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893节(3 / 4)
吕嵩不以为意,摆了摆手:“今日有早朝,皇上需要与官员商讨军国大事。只有下了朝,才能召见。”
安藤川并不知晓大明有多大,事情有多少,但走了近三个月才到这里,想来会有无数的事需要天子去处理。
早朝。
工部尚书郑赐奏报:“混凝土基建第二个五年规划正在稳步推进,依照规划,混凝土道路基建将围绕北平,连接更多军事重镇。然在第二个五年规划时,并没有考虑东北大部,臣请扩大基建范围,增加一条自沈阳至长春、会宁的道路。”
户部尚书夏元吉站出来反对:“皇上,臣以为不妥。今年户部已拿不出更多钱钞去支撑基建。在第二个五年规划没有完成之前,不宜再增加新的安排。”
郑赐皱眉:“东北辽阔,适合作为粮仓重地。若没有混凝土道路,如何将那里的粮食运出来。粮食出不了,百姓的生活如何改善?”
夏元吉自是知晓这个道理,但户部是真的拿不出大量钱财去铺设基建。
今年看似没有什么大事件,但朝廷的支出可不比打仗少。
不说北平营造的耗费,就是新军之策覆盖范围增加了云南、广西两省,虽说这些地方卫所并不算多,但毕竟是一笔大的开支。朝廷还营造了新的造船厂,开了铁矿厂,船厂方面招募了众多船匠,初级工业打造又分出了诸多分支厂,相关零部件开始分散制造。
蒸汽机改良也需要钱财支撑,水师三分,各地物资调配,特别是南洋水师的基地建设,还有大小琉球的控制,这些哪个能少了钱?
李素水师南下,又带走了一万多将士,这里面哪个不是钱堆出来的……
现在又是大移民,二十万人口也不是小数目,所需钱钞不下二百万,这还是最低估算,整个过程走完,没三百万两过不去。
朱允炆看向夏元吉,也有些苦涩,虽说朝廷财政一增再增,可还是过得有些拮据,问题不出在财政上,出在支出上。
杨荣出班:“皇上,臣以为眼下户部艰难,又尚未移民百姓闯关东,即便是移民了,百姓扎根东北也需两年时间,通往东北的混凝土道路延后两年并无不可。两年后,新的基建规划也将重新填造,正好可以接上。至于两年中百姓所产粮食,不妨以卫所收购的方式支民。”
朱允炆欣然同意,看向郑赐,严肃地说:“无论如何,通往西疆省的混凝土道路务必修通,五年不行,那就十年,遇山开山,遇水搭桥,遇沙漠就植树造林,无论付出多少,混凝土道路都要修到西疆,对于西疆加急文书,需确保二十日内送抵北平。”
郑赐深知困难重重,但还是凝重地回道:“臣定争取早日将混凝土道路修到西疆。”
随着大明疆土的扩大,如何强化这些地方的管理,不至于出现割据势力,是朱允炆必须解决的问题,而一个关键的办法,那就是拉近地方与京师的“距离”。
空间的距离无法缩短,但时间却可以缩短。
比如大同到北平,弯折之下七百余里,在没有铺筑混凝土道路之前,大同的寻常文书送到北平要十天左右,加急文书需要四日,遇到刮风下雨、大雪天,还可能延迟。
可有了混凝土道路之后,无论天气如何,只要不封路太多,寻常文书六日便可抵达北平,加急文书两日便可。
现在西疆省的消息传递很是困难,茹瑺写一封文书,送到南京少说也需要一个月,这还是快的,慢点需要两三个月。一旦贯通了混凝土道路,消息的传递会缩短许多时间,朝廷也可以更好掌握地方动态,及时调整策略、安排对策或给予支持。
混凝土道路是联系地方的重要一环,也是事关朝廷控制地方力度、政令传达的基础设施。一旦大范围的混凝土道路建设完成,大明就很难出现地方割据,地方出了乱子,也可以轻松解决。
早朝结束后,朱允炆下旨宴请阿伊努人安藤川等人,并命内阁、兵部、五军都督府官员陪同。
安藤川见到了大明天子,战战兢兢行礼跪拜。
朱允炆看着瘦弱、有些黑,头发还有些卷的安藤川,虚抬右手赐座,然后说:“安藤川首领,朕听闻阿伊努人的日子不太好过。”
安藤川听过通事的翻译后,眼有些发红:“伟大的大明天子,我们阿伊努人是勤奋的,天不亮就去打猎,日已落我们才带着猎物归家。我们从不轻易争斗,向往和平。可无奈大和民族不给我们生路,煎迫日甚。”
朱允炆严肃地说:“大和民族啊,他们中有很多人都是残暴至极的野兽,越是血腥,他们越是兴奋。阿伊努人与他们作邻居恐怕只有被屠杀干净这一个结果。”
安藤川痛苦不已,看看大和民族的煎迫就知道,他们一定会将阿伊努人赶尽杀绝!
朱允炆并没有说谎,后世提起小日本,动不动都是大和民族,有多少知道阿伊努人的,这个民族被屠杀到几乎灭绝,人口剩余两万多,但两万多还是混血之后的,纯种的阿伊努人基本上就不存在了。
看着悲伤的安藤川,朱允炆开口道:“说吧,你千里迢迢,不辞辛苦来到京师,想要什么。” ↑返回顶部↑
安藤川并不知晓大明有多大,事情有多少,但走了近三个月才到这里,想来会有无数的事需要天子去处理。
早朝。
工部尚书郑赐奏报:“混凝土基建第二个五年规划正在稳步推进,依照规划,混凝土道路基建将围绕北平,连接更多军事重镇。然在第二个五年规划时,并没有考虑东北大部,臣请扩大基建范围,增加一条自沈阳至长春、会宁的道路。”
户部尚书夏元吉站出来反对:“皇上,臣以为不妥。今年户部已拿不出更多钱钞去支撑基建。在第二个五年规划没有完成之前,不宜再增加新的安排。”
郑赐皱眉:“东北辽阔,适合作为粮仓重地。若没有混凝土道路,如何将那里的粮食运出来。粮食出不了,百姓的生活如何改善?”
夏元吉自是知晓这个道理,但户部是真的拿不出大量钱财去铺设基建。
今年看似没有什么大事件,但朝廷的支出可不比打仗少。
不说北平营造的耗费,就是新军之策覆盖范围增加了云南、广西两省,虽说这些地方卫所并不算多,但毕竟是一笔大的开支。朝廷还营造了新的造船厂,开了铁矿厂,船厂方面招募了众多船匠,初级工业打造又分出了诸多分支厂,相关零部件开始分散制造。
蒸汽机改良也需要钱财支撑,水师三分,各地物资调配,特别是南洋水师的基地建设,还有大小琉球的控制,这些哪个能少了钱?
李素水师南下,又带走了一万多将士,这里面哪个不是钱堆出来的……
现在又是大移民,二十万人口也不是小数目,所需钱钞不下二百万,这还是最低估算,整个过程走完,没三百万两过不去。
朱允炆看向夏元吉,也有些苦涩,虽说朝廷财政一增再增,可还是过得有些拮据,问题不出在财政上,出在支出上。
杨荣出班:“皇上,臣以为眼下户部艰难,又尚未移民百姓闯关东,即便是移民了,百姓扎根东北也需两年时间,通往东北的混凝土道路延后两年并无不可。两年后,新的基建规划也将重新填造,正好可以接上。至于两年中百姓所产粮食,不妨以卫所收购的方式支民。”
朱允炆欣然同意,看向郑赐,严肃地说:“无论如何,通往西疆省的混凝土道路务必修通,五年不行,那就十年,遇山开山,遇水搭桥,遇沙漠就植树造林,无论付出多少,混凝土道路都要修到西疆,对于西疆加急文书,需确保二十日内送抵北平。”
郑赐深知困难重重,但还是凝重地回道:“臣定争取早日将混凝土道路修到西疆。”
随着大明疆土的扩大,如何强化这些地方的管理,不至于出现割据势力,是朱允炆必须解决的问题,而一个关键的办法,那就是拉近地方与京师的“距离”。
空间的距离无法缩短,但时间却可以缩短。
比如大同到北平,弯折之下七百余里,在没有铺筑混凝土道路之前,大同的寻常文书送到北平要十天左右,加急文书需要四日,遇到刮风下雨、大雪天,还可能延迟。
可有了混凝土道路之后,无论天气如何,只要不封路太多,寻常文书六日便可抵达北平,加急文书两日便可。
现在西疆省的消息传递很是困难,茹瑺写一封文书,送到南京少说也需要一个月,这还是快的,慢点需要两三个月。一旦贯通了混凝土道路,消息的传递会缩短许多时间,朝廷也可以更好掌握地方动态,及时调整策略、安排对策或给予支持。
混凝土道路是联系地方的重要一环,也是事关朝廷控制地方力度、政令传达的基础设施。一旦大范围的混凝土道路建设完成,大明就很难出现地方割据,地方出了乱子,也可以轻松解决。
早朝结束后,朱允炆下旨宴请阿伊努人安藤川等人,并命内阁、兵部、五军都督府官员陪同。
安藤川见到了大明天子,战战兢兢行礼跪拜。
朱允炆看着瘦弱、有些黑,头发还有些卷的安藤川,虚抬右手赐座,然后说:“安藤川首领,朕听闻阿伊努人的日子不太好过。”
安藤川听过通事的翻译后,眼有些发红:“伟大的大明天子,我们阿伊努人是勤奋的,天不亮就去打猎,日已落我们才带着猎物归家。我们从不轻易争斗,向往和平。可无奈大和民族不给我们生路,煎迫日甚。”
朱允炆严肃地说:“大和民族啊,他们中有很多人都是残暴至极的野兽,越是血腥,他们越是兴奋。阿伊努人与他们作邻居恐怕只有被屠杀干净这一个结果。”
安藤川痛苦不已,看看大和民族的煎迫就知道,他们一定会将阿伊努人赶尽杀绝!
朱允炆并没有说谎,后世提起小日本,动不动都是大和民族,有多少知道阿伊努人的,这个民族被屠杀到几乎灭绝,人口剩余两万多,但两万多还是混血之后的,纯种的阿伊努人基本上就不存在了。
看着悲伤的安藤川,朱允炆开口道:“说吧,你千里迢迢,不辞辛苦来到京师,想要什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