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111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双喜答应一声,便入了承乾宫,没过多久便走了出来,道:“回皇上,骆才人已就寝了,是否……”
  “不必了。”
  朱允炆走入承乾宫,示意其他人继续织造,对骆才人身边的侍女乔慧道:“把织造账册给朕找出来。”
  乔慧连忙取出账册,小心翼翼地说道:“皇上,夜已深了,龙体为上。”
  朱允炆摆了摆手,道:“无妨,不需要惊扰才人,你且在一旁候着吧。”
  翻看着账册,朱允炆的心思,却完全不在账册之中,耳朵中,满是织造的声音,抬头看向一排排的织造机,目光中闪烁过一抹光亮。
  自己真的是糊涂,三百六十行,那么多行当,养几十个藩王还不容易?
  收回了藩王封地,他们就没了土地,或手中的土地只是花钱购置的,数量偏少。
  从这个角度来看,第一产业和藩王的关系就不大了。
  既然第一产业没搞头,那就往第二、第三产业发展呗。
  第二产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煤气和供应业、建筑业。
  电力、燃气之类的,在这个时代是不可能发展起来的。
  建筑业?
  这个貌似也没什么搞头。
  京师寸土寸金,住宅最低也要两百两,寻常的大宅院,少说也要千两,就官员那点俸禄,没几个人能买得起。
  一般官员,要么在城里租房子住,要么就去城外,花二两银子买个占地半分的小宅院。
  别说明代了,就文人高度吹捧的宋代时期,也是一个样。
  苏东坡的弟弟苏辙,混了一辈子,连个房子都买不起,穷酸的要命,最后写了句:
  “我生发半白,四海无尺椽。我老未有宅,诸子以为言”。
  那意思是说,我都说了,我老了都没钱买房子,你们还不相信我?
  不过苏辙也不是个例,他爹苏洵也没房……
  加上大明没炒房团,学区房,市场潜力也就那样,若是让藩王进军房地产,估计他们会破产。
  做一做排除法,那就只剩下采矿业与制造业了。
  朱允炆准备安排朱桂干点采矿业,就挖煤吧。
  煤这种东西,开出来多少,能用多少,现在还不需要考虑市场饱和度。
  除了日常取暖烧煤之外,熔铜、冶铁、烧砖、陶瓷哪里不需要煤炭?就连一些地方弄点盐,都需要用煤炭来当燃料。
  最让朱允炆郁闷的是,明代煤窑中,官府资质的只有很少一部分,大部分都是民间煤窑,所谓的“听民自采”,官府只收取课税。
  既然如此,那就搞个国有企业吧,民营与国有并存,先把藩王的后路安顿好了。
  只有让这些从商或干实业的藩王发达了,过上好日子了,那些藩王才会主动上交封地,从事商产。
  这才是真正的削藩之策!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