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节(3 / 3)
刘明舒知他要离开,才刚重逢又离开,面上不虞,嗔道:“我好不容易和你可以在一起了,你什么时候能和我一起同游江湖呢。”
朱允炆看她苍白的脸儿眉尖簇起,已是泫然欲泣,想到分别在即,也忍不住上前拥住她道:“待鞑虏驱除中原,天下太平,我便和你隐居同游五湖四海去。也看一看高祖昔日绘制的我朝疆域之美。”
刘明舒听他提起地图,不禁又想起那秘道图纸,便开口问他:“那日我叫大哥转送给你的玉带你收到了么?”
朱允炆想起那玉带他拆了出来看了半日什么都没有,后头又怀疑她因情事被泄而被皇帝抛下,面上不禁古怪起来,笑道:“自然是收到了……”
却听到房间外有人禀告道:“公子,老夫人在前边,召您见她。”
朱允炆站起来拍了拍她道:“玉带甚好,你莫胡思乱想,我先去见祖母了。”
刘明舒看他表情有异,心下又不禁打鼓起来。却是有点怕朱老夫人,因此也只按捺住没敢继续纠缠他。
朱老夫人也正在和朱允炆谈起她:“你将她匿了身份藏在你祖父留下的秘庄中,却又有何打算?”
朱允炆不安道:“她刚刚小产,身体不好,皇帝对她如此无情,我如何能抛弃她,她对我情真意切……”
朱老夫人叹气道:“你有没有想过此后她只能隐姓埋名,再也不能现于人前?朝中稍有些品级的命妇,哪个不认识她?更何况你如今已是娶妻,还是魏国公的爱女,哪怕是改头换面,纳于府中,也十分容易被人认出,若是作为外室,将来生下孩子,拥有一个外室之母,又教他们何以自处?”
朱允炆想到徐若璠,面上也划过一丝懊恼,他已是数日不回家,城破之日还是徐若璠当机立断,将生母一同送入魏国公府住了数日,凭借着高门深墙和强壮兵丁守卫,幸免于贼难,之后他一直忙于训练军队,只知道母亲在她精心服侍下很是安全。不管怎么说,徐若璠都是一个十分合格的妻子,对自己的一直冷落,不躁不怒,毫无怨言,对他的生母,她丝毫不嫌弃是姨娘,恭敬孝顺。
最后还是讷讷道:“等战事平定后再说吧……”
朱允炆一去便是数月,刘明舒在山谷中无人打扰,渐渐地恢复了元气。山谷里也不断有人将朱允炆的书信拿给她,只知道一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居然将鞑子一路压回了边疆。
☆、51暗汹潮汹涌
南京城行宫,昭平帝在书房,瞪着山一样的奏章半日了,却没有动笔。一旁方天喜垂头磨墨,作为御前总管的他已经许久不干这活了,实是来了南京,京城原来的太监几乎都没过来,而这边行宫原来的太监本就不多,又都数年不曾□,不谙规矩,皇上这段时间情绪十分差,小太监们服侍不周,被他迁怒了几次,少不得他亲身前来服侍。
昭平帝拿起朱笔蘸了蘸朱砂墨,正要落笔,却又踌躇。
最后索性放下笔,站起来徘徊,龙袍上绣的五爪金龙在灯光下金光闪闪,他满怀愁绪,却不知如何排解,后宫妃子,除了德妃,一个都没有救出来,京城里头传来的消息,大半妃子都随着皇后服毒殉节了,阿纤住的储秀宫也起了大火,最后发现了尸体,宫室门外尽皆鞑子的尸体,想是曾剧烈反抗过之后力不敌自焚殉节……他心中痛彻心扉,阿纤是那样的烈性。
而朱允炆带了建章军一路破敌已经压至关外,叛王那里……也已是被诚意伯压制着,已经强弩之末,而这边,德妃的父亲已是数次请命要求带兵前去破虏平叛,而徐太后又极力保举魏国公徐允恭,这几日朝堂已是为了此事攻讦不休,揭发对方阵营里的不法之事、短事、阴事的奏章雪片一样的飞来,每日早朝犹如菜市场一般哓哓不休。
他只觉得十分疲倦,苏将军他是知道的,一直就是个平庸之人,此次争着去平叛,无非是看胜利在望,前去分杯羹罢了,而徐允恭,开国元勋徐达后人,应是可靠,然而他却是一力推辞,只道自己能力不足。母后态度十分暧昧,似乎和魏国公关系不好,才到南京的时候召见过一次魏国公及夫人,然后听说不欢而散。他接见过他,魏国公那看似卑躬的施礼下,眼神里却隐藏着一掠过而的不屑,他知道他看不起他这个几乎要亡国的君王,犹如丧家之犬一样逃亡的君王。
这些日子,他无法安眠,闭上眼睛似乎就看到无数因自己的软弱而抛下的人,耳边似乎一直回荡着那些面临死亡的惨叫声。他不止一次想起了高祖曾经对他说的话,他心中充满了对自己的怀疑,他紧紧闭上双眼,身边似乎已经没有任何可以让他眷恋的人,他曾经一心一意想要做个千古一帝,向所有人证明自己,而事实却是如此残忍不堪,他时常想,如果当时和皇后一同殉了国,那至少也是个青史留名,清清白白,也许也能博得个愍的谥号?
瑶光殿,苏德妃正在和自己母亲苏夫人窃窃私语。
苏夫人道:“今日带了两个新的调/教好的侍女来给你,已是和太后那边报备过了,你自己到时候起个名字吧,若是不得用再说,红袖那边的家人已是厚抚了……”
德妃只是漫不经心地点点头,在逃离京城的时候,她悄没生息地赏了红袖一碗汤喝,了了后患,京城大乱,也没人追究一个小小宫女的下落,如今到了行宫,处处人手不备,又要紧着太后和皇上那边先使唤,好不容易让家里人送了两个进来,还要和太后求了半日,又打点了苏姑姑一番才得了,就连从前那林昭仪身边的豆蔻,都有脸面得很,她心中实在憋闷。
苏夫人看她满脸闷闷的,母女连心,自然感叹道:“皇后薨逝,六宫事务本应当让位份最高的你统领,如今居然还是由太后那边统领,你也很该好好和皇上说几句软和话。让他站到你这边来。”
德妃冷笑道:“皇上这段时间只知道伤心皇后和刘贵妃的死,哪里顾得上活着的人!听说日日只吃素菜,又只服素服……竟是如丧考妣一番,徐太后也不管,只紧着抬举她娘家的人,依我说,皇上竟是靠不住的,我给他生了唯一的一个皇儿,爹爹又有护驾之功,仍是对我淡淡的,前日我求他让爹爹统领大军去平叛,他也不管皇儿就在面前,撂下脸子就呵斥,说什么后宫不得干政,那太后在干什么他又视而不见,只是给我没脸,皇儿都给吓哭了!”说到后头,已是激动得有些哽咽,眼圈也忍不住的红了。
苏夫人叹气道:“你爹爹如何不知你的苦,来到南京,是魏国公的地盘,一应人手皆唯他马首是瞻,朝廷官员也净向着他,听说前日太后召唤魏国公的女儿入宫陪伴,说是头风,想见娘家人,满朝谁不知道她在想什么!如今皇上身边只剩下你一个妃嫔,你需得着紧笼住皇上的心,切莫让人趁虚而入了,若是能再怀上一胎,才是稳妥。”
德妃拭泪道:“我何尝不知,只是皇上如今全宿在书房,我竟是在守活寡一般,倒还不如如徐太后一般,好歹还有个无上荣耀,自由自在,那老虔婆前些日子还露出过口风说要将皇儿放到她膝下养着!要不是后来日日都犯头风,只怕我都不能见到皇儿了……她身体壮健,只怕还能活个三五十年,压在我头上,便是做了皇后,只怕也不自在。”
苏夫人心中一跳,倒是想到今日入宫前丈夫说的事,让她探探女儿口风,如今魏国公风头正盛,而在外还有新秀朱允炆和诚意伯那老狐狸在,自家被他们压着,皇上又不器重,若是女儿已是不得圣宠,那倒不如另辟蹊径……让女儿做了皇太后,扶持幼帝登基,反而是一条兴盛苏门的阳光大道,只是心疼女儿年纪轻轻守寡,日子难过。如今看来,皇帝对自己女儿只是冷落,只怕宫中很快又要进了新的嫔妃,横竖都是在守活寡……她心中狂跳起来,只按捺住没说,抚慰了女儿一番,便出宫自回府和苏将军商议了。
苏将军听了妻子回来说的话,沉思了一回,道:“如今国乱将定,将来朝廷必是以平叛功勋论功行赏,我如今是出头不得,便是勉强兵行险招扶了幼帝登基,也只是做个富贵外家,倒是便宜了外人……” ↑返回顶部↑
朱允炆看她苍白的脸儿眉尖簇起,已是泫然欲泣,想到分别在即,也忍不住上前拥住她道:“待鞑虏驱除中原,天下太平,我便和你隐居同游五湖四海去。也看一看高祖昔日绘制的我朝疆域之美。”
刘明舒听他提起地图,不禁又想起那秘道图纸,便开口问他:“那日我叫大哥转送给你的玉带你收到了么?”
朱允炆想起那玉带他拆了出来看了半日什么都没有,后头又怀疑她因情事被泄而被皇帝抛下,面上不禁古怪起来,笑道:“自然是收到了……”
却听到房间外有人禀告道:“公子,老夫人在前边,召您见她。”
朱允炆站起来拍了拍她道:“玉带甚好,你莫胡思乱想,我先去见祖母了。”
刘明舒看他表情有异,心下又不禁打鼓起来。却是有点怕朱老夫人,因此也只按捺住没敢继续纠缠他。
朱老夫人也正在和朱允炆谈起她:“你将她匿了身份藏在你祖父留下的秘庄中,却又有何打算?”
朱允炆不安道:“她刚刚小产,身体不好,皇帝对她如此无情,我如何能抛弃她,她对我情真意切……”
朱老夫人叹气道:“你有没有想过此后她只能隐姓埋名,再也不能现于人前?朝中稍有些品级的命妇,哪个不认识她?更何况你如今已是娶妻,还是魏国公的爱女,哪怕是改头换面,纳于府中,也十分容易被人认出,若是作为外室,将来生下孩子,拥有一个外室之母,又教他们何以自处?”
朱允炆想到徐若璠,面上也划过一丝懊恼,他已是数日不回家,城破之日还是徐若璠当机立断,将生母一同送入魏国公府住了数日,凭借着高门深墙和强壮兵丁守卫,幸免于贼难,之后他一直忙于训练军队,只知道母亲在她精心服侍下很是安全。不管怎么说,徐若璠都是一个十分合格的妻子,对自己的一直冷落,不躁不怒,毫无怨言,对他的生母,她丝毫不嫌弃是姨娘,恭敬孝顺。
最后还是讷讷道:“等战事平定后再说吧……”
朱允炆一去便是数月,刘明舒在山谷中无人打扰,渐渐地恢复了元气。山谷里也不断有人将朱允炆的书信拿给她,只知道一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居然将鞑子一路压回了边疆。
☆、51暗汹潮汹涌
南京城行宫,昭平帝在书房,瞪着山一样的奏章半日了,却没有动笔。一旁方天喜垂头磨墨,作为御前总管的他已经许久不干这活了,实是来了南京,京城原来的太监几乎都没过来,而这边行宫原来的太监本就不多,又都数年不曾□,不谙规矩,皇上这段时间情绪十分差,小太监们服侍不周,被他迁怒了几次,少不得他亲身前来服侍。
昭平帝拿起朱笔蘸了蘸朱砂墨,正要落笔,却又踌躇。
最后索性放下笔,站起来徘徊,龙袍上绣的五爪金龙在灯光下金光闪闪,他满怀愁绪,却不知如何排解,后宫妃子,除了德妃,一个都没有救出来,京城里头传来的消息,大半妃子都随着皇后服毒殉节了,阿纤住的储秀宫也起了大火,最后发现了尸体,宫室门外尽皆鞑子的尸体,想是曾剧烈反抗过之后力不敌自焚殉节……他心中痛彻心扉,阿纤是那样的烈性。
而朱允炆带了建章军一路破敌已经压至关外,叛王那里……也已是被诚意伯压制着,已经强弩之末,而这边,德妃的父亲已是数次请命要求带兵前去破虏平叛,而徐太后又极力保举魏国公徐允恭,这几日朝堂已是为了此事攻讦不休,揭发对方阵营里的不法之事、短事、阴事的奏章雪片一样的飞来,每日早朝犹如菜市场一般哓哓不休。
他只觉得十分疲倦,苏将军他是知道的,一直就是个平庸之人,此次争着去平叛,无非是看胜利在望,前去分杯羹罢了,而徐允恭,开国元勋徐达后人,应是可靠,然而他却是一力推辞,只道自己能力不足。母后态度十分暧昧,似乎和魏国公关系不好,才到南京的时候召见过一次魏国公及夫人,然后听说不欢而散。他接见过他,魏国公那看似卑躬的施礼下,眼神里却隐藏着一掠过而的不屑,他知道他看不起他这个几乎要亡国的君王,犹如丧家之犬一样逃亡的君王。
这些日子,他无法安眠,闭上眼睛似乎就看到无数因自己的软弱而抛下的人,耳边似乎一直回荡着那些面临死亡的惨叫声。他不止一次想起了高祖曾经对他说的话,他心中充满了对自己的怀疑,他紧紧闭上双眼,身边似乎已经没有任何可以让他眷恋的人,他曾经一心一意想要做个千古一帝,向所有人证明自己,而事实却是如此残忍不堪,他时常想,如果当时和皇后一同殉了国,那至少也是个青史留名,清清白白,也许也能博得个愍的谥号?
瑶光殿,苏德妃正在和自己母亲苏夫人窃窃私语。
苏夫人道:“今日带了两个新的调/教好的侍女来给你,已是和太后那边报备过了,你自己到时候起个名字吧,若是不得用再说,红袖那边的家人已是厚抚了……”
德妃只是漫不经心地点点头,在逃离京城的时候,她悄没生息地赏了红袖一碗汤喝,了了后患,京城大乱,也没人追究一个小小宫女的下落,如今到了行宫,处处人手不备,又要紧着太后和皇上那边先使唤,好不容易让家里人送了两个进来,还要和太后求了半日,又打点了苏姑姑一番才得了,就连从前那林昭仪身边的豆蔻,都有脸面得很,她心中实在憋闷。
苏夫人看她满脸闷闷的,母女连心,自然感叹道:“皇后薨逝,六宫事务本应当让位份最高的你统领,如今居然还是由太后那边统领,你也很该好好和皇上说几句软和话。让他站到你这边来。”
德妃冷笑道:“皇上这段时间只知道伤心皇后和刘贵妃的死,哪里顾得上活着的人!听说日日只吃素菜,又只服素服……竟是如丧考妣一番,徐太后也不管,只紧着抬举她娘家的人,依我说,皇上竟是靠不住的,我给他生了唯一的一个皇儿,爹爹又有护驾之功,仍是对我淡淡的,前日我求他让爹爹统领大军去平叛,他也不管皇儿就在面前,撂下脸子就呵斥,说什么后宫不得干政,那太后在干什么他又视而不见,只是给我没脸,皇儿都给吓哭了!”说到后头,已是激动得有些哽咽,眼圈也忍不住的红了。
苏夫人叹气道:“你爹爹如何不知你的苦,来到南京,是魏国公的地盘,一应人手皆唯他马首是瞻,朝廷官员也净向着他,听说前日太后召唤魏国公的女儿入宫陪伴,说是头风,想见娘家人,满朝谁不知道她在想什么!如今皇上身边只剩下你一个妃嫔,你需得着紧笼住皇上的心,切莫让人趁虚而入了,若是能再怀上一胎,才是稳妥。”
德妃拭泪道:“我何尝不知,只是皇上如今全宿在书房,我竟是在守活寡一般,倒还不如如徐太后一般,好歹还有个无上荣耀,自由自在,那老虔婆前些日子还露出过口风说要将皇儿放到她膝下养着!要不是后来日日都犯头风,只怕我都不能见到皇儿了……她身体壮健,只怕还能活个三五十年,压在我头上,便是做了皇后,只怕也不自在。”
苏夫人心中一跳,倒是想到今日入宫前丈夫说的事,让她探探女儿口风,如今魏国公风头正盛,而在外还有新秀朱允炆和诚意伯那老狐狸在,自家被他们压着,皇上又不器重,若是女儿已是不得圣宠,那倒不如另辟蹊径……让女儿做了皇太后,扶持幼帝登基,反而是一条兴盛苏门的阳光大道,只是心疼女儿年纪轻轻守寡,日子难过。如今看来,皇帝对自己女儿只是冷落,只怕宫中很快又要进了新的嫔妃,横竖都是在守活寡……她心中狂跳起来,只按捺住没说,抚慰了女儿一番,便出宫自回府和苏将军商议了。
苏将军听了妻子回来说的话,沉思了一回,道:“如今国乱将定,将来朝廷必是以平叛功勋论功行赏,我如今是出头不得,便是勉强兵行险招扶了幼帝登基,也只是做个富贵外家,倒是便宜了外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