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节(3 / 4)
刘煜自行走过去,坐到他身边,握住了他放在桌面上护着小虎崽饭碗的手。
晓年微微一动,没有挣脱,就让他这么握着,只是打死不看他罢了。
看着晓年的侧脸和轻颤的睫毛,明显是有些紧张的样子,某人的嘴角微微翘起。
他的小大夫绝对不是后悔了,也不是害怕了,只是太看重他,再加上脸皮薄,所以有些不好意思罢了
——看晓年这样子,他已经迫不及待想过新婚燕尔的生活了,怎么办?
第177章 深宫
一般新帝登基之前因有老皇帝大行, 所以登基大典通常从简,更不能鸣乐,承帝刘炘登基时如此,少帝继位时亦是如此, 但到了刘煜这里, 就没有这些忌讳了。
刘荃虽然是因病退位, 但他到底还活着,因此新帝的登基大典不用避讳,举办得空前盛大。
至于少帝曾立誓结庐为先帝守孝三年的事情, 也无人去提, 众人皆等着新帝充盈后宫、尽快诞下子嗣, 哪里还希望刘煜茹素独居。
新帝是承帝的弟弟,又不是他的儿子, 早些时候煜亲王为皇兄素服二十七日,如今早就已经除服, 再不用多次一举。
然则,新帝的登基大典, 果然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因为他于祭天之时, 封了一位男后。
这位男后不是别人, 正是传说中治好了圣上魇症的简姓大夫,简晓年。
已经提前知道这件事的顾命大臣装聋作哑,完全没有表现出惊诧怪异,一派镇定自若。
他们平静的态度让其他朝臣甚至怀疑起自己的耳朵, 以为听到的祭天诏文只是幻觉,陛下其实并没有册封一男子为后。
但身着男式朝服出现、与陛下并肩而立的人,分明就是一个气质清隽的男人,又让他们没办法连眼睛也不去相信。
在新帝的登基大典上,还没有人敢发出质疑的声音,只是祭天之后,有人按捺不住,可也只敢私下里议论纷纷。
若这时候是承帝或者少帝做出了这等惊世骇俗的事情,恐怕早就有朝臣上书劝谏了。
但眼下这事情是刘煜下的诏令,公然反对的声音几乎微不可闻——因为谁都知道,曾经的煜亲王是连先帝和太皇太后都不能轻易拿捏的人,又怎会允许别人在他面前指手画脚。
不过,还是有人碍着祖宗礼法,先暗中找蔡鹏这位尚书令说道,希望由他出面,召集群臣一起劝谏陛下。
刘煜立后的祭天文是蔡鹏亲笔所拟,他已经看开,又怎么会去趟这摊浑水,于是对来者皆道:“当初厉帝、承帝的后宫如何,众人皆知,但无人置喙……说到底,这是陛下的私事,旁人无权过问。”
厉帝残暴,虐杀成性,有多少女子年纪轻轻香消玉殒,连蔡鹏的爱女,也是折在了厉帝的府邸,自己也险些被害,当初可无一人敢为蔡大人说一句话,为那些可怜的女子说一句话;
至于承帝时候,外戚徐家独大,在朝中说一不二,更有徐太后把持后宫,连煜亲王外祖蒋家所出的蒋妃都被压上一头,也没见何人为皇家子嗣着想,敢触徐家锋芒。
当时就有人明哲保身,趋利避害,言道这是帝王家事,外人无权置喙。
现在陛下既没有残暴不仁、倒行逆施,也没有让外戚干政祸国,这些朝臣再跑出来说事,就显得有些站不住脚了。
若真这么有骨气,早干嘛去了,现在跑来偷偷摸摸地支支吾吾,无非是担心陛下在史书上留下污迹,他们这些人也跟着留下一个媚上、不作为的名头罢了。
也只有真正的直臣敢于死谏,可惜这些纯臣在厉帝时期已经前赴后继,丢了性命,如今大多数人一看涉及身家性命,踌躇自然就多。
原本刘炘为了儿子,就借反王谋逆一事清洗了朝廷,把一批惯会咬文嚼字、不干实事的多事之徒贬的贬、除的除,好叫少帝不被人言所架。
可惜他的辛苦没能帮上少帝的忙,倒是给刘煜赚了些清静。
那些人原本就不敢大声嚷嚷出来,一心想让尚书令等重臣打头阵,现在被蔡大人和丁大人这么软软一刺,自是羞愧难当,再难有勇气开口。
于是等男后入主后宫,也没什么人上书劝谏新帝,委实省了刘煜不少心。 ↑返回顶部↑
晓年微微一动,没有挣脱,就让他这么握着,只是打死不看他罢了。
看着晓年的侧脸和轻颤的睫毛,明显是有些紧张的样子,某人的嘴角微微翘起。
他的小大夫绝对不是后悔了,也不是害怕了,只是太看重他,再加上脸皮薄,所以有些不好意思罢了
——看晓年这样子,他已经迫不及待想过新婚燕尔的生活了,怎么办?
第177章 深宫
一般新帝登基之前因有老皇帝大行, 所以登基大典通常从简,更不能鸣乐,承帝刘炘登基时如此,少帝继位时亦是如此, 但到了刘煜这里, 就没有这些忌讳了。
刘荃虽然是因病退位, 但他到底还活着,因此新帝的登基大典不用避讳,举办得空前盛大。
至于少帝曾立誓结庐为先帝守孝三年的事情, 也无人去提, 众人皆等着新帝充盈后宫、尽快诞下子嗣, 哪里还希望刘煜茹素独居。
新帝是承帝的弟弟,又不是他的儿子, 早些时候煜亲王为皇兄素服二十七日,如今早就已经除服, 再不用多次一举。
然则,新帝的登基大典, 果然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因为他于祭天之时, 封了一位男后。
这位男后不是别人, 正是传说中治好了圣上魇症的简姓大夫,简晓年。
已经提前知道这件事的顾命大臣装聋作哑,完全没有表现出惊诧怪异,一派镇定自若。
他们平静的态度让其他朝臣甚至怀疑起自己的耳朵, 以为听到的祭天诏文只是幻觉,陛下其实并没有册封一男子为后。
但身着男式朝服出现、与陛下并肩而立的人,分明就是一个气质清隽的男人,又让他们没办法连眼睛也不去相信。
在新帝的登基大典上,还没有人敢发出质疑的声音,只是祭天之后,有人按捺不住,可也只敢私下里议论纷纷。
若这时候是承帝或者少帝做出了这等惊世骇俗的事情,恐怕早就有朝臣上书劝谏了。
但眼下这事情是刘煜下的诏令,公然反对的声音几乎微不可闻——因为谁都知道,曾经的煜亲王是连先帝和太皇太后都不能轻易拿捏的人,又怎会允许别人在他面前指手画脚。
不过,还是有人碍着祖宗礼法,先暗中找蔡鹏这位尚书令说道,希望由他出面,召集群臣一起劝谏陛下。
刘煜立后的祭天文是蔡鹏亲笔所拟,他已经看开,又怎么会去趟这摊浑水,于是对来者皆道:“当初厉帝、承帝的后宫如何,众人皆知,但无人置喙……说到底,这是陛下的私事,旁人无权过问。”
厉帝残暴,虐杀成性,有多少女子年纪轻轻香消玉殒,连蔡鹏的爱女,也是折在了厉帝的府邸,自己也险些被害,当初可无一人敢为蔡大人说一句话,为那些可怜的女子说一句话;
至于承帝时候,外戚徐家独大,在朝中说一不二,更有徐太后把持后宫,连煜亲王外祖蒋家所出的蒋妃都被压上一头,也没见何人为皇家子嗣着想,敢触徐家锋芒。
当时就有人明哲保身,趋利避害,言道这是帝王家事,外人无权置喙。
现在陛下既没有残暴不仁、倒行逆施,也没有让外戚干政祸国,这些朝臣再跑出来说事,就显得有些站不住脚了。
若真这么有骨气,早干嘛去了,现在跑来偷偷摸摸地支支吾吾,无非是担心陛下在史书上留下污迹,他们这些人也跟着留下一个媚上、不作为的名头罢了。
也只有真正的直臣敢于死谏,可惜这些纯臣在厉帝时期已经前赴后继,丢了性命,如今大多数人一看涉及身家性命,踌躇自然就多。
原本刘炘为了儿子,就借反王谋逆一事清洗了朝廷,把一批惯会咬文嚼字、不干实事的多事之徒贬的贬、除的除,好叫少帝不被人言所架。
可惜他的辛苦没能帮上少帝的忙,倒是给刘煜赚了些清静。
那些人原本就不敢大声嚷嚷出来,一心想让尚书令等重臣打头阵,现在被蔡大人和丁大人这么软软一刺,自是羞愧难当,再难有勇气开口。
于是等男后入主后宫,也没什么人上书劝谏新帝,委实省了刘煜不少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