城内的权贵要出城,给东南新军找到机会接近城墙,炸开城门的案例。
所以在汉阳沦陷之后,荆州知府徐学谟立刻宣布全城戒严,一个人都不允许出城。
而作为中书丞相张居正的族人,张府自然是所有人都盯着的对象。
如果徐学谟送张居正的家人出城,那么其他人也就可以跟着一起出城。
为了稳定城中人心,徐学谟坚决下令看住张府,要让张府给荆州上下做一个榜样,死守荆州城。
现在徐学谟已经为明廷自杀殉国,他大明忠臣的身份已经坐实了,他当时不让张父出城,应该不是和张居正的私人恩怨,而是真的为了守城着想。
接下来东南新军入城太快,荆州城内的士兵也倒戈太快。
而看守张居正府邸的士兵又太想进步了,在东南新军一进城的时候,立刻就控制了张府,将张家作为功劳献给了熊况。
熊况接到了这个烫手山芋也很头疼,只能派兵看守住张府,然后派人向大都督府请示,要如何处理张居正的家人。
这一次大都督府的命令回的很快,不到半个月时间。
熊况接到命令之后,立刻对身边的副官说道:
“大都督的命令来了,快随我去见张家人!”
八月中旬,京师。
由于大明混乱的军政系统,再加上明廷刚刚发生了王恭厂大爆炸,到了八月份,明廷才得到了的确切的消息,荆州和襄阳陷落,整个湖广落入东南之手。
随之传到京师的,则是中书丞相张居正的父亲和家人被东南新军俘虏的消息。
这给原本就很紧张的京师朝局,再次加了一把火。
甚至可以说,张居正的父亲落入东南新军之手,要比湖广陷落造成的危机更大。
湖广陷落,只要是稍微了解军事的人,都很清楚在丢了武昌之后的湖广,是肯定守不住的。
丢了武昌,东南的货船可以从下游长驱直入将物资送到武昌。
而东南的军队可以随时从武昌出城,进攻平坦的汉江平原。
武昌的战略位置非常重要,丢了武昌,那丢了湖广就是早晚的事情,这一点大明稍有点见识的人都很清楚。
但是张父落入到东南手里,带来的则是张居正执政的正统性危机。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这事情还要从张居正在隆庆皇帝病重的时候,逼迫隆庆皇帝让他摄政开始。
那时候张居正从高拱手里接过来的,是一个虚君的执政框架。
但是这一套在高拱手里没什么问题,因为隆庆皇帝很信任高拱,主动将君权授予高拱,并且非常支持高拱的所有的变法。
在那个时候,明廷的群臣和百姓效忠的是皇帝,而皇帝将权利授权给高拱这些内阁大臣,从而官员向内阁效忠,百姓向明廷纳税。
这套逻辑在这片土地上实行了千年,大部分人也能接受,至少不会因此觉得思想混乱。
但是从隆庆皇帝驾崩开始,整个朝廷执政的逻辑就变了。 ↑返回顶部↑
在之前的几次战役中,就出现过城内的权贵要出城,给东南新军找到机会接近城墙,炸开城门的案例。
所以在汉阳沦陷之后,荆州知府徐学谟立刻宣布全城戒严,一个人都不允许出城。
而作为中书丞相张居正的族人,张府自然是所有人都盯着的对象。
如果徐学谟送张居正的家人出城,那么其他人也就可以跟着一起出城。
为了稳定城中人心,徐学谟坚决下令看住张府,要让张府给荆州上下做一个榜样,死守荆州城。
现在徐学谟已经为明廷自杀殉国,他大明忠臣的身份已经坐实了,他当时不让张父出城,应该不是和张居正的私人恩怨,而是真的为了守城着想。
接下来东南新军入城太快,荆州城内的士兵也倒戈太快。
而看守张居正府邸的士兵又太想进步了,在东南新军一进城的时候,立刻就控制了张府,将张家作为功劳献给了熊况。
熊况接到了这个烫手山芋也很头疼,只能派兵看守住张府,然后派人向大都督府请示,要如何处理张居正的家人。
这一次大都督府的命令回的很快,不到半个月时间。
熊况接到命令之后,立刻对身边的副官说道:
“大都督的命令来了,快随我去见张家人!”
八月中旬,京师。
由于大明混乱的军政系统,再加上明廷刚刚发生了王恭厂大爆炸,到了八月份,明廷才得到了的确切的消息,荆州和襄阳陷落,整个湖广落入东南之手。
随之传到京师的,则是中书丞相张居正的父亲和家人被东南新军俘虏的消息。
这给原本就很紧张的京师朝局,再次加了一把火。
甚至可以说,张居正的父亲落入东南新军之手,要比湖广陷落造成的危机更大。
湖广陷落,只要是稍微了解军事的人,都很清楚在丢了武昌之后的湖广,是肯定守不住的。
丢了武昌,东南的货船可以从下游长驱直入将物资送到武昌。
而东南的军队可以随时从武昌出城,进攻平坦的汉江平原。
武昌的战略位置非常重要,丢了武昌,那丢了湖广就是早晚的事情,这一点大明稍有点见识的人都很清楚。
但是张父落入到东南手里,带来的则是张居正执政的正统性危机。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这事情还要从张居正在隆庆皇帝病重的时候,逼迫隆庆皇帝让他摄政开始。
那时候张居正从高拱手里接过来的,是一个虚君的执政框架。
但是这一套在高拱手里没什么问题,因为隆庆皇帝很信任高拱,主动将君权授予高拱,并且非常支持高拱的所有的变法。
在那个时候,明廷的群臣和百姓效忠的是皇帝,而皇帝将权利授权给高拱这些内阁大臣,从而官员向内阁效忠,百姓向明廷纳税。
这套逻辑在这片土地上实行了千年,大部分人也能接受,至少不会因此觉得思想混乱。
但是从隆庆皇帝驾崩开始,整个朝廷执政的逻辑就变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