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配沉迷学习(快穿) 第222节(2 / 4)
“淮水最浊,一斗淮水中泥沙就要占据六分,现在还好,要是到了伏秋,一斗淮水中,泥沙占据八分也是常事,到时候水只有两分,如果不是急速地流动,肯定邀停滞,到时候淤泥堆高必然会毁坏河堤。”工部郎中罗岑说道,历来治理淮水都是见难事,到了他们现在更难。
就在众人一筹莫展的时候,被众人忽视的乔微突然道:“各位大人,我有一个建议。”
虽然宋进知道乔微绘图治水上颇有心得,但是他不觉得以乔微的经验稀少的情况能提出什么可行的建议,但他对看好的后辈向来是极为鼓励的,说道:“县主说说看。”
乔微指了指面前浑浊的河水,说道:“诸位大人请看,淮水在深水处往往流速颇大,缓滞处往往水流较小,时间一长,流速大的地方河床往往更深,流速低的地方因为缓慢的流速就会让水中的泥沙停留下来,时间一长,河床便会被慢慢淤积。”
“所以我认为在淮水的下流不应该分流,这主要也是因为分流的流速小,泥沙沉淀,河床淤积。”
听到乔微这么说,宋进等人都觉得十分有道理,知道乔微绝不是信口开河,而是真的有用心思考。
“县主说得有道理。”宋进点点头,又道:“还请县主继续赐教。”
乔微赶紧道:“赐教不敢当,在诸位面前长平只是班门弄斧罢了。”
说完后乔微又接着道:“淮水分流则势缓,水势缓则泥沙停滞,泥沙停滞河道淤积,之后就会夺河从其他河道而下,到时候就会出现现在的水灾。”自古以来,淮水经常夺河而下,造成水灾。
“所以我认为,我们在修理河道的时候应该利用堤防淤滩加固河堤,缩窄河床断面,这样一来就能够加大水流,冲深河床。”
“也就是筑堤束水,以水攻沙。”乔微总结道,这个方法的先驱者在别的时代已经用实践证明了此方法的实践性,也被誉为当代最杰出的水利家。
之前来的时候,乔微针对淮水的情况,想过很多的解决方案,最终实地勘测后,她发现最适合现在的淮水情况的方法就是束水攻沙。
这个提议让工部的所有官员眼前一亮。
“县主高见!”罗岑首先就对着乔微夸赞道,他和宋进一样也痴迷于治水上,对治水治河也有自己独道的见解,乔微的方法只要是内行人一眼就能看出其中的奥妙,他可以肯定这绝对是最适合现在淮水的办法。
宋进更是道:“若此法得当,下官第一个为县主请功。”连这话都说出来了,可见宋进笃定乔微的方法有用。
乔微不好意思地道:“诸位大人过誉了,还请诸位大人费心治理,姑母和百姓都会感念诸位大人的功劳,若各位大人能治理好淮水,那才是不世之功,必将当青史留名。”
“我只是提出建议,具体治理上还要各位大人全力以赴。”她给出大的方向,相信具体的实践操作以面前这些当代水利大家的能力治理好河道绝没有为题。
宋进等人也被乔微这话激得豪情万丈,谁不想青史留名?他们的干劲也更足了些。
之后几天,乔微更是跟着宋进等人走访了不少地方,可谓是风餐露宿,但是乔微从始至终都没有叫过苦,也让这些工部的官员对乔微印象更好。一个金尊玉贵养大的王公贵女能吃得下苦,沐风雨裹风露,实在是难得,这心性绝不比男子差,渐渐地这些官员对乔微的态度也慢慢转变,送原本的客气疏离变得亲切,特别是在乔微屡次提出治水的建议,这些建议都十分可取,他们甚至对乔微推崇起来。
甚至等回到皖南府的时候,乔微这地收服了这些工部官员的心。
这一路上,乔微除了勘察河道外,还要体察民情,特别是每到一处地方乔微总要和当地的百姓聊聊天,就比如现在。
“您是这两岸的漕户?”漕户也就是纤户,淮水、运河两岸都有漕户,这些漕户官府发下的护漕银为生,平日里出工为官府清理河道,修筑工事,有时还要用身体拖动船只前行,可以说是极为辛苦。
那老伯点点头,有些紧张地道:“我们祖祖辈辈都是漕户。”他见宋进几人和乔微带着两个丫鬟进来,一行人一看就是非富即贵,虽然问话的是乔微一个小姑娘,这让他有些奇怪,但也不敢多说话。
此时宋进等人也发现了周围这些漕户的不对,皱眉问道:“户部每年发下的护漕银并不少,每年每户也应该能领到不少银子,维持生活应该也不难,你们为何过得如此贫困?我进来的时候见到村子里的孩子各个面黄肌瘦,衣不蔽体,还有很多沿街乞讨的。”
这不太正常,户部一年光花在护漕上的银子就几百万两,按照道理来讲漕户过得不富裕但也不至于吃不上饭。
“大老爷你们不知道,朝廷发下的银子能到我们手上的连一半都没有,我们要是向上告状要银子非但不给我们还会挨棍子。”
“若是丰年我们还能靠家里人种点粮食勉强活下去,可今年是灾年,粮食都被大水冲跑了,根本没得吃。官府发给我们的银子又少,根本就活不下去,再过不了几天我们村就得卖儿卖女才能活下来了!”
“岂有此理!”宋进气得一拍桌子,每年因为巨额的护漕银子,工部都要和户部掰扯好久,好不容易要到的银子,如今都进了贪官的口袋,他们岂能不生气。
乔微也语气冰冷,“我见皖南府的河道比不上皖北和江北的河道被治理的好,这又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这次受灾最重的是皖南?除了地理因素外,应该还有人为因素。
“那些官老爷不止不给我们工钱,连修河道的银子都克扣,根本补好好清理淤泥,这河道怎么能好?” ↑返回顶部↑
就在众人一筹莫展的时候,被众人忽视的乔微突然道:“各位大人,我有一个建议。”
虽然宋进知道乔微绘图治水上颇有心得,但是他不觉得以乔微的经验稀少的情况能提出什么可行的建议,但他对看好的后辈向来是极为鼓励的,说道:“县主说说看。”
乔微指了指面前浑浊的河水,说道:“诸位大人请看,淮水在深水处往往流速颇大,缓滞处往往水流较小,时间一长,流速大的地方河床往往更深,流速低的地方因为缓慢的流速就会让水中的泥沙停留下来,时间一长,河床便会被慢慢淤积。”
“所以我认为在淮水的下流不应该分流,这主要也是因为分流的流速小,泥沙沉淀,河床淤积。”
听到乔微这么说,宋进等人都觉得十分有道理,知道乔微绝不是信口开河,而是真的有用心思考。
“县主说得有道理。”宋进点点头,又道:“还请县主继续赐教。”
乔微赶紧道:“赐教不敢当,在诸位面前长平只是班门弄斧罢了。”
说完后乔微又接着道:“淮水分流则势缓,水势缓则泥沙停滞,泥沙停滞河道淤积,之后就会夺河从其他河道而下,到时候就会出现现在的水灾。”自古以来,淮水经常夺河而下,造成水灾。
“所以我认为,我们在修理河道的时候应该利用堤防淤滩加固河堤,缩窄河床断面,这样一来就能够加大水流,冲深河床。”
“也就是筑堤束水,以水攻沙。”乔微总结道,这个方法的先驱者在别的时代已经用实践证明了此方法的实践性,也被誉为当代最杰出的水利家。
之前来的时候,乔微针对淮水的情况,想过很多的解决方案,最终实地勘测后,她发现最适合现在的淮水情况的方法就是束水攻沙。
这个提议让工部的所有官员眼前一亮。
“县主高见!”罗岑首先就对着乔微夸赞道,他和宋进一样也痴迷于治水上,对治水治河也有自己独道的见解,乔微的方法只要是内行人一眼就能看出其中的奥妙,他可以肯定这绝对是最适合现在淮水的办法。
宋进更是道:“若此法得当,下官第一个为县主请功。”连这话都说出来了,可见宋进笃定乔微的方法有用。
乔微不好意思地道:“诸位大人过誉了,还请诸位大人费心治理,姑母和百姓都会感念诸位大人的功劳,若各位大人能治理好淮水,那才是不世之功,必将当青史留名。”
“我只是提出建议,具体治理上还要各位大人全力以赴。”她给出大的方向,相信具体的实践操作以面前这些当代水利大家的能力治理好河道绝没有为题。
宋进等人也被乔微这话激得豪情万丈,谁不想青史留名?他们的干劲也更足了些。
之后几天,乔微更是跟着宋进等人走访了不少地方,可谓是风餐露宿,但是乔微从始至终都没有叫过苦,也让这些工部的官员对乔微印象更好。一个金尊玉贵养大的王公贵女能吃得下苦,沐风雨裹风露,实在是难得,这心性绝不比男子差,渐渐地这些官员对乔微的态度也慢慢转变,送原本的客气疏离变得亲切,特别是在乔微屡次提出治水的建议,这些建议都十分可取,他们甚至对乔微推崇起来。
甚至等回到皖南府的时候,乔微这地收服了这些工部官员的心。
这一路上,乔微除了勘察河道外,还要体察民情,特别是每到一处地方乔微总要和当地的百姓聊聊天,就比如现在。
“您是这两岸的漕户?”漕户也就是纤户,淮水、运河两岸都有漕户,这些漕户官府发下的护漕银为生,平日里出工为官府清理河道,修筑工事,有时还要用身体拖动船只前行,可以说是极为辛苦。
那老伯点点头,有些紧张地道:“我们祖祖辈辈都是漕户。”他见宋进几人和乔微带着两个丫鬟进来,一行人一看就是非富即贵,虽然问话的是乔微一个小姑娘,这让他有些奇怪,但也不敢多说话。
此时宋进等人也发现了周围这些漕户的不对,皱眉问道:“户部每年发下的护漕银并不少,每年每户也应该能领到不少银子,维持生活应该也不难,你们为何过得如此贫困?我进来的时候见到村子里的孩子各个面黄肌瘦,衣不蔽体,还有很多沿街乞讨的。”
这不太正常,户部一年光花在护漕上的银子就几百万两,按照道理来讲漕户过得不富裕但也不至于吃不上饭。
“大老爷你们不知道,朝廷发下的银子能到我们手上的连一半都没有,我们要是向上告状要银子非但不给我们还会挨棍子。”
“若是丰年我们还能靠家里人种点粮食勉强活下去,可今年是灾年,粮食都被大水冲跑了,根本没得吃。官府发给我们的银子又少,根本就活不下去,再过不了几天我们村就得卖儿卖女才能活下来了!”
“岂有此理!”宋进气得一拍桌子,每年因为巨额的护漕银子,工部都要和户部掰扯好久,好不容易要到的银子,如今都进了贪官的口袋,他们岂能不生气。
乔微也语气冰冷,“我见皖南府的河道比不上皖北和江北的河道被治理的好,这又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这次受灾最重的是皖南?除了地理因素外,应该还有人为因素。
“那些官老爷不止不给我们工钱,连修河道的银子都克扣,根本补好好清理淤泥,这河道怎么能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