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2 / 3)
提到三小姐候婉云,候婉心的眼神柔和了些,她歪着头瞅着床头那束桃花。候婉心自小就爱花,尤喜桃花,婉云便每日里寻些桃花插在她床头,几年来竟是一日不曾间断。甚至连她病了,候婉云也不怕病气,每日带了亲子采摘的桃花枝来插在她床头,哄她高兴。两姐妹虽不是同母所生,可是几年来感情甚笃,比同胞姐妹还亲。
“小姐,莫要这样说。小姐还年轻,下个月才满十六岁,怎地说那丧气话。”刘嬷嬷嘴里这般安慰,心里却也知道:小姐怕是撑不住了。
候婉心叹了口气,不与她争辩,道:“刘嬷嬷,如今父亲镇守南疆,哥哥去西北平匈奴,父兄两人已有两年不曾归家。我们候家虽然表面风光,可是这行军打仗,最是危险。我那两位叔叔均是少年英雄,却也都为国捐躯,马革裹尸。如今只求菩萨保佑我候家男儿,平平安安,不求加官进爵,只求一生安泰。”
刘嬷嬷道:“老爷和大少爷都是命极好的贵人,定是会平安归来的。”
候婉心点点头道:“父亲我倒是不担心,就是哥哥的性子太过鲁莽,唉……还有婉云,她五岁时,生母胡氏就去了,被母亲接来养在膝下,我与云儿最是亲厚。云儿性子善良单纯,小小年纪才情颇高,只是树大招风,院子里姨娘又多,我怕云儿受委屈。还有刘嬷嬷您,您是母亲的乳母,跟了母亲几十年,母亲去世后又照顾我。父兄都是男子,行军打仗的男儿心粗,想不到那些细小,我怕我去了之后,无人照拂嬷嬷……”
候婉心顿了顿,又自嘲似得笑了笑:“我倒是说了些大话,这些年都是嬷嬷照拂我了。我这病的下不了床,劳烦嬷嬷取纸笔来。”
刘嬷嬷看她的意思,竟是像在交代后事,不由大哭起来:“小姐,您是个顶好的人儿,莫要说这些话,老奴听了心里堵的慌。小姐你好好养身子,老奴还等着小姐为老奴送终。”
候婉心叹气道:“嬷嬷,人命由天,拿纸笔来吧。”
刘嬷嬷拗不过,取了笔墨纸砚摆在小几上,端放在床上,拉着候婉心的手扶她起来。
候婉心乃是将门之女,颇有乃父之风,从小跟着父兄学些武艺,故而双手不似一般闺阁女子一般细嫩,反而有些老茧。她吃力的执笔,一双秀眉微蹙,一笔一画的在纸上书写。刘嬷嬷在旁侍候笔墨,瞅见候婉心脖颈上的点点红斑,心底又是一阵叹气:眼见着小姐身上的红斑越来越严重了,那些个没用的大夫却都瞧不出小姐得的什么病,只道是恶疾,会传染。去年开春的时候那红斑还甚小,如今竟有巴掌一般大了。
候婉心专心致志的写字,不知刘嬷嬷心里的千回百转。待到写完了,风干了墨汁,将信装进来,亲自印上她专用的蜡印,郑重的将信交予刘嬷嬷道:“嬷嬷,待我去了之后,你将这信交予我父亲。从小嬷嬷便待我亲厚,我视您如同亲人,虽然我是个没用的,但好歹也为嬷嬷打算好了。母亲当年留给我二十间红绣织造坊做我的嫁妆,如今我将东门那三间给嬷嬷养老用,剩下的十七间都留给婉云当她的嫁妆。虽说云儿被母亲收进院子,认作嫡亲的小姐养大,可她毕竟是从姨娘肚子里爬出来的,不是正牌的嫡出小姐,虽说我不在意云儿的身份,但是将来出嫁了,她这身份怕是要让婆家给她难堪了。我这做姐姐的不能护着她了,唯有为她准备的周全些,将来她出嫁了日子也会好过些。”
“小姐!”刘嬷嬷抱着候婉心大哭起来。主仆两人哭做一团,浑然不知门口不知何时出现了一个俏丽娇小的身影,在听见“红绣织造坊”几个字时,身子压抑不住狂喜的颤了颤。
“红绣织造坊”是太太的陪嫁,太太去世前将绣坊留给了自己的女儿候婉心。太太是江南织造总督唯一的女儿,彼时老爷还不是安国候,只不过是个六品校尉,太太带的嫁妆丰厚的让整个军营的武将都羡慕的眼红。加上太太极为聪明,靠着从娘家学来的经营手段和娘家的路子,将这织造坊开遍了天朝,鼎盛时期可谓日进斗金,堪比聚宝盆。而候老爷更是凭借夫人的财力支持,一路青云直上,坐到如今安国候的位置上。
彼时坊间皆知,得一间“红绣织造坊”可保三代衣食无忧。此时太太虽然去了多年,但是“红绣织造坊”经营却并未因为主母的故去而受多大影响。如今婉心如此大手笔的将十七间“红绣织造坊”都留给一个庶出的妹妹,可见这个妹妹在她心中有多少的分量。
主仆二人哭了一阵,刘嬷嬷听见红木大门吱吱作响,回头一看,一个身着粉色锦衣,挽着双髻的少女。少女怀抱一束开的正艳的桃花,一只脚正进门,依着门站着,眼角漾着水花儿。
刘嬷嬷擦了擦眼泪,整了衣衫站起来冲少女规规矩矩行礼,唤了声:“三小姐。”
安国侯家三小姐候婉云,举国皆知的第一才女。
四岁能作诗,一首《咏鹅》轰动京城。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圣上听闻此诗后龙心大悦,称赞其才情。后这首《咏鹅》又被圣上钦点编入幼儿教化开蒙的读物。如今这朗朗天朝,就连三岁稚子也能奶声奶气的背出那首“鹅,鹅,鹅”
七岁,太后六十大寿,适逢腊月时节,安国侯家三小姐候婉云又做出一首《咏梅》,震惊世人。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太后最喜梅花,爱其高洁品质,生平又爱以梅花自比。这首《咏梅》甚的太后欢心,圣上为表其孝顺,亲自誊写《咏梅》,用金子裱起来,悬挂在太后寝宫。
那年太后圣上赏赐了三小姐许多金银珠宝,可三小姐得了珠宝银钱,却也不贪财,将银钱尽数拿出,请了奇巧的工匠,在安国侯府僻处了一个园子,盖了座“玲珑琉璃屋”,只因其嫡母酷爱江南的新鲜水果,三小姐就在这琉璃屋里种了些江南的水果,冬日里用炭火盆温着,精心照料,好让嫡母能吃上最新鲜的时令蔬果。这独一份的水果,就算是宫里也是没有的。 ↑返回顶部↑
“小姐,莫要这样说。小姐还年轻,下个月才满十六岁,怎地说那丧气话。”刘嬷嬷嘴里这般安慰,心里却也知道:小姐怕是撑不住了。
候婉心叹了口气,不与她争辩,道:“刘嬷嬷,如今父亲镇守南疆,哥哥去西北平匈奴,父兄两人已有两年不曾归家。我们候家虽然表面风光,可是这行军打仗,最是危险。我那两位叔叔均是少年英雄,却也都为国捐躯,马革裹尸。如今只求菩萨保佑我候家男儿,平平安安,不求加官进爵,只求一生安泰。”
刘嬷嬷道:“老爷和大少爷都是命极好的贵人,定是会平安归来的。”
候婉心点点头道:“父亲我倒是不担心,就是哥哥的性子太过鲁莽,唉……还有婉云,她五岁时,生母胡氏就去了,被母亲接来养在膝下,我与云儿最是亲厚。云儿性子善良单纯,小小年纪才情颇高,只是树大招风,院子里姨娘又多,我怕云儿受委屈。还有刘嬷嬷您,您是母亲的乳母,跟了母亲几十年,母亲去世后又照顾我。父兄都是男子,行军打仗的男儿心粗,想不到那些细小,我怕我去了之后,无人照拂嬷嬷……”
候婉心顿了顿,又自嘲似得笑了笑:“我倒是说了些大话,这些年都是嬷嬷照拂我了。我这病的下不了床,劳烦嬷嬷取纸笔来。”
刘嬷嬷看她的意思,竟是像在交代后事,不由大哭起来:“小姐,您是个顶好的人儿,莫要说这些话,老奴听了心里堵的慌。小姐你好好养身子,老奴还等着小姐为老奴送终。”
候婉心叹气道:“嬷嬷,人命由天,拿纸笔来吧。”
刘嬷嬷拗不过,取了笔墨纸砚摆在小几上,端放在床上,拉着候婉心的手扶她起来。
候婉心乃是将门之女,颇有乃父之风,从小跟着父兄学些武艺,故而双手不似一般闺阁女子一般细嫩,反而有些老茧。她吃力的执笔,一双秀眉微蹙,一笔一画的在纸上书写。刘嬷嬷在旁侍候笔墨,瞅见候婉心脖颈上的点点红斑,心底又是一阵叹气:眼见着小姐身上的红斑越来越严重了,那些个没用的大夫却都瞧不出小姐得的什么病,只道是恶疾,会传染。去年开春的时候那红斑还甚小,如今竟有巴掌一般大了。
候婉心专心致志的写字,不知刘嬷嬷心里的千回百转。待到写完了,风干了墨汁,将信装进来,亲自印上她专用的蜡印,郑重的将信交予刘嬷嬷道:“嬷嬷,待我去了之后,你将这信交予我父亲。从小嬷嬷便待我亲厚,我视您如同亲人,虽然我是个没用的,但好歹也为嬷嬷打算好了。母亲当年留给我二十间红绣织造坊做我的嫁妆,如今我将东门那三间给嬷嬷养老用,剩下的十七间都留给婉云当她的嫁妆。虽说云儿被母亲收进院子,认作嫡亲的小姐养大,可她毕竟是从姨娘肚子里爬出来的,不是正牌的嫡出小姐,虽说我不在意云儿的身份,但是将来出嫁了,她这身份怕是要让婆家给她难堪了。我这做姐姐的不能护着她了,唯有为她准备的周全些,将来她出嫁了日子也会好过些。”
“小姐!”刘嬷嬷抱着候婉心大哭起来。主仆两人哭做一团,浑然不知门口不知何时出现了一个俏丽娇小的身影,在听见“红绣织造坊”几个字时,身子压抑不住狂喜的颤了颤。
“红绣织造坊”是太太的陪嫁,太太去世前将绣坊留给了自己的女儿候婉心。太太是江南织造总督唯一的女儿,彼时老爷还不是安国候,只不过是个六品校尉,太太带的嫁妆丰厚的让整个军营的武将都羡慕的眼红。加上太太极为聪明,靠着从娘家学来的经营手段和娘家的路子,将这织造坊开遍了天朝,鼎盛时期可谓日进斗金,堪比聚宝盆。而候老爷更是凭借夫人的财力支持,一路青云直上,坐到如今安国候的位置上。
彼时坊间皆知,得一间“红绣织造坊”可保三代衣食无忧。此时太太虽然去了多年,但是“红绣织造坊”经营却并未因为主母的故去而受多大影响。如今婉心如此大手笔的将十七间“红绣织造坊”都留给一个庶出的妹妹,可见这个妹妹在她心中有多少的分量。
主仆二人哭了一阵,刘嬷嬷听见红木大门吱吱作响,回头一看,一个身着粉色锦衣,挽着双髻的少女。少女怀抱一束开的正艳的桃花,一只脚正进门,依着门站着,眼角漾着水花儿。
刘嬷嬷擦了擦眼泪,整了衣衫站起来冲少女规规矩矩行礼,唤了声:“三小姐。”
安国侯家三小姐候婉云,举国皆知的第一才女。
四岁能作诗,一首《咏鹅》轰动京城。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圣上听闻此诗后龙心大悦,称赞其才情。后这首《咏鹅》又被圣上钦点编入幼儿教化开蒙的读物。如今这朗朗天朝,就连三岁稚子也能奶声奶气的背出那首“鹅,鹅,鹅”
七岁,太后六十大寿,适逢腊月时节,安国侯家三小姐候婉云又做出一首《咏梅》,震惊世人。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太后最喜梅花,爱其高洁品质,生平又爱以梅花自比。这首《咏梅》甚的太后欢心,圣上为表其孝顺,亲自誊写《咏梅》,用金子裱起来,悬挂在太后寝宫。
那年太后圣上赏赐了三小姐许多金银珠宝,可三小姐得了珠宝银钱,却也不贪财,将银钱尽数拿出,请了奇巧的工匠,在安国侯府僻处了一个园子,盖了座“玲珑琉璃屋”,只因其嫡母酷爱江南的新鲜水果,三小姐就在这琉璃屋里种了些江南的水果,冬日里用炭火盆温着,精心照料,好让嫡母能吃上最新鲜的时令蔬果。这独一份的水果,就算是宫里也是没有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