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峥嵘 第604节(2 / 4)
“是。”
现在他们还不知道呢,都用不着等下次早朝了,李渊都已经派人去传召了,还是让李善很糟心的两仪殿议事。
讨论商议了细节之后,凌敬回了尚书省,等到放衙了再回家,直接去了李宅。
“秦王殿下也认可?”李善刻意的转开脑袋不对着凌敬,而是盯着被夕阳投下光线所笼罩的小湖,似乎有金线在湖面上闪烁跳动。
“房玄龄还笑言,你作诗需推敲,但此等事却是心思敏捷。”凌敬笑吟吟的说,今天大家在承乾殿商议良久,都觉得李善这条建言很有操作性,而且一定能打东宫一个措手不及。
其实几天前李善在想出这个办法之后,犹豫了很久,因为他并不清楚这件事会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李善早就不相信历史上所谓的杨文干事件在史书上的描绘了,后世在这件事上的疑窦主要是集中在幕后指使到底是太子李建成还是秦王李世民?
从事后处置的结果来看,东宫、天策府都有主要的属官被流放,但相对来说,东宫受损更重,丢了王珪、韦挺两个重要的谋臣、心腹,而李世民只丢了个杜淹,这位在天策府的地位很一般,至少远远比不上其侄儿杜如晦。
但关键是,事后太子获得了李渊的谅解,李渊对东宫支持的立场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
虽然是父子,但更是君臣,这种事都能够谅解?
为了皇位,太子就不会对父皇动手?
想必李渊不会不记得战国初年的沙丘之变,赵武灵王硬生生被两个儿子饿死在了沙丘行宫内。
这也是后世认为杨文干事件幕后的主谋有可能是李世民的主要原因,很可能是李渊发现了这件事中有秦王一脉的插手,只是不方便公开,更不方便记录在史书上。
但现在李善自然不会这么看,因为他可以肯定齐王在这件事中很可能扮演了一个非常关键,但不为人知的角色。
李元吉他到底想干什么?
封伦到底扮演了个什么样的角色?
封伦不许杨文干晋升陇州总管,无非是需要杨文干留在坊州,但坊州到底会发生什么事?
历史的走向会沿袭它原本的轨迹吗?
还是会发生不可测的偏移呢?
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论功(上)
想到这儿,李善心痒痒的,很想遣派人手去坊州打探,一方面是八卦于历史上的杨文干事件的内幕,另一方面又想提前做些准备。
但思虑再三李善还是没敢动作,就怕漏了马脚……万一事后被李渊抓住马脚,那真是浑身是嘴都说不清了。
就算是被李世民捉住马脚,那也是麻烦事,要是被裴世矩发现端倪那就更糟了,这支老狐狸搞不好又要玩手段……不过李善很确定,裴世矩应该是不知情的。
穿越来也不少年了,李善做的没把握的事其实并不多,每一次冒险都是他剖析局势后的当机立断,或者经过长时间准备后的选择,而这一次,李善是实实在在的冒险,他甚至都不知道风险到底有多大。
因为李善完全不知道,这一次去避暑,如果坊州发生了什么,对李世民来说,对李建成来说,对裴世矩来说,对自己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
李善最后只能用一句广告词来形容……一切皆有可能。
之所以最后还是将这个在自己看来很冒险,但在李世民、房玄龄等人看来很取巧的主意贡献出来,李善主要是考虑到能打乱裴世矩的节奏,至少在避暑期间,不管裴世矩是跟着李渊去避暑还是跟着太子在长安,都很难做什么事。
至于对李渊会有什么样的影响……李善就无所谓了。
反正你李渊每年都是要去避暑的嘛,去年在仁寿宫都闹到那个地步了,李渊自己中了一箭,小妾都被掳走,还生了个不知道是儿子还是女儿,但头上绿油油的李渊还不是回了长安很快就让李元吉选地方又修了个避暑的行宫?
所以,避暑是你自己要去的,这个锅我是不背的。 ↑返回顶部↑
现在他们还不知道呢,都用不着等下次早朝了,李渊都已经派人去传召了,还是让李善很糟心的两仪殿议事。
讨论商议了细节之后,凌敬回了尚书省,等到放衙了再回家,直接去了李宅。
“秦王殿下也认可?”李善刻意的转开脑袋不对着凌敬,而是盯着被夕阳投下光线所笼罩的小湖,似乎有金线在湖面上闪烁跳动。
“房玄龄还笑言,你作诗需推敲,但此等事却是心思敏捷。”凌敬笑吟吟的说,今天大家在承乾殿商议良久,都觉得李善这条建言很有操作性,而且一定能打东宫一个措手不及。
其实几天前李善在想出这个办法之后,犹豫了很久,因为他并不清楚这件事会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李善早就不相信历史上所谓的杨文干事件在史书上的描绘了,后世在这件事上的疑窦主要是集中在幕后指使到底是太子李建成还是秦王李世民?
从事后处置的结果来看,东宫、天策府都有主要的属官被流放,但相对来说,东宫受损更重,丢了王珪、韦挺两个重要的谋臣、心腹,而李世民只丢了个杜淹,这位在天策府的地位很一般,至少远远比不上其侄儿杜如晦。
但关键是,事后太子获得了李渊的谅解,李渊对东宫支持的立场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
虽然是父子,但更是君臣,这种事都能够谅解?
为了皇位,太子就不会对父皇动手?
想必李渊不会不记得战国初年的沙丘之变,赵武灵王硬生生被两个儿子饿死在了沙丘行宫内。
这也是后世认为杨文干事件幕后的主谋有可能是李世民的主要原因,很可能是李渊发现了这件事中有秦王一脉的插手,只是不方便公开,更不方便记录在史书上。
但现在李善自然不会这么看,因为他可以肯定齐王在这件事中很可能扮演了一个非常关键,但不为人知的角色。
李元吉他到底想干什么?
封伦到底扮演了个什么样的角色?
封伦不许杨文干晋升陇州总管,无非是需要杨文干留在坊州,但坊州到底会发生什么事?
历史的走向会沿袭它原本的轨迹吗?
还是会发生不可测的偏移呢?
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论功(上)
想到这儿,李善心痒痒的,很想遣派人手去坊州打探,一方面是八卦于历史上的杨文干事件的内幕,另一方面又想提前做些准备。
但思虑再三李善还是没敢动作,就怕漏了马脚……万一事后被李渊抓住马脚,那真是浑身是嘴都说不清了。
就算是被李世民捉住马脚,那也是麻烦事,要是被裴世矩发现端倪那就更糟了,这支老狐狸搞不好又要玩手段……不过李善很确定,裴世矩应该是不知情的。
穿越来也不少年了,李善做的没把握的事其实并不多,每一次冒险都是他剖析局势后的当机立断,或者经过长时间准备后的选择,而这一次,李善是实实在在的冒险,他甚至都不知道风险到底有多大。
因为李善完全不知道,这一次去避暑,如果坊州发生了什么,对李世民来说,对李建成来说,对裴世矩来说,对自己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
李善最后只能用一句广告词来形容……一切皆有可能。
之所以最后还是将这个在自己看来很冒险,但在李世民、房玄龄等人看来很取巧的主意贡献出来,李善主要是考虑到能打乱裴世矩的节奏,至少在避暑期间,不管裴世矩是跟着李渊去避暑还是跟着太子在长安,都很难做什么事。
至于对李渊会有什么样的影响……李善就无所谓了。
反正你李渊每年都是要去避暑的嘛,去年在仁寿宫都闹到那个地步了,李渊自己中了一箭,小妾都被掳走,还生了个不知道是儿子还是女儿,但头上绿油油的李渊还不是回了长安很快就让李元吉选地方又修了个避暑的行宫?
所以,避暑是你自己要去的,这个锅我是不背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