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节(3 / 4)
“放心吧,预定的基地建造点距离这挺远的,按照相关政策,基地外围较远的土地是可以承包的,或者建立农场成为农场主,每年上缴一定比例的粮食做税收就行,其实也花费不了多少,具体看各基地的自己条例。”
建立民营基地,补分权利就要外放了,只要不违规法律的情况下,民营基地可以自己建立属于自己的规则。
这边刚好被划分到民营基地,所以对于基地内的人员来说相对放松。
有了这件事封韩白术都长长松了口气。
每天去地里看看那树苗的长势,种的时候比较随机,并没有按垄种,种的也比较少,现在也就一尺多高。
三五天浇一点营养液,看着树苗上嫩绿的松树针,每天过来看一看心里也挺舒服的。
村里在三五成群地讨论如果基地建成了是去基地里过还是待在家里不走。去基地里过吃公粮饿不着,待在家里地也会被收走,可自己开荒种一点,待在家里心不慌。
讨论得热烈,有不少人过来问封白二人的意思,二人的意思很模糊,也没说去也没说不去。
二人不去是肯定的,不过外围土地承包这事情张伟嘱咐了不能外传,当然不好往外说。
跟封睿阳联系了一下,封家白家会努力争这块地,两家连手哪有不成的道理,什么时候建立只是时间的问题。
时间再度进入正轨,二人每日忙碌于温室病房,倒也自在。
时间飞逝,转眼到了七月,。滴水未下。
也许下过雨,因为看过几片乌云,只怕雨水还没落地,就被蒸发了。
所有的地方都在缺水,只有村里水分充足,看地里,村里的地就是照比别村的长得好。
村里还有冰,天气预热,白天气温高达零上35度的时候开了第一个冰窖。家家户户都过来取两盆冰,一盆放屋子里化着降温,另一盆用棉被捂上,煮了粥放凉后放进棉被里冰上一会儿,有糖的人家放一点糖,孩子能吃好多。
好吃又降暑,在以前一根冰棍没什么,现在这世道吃口凉的都是奢侈的。
村里有人会做冰棍,专门由村里出粮食弄冰棍,或者冰粥锉冰一类的,从诊所这边买了牛奶羊奶还有蜂蜜,简单弄一下冰凉美味。
然后弄个脚蹬的三轮车,十里八村走街串巷的卖冰。
天气炎热大人都受不了,更何况是孩子。40多度的时候有人在外面喊卖冰,不用大人去问孩子们就已经去打听了一下,一听说有冰吃,就回去苦求大人买一点吃。
但凡疼一点孩子的人家看孩子那被汗浸湿的衣服都会拿出来一点粮食换一点。
锉冰一份并不多,刮两下冰一勺牛奶半勺蜂蜜,小碗装了小半碗,也便宜,才半斤粮食,再困难的人家也出得起。
冰棍分加奶加蜂蜜的,和什么都不加纯粹冰条的,前者一斤粮食,后者半斤。冰粥稍微贵一点,但里面有大米,是从诊所这边买的温室里面种的。
好多人家已经两三年没吃上大米了,虽然是两斤粮食一小碗,还是有人家愿意买来给孩子解馋。
销量好,粮食进账自然多。
第一个冰窖两三天的功夫用光了,每天都要出去五六趟卖冰,每次回来都只剩一点冰化的水,还有满载的粮食。
每次看到粮食拉回来全村人的脸上都带着笑,销量好久代表分粮食的时候能分得多,粮食多了不会饿肚子不说,还能存下来不少粮食。
这时候村里谈的都是郑秋风的好,一开始弄冰库的时候村子里好多人都不看好,并不支持,还是郑秋风不厌其烦地一次次找上门才弄出来的。
现在效果出来了,就愈发感谢郑秋风的坚持,但凡郑秋风少一点责任心没坚持下去,村里人也不会有这些多出来的粮食。
虽然当初有投入,可看冰卖的势头,这收货绝对比付出多得多。
大热天冰不愁卖,附近村子卖要一个村一个村子的去,人力的三轮车又快不起来,有的村子孩子闹得厉害,大人也想吃口冰享受一下,干脆集合在一起直接过来购买,想着一下多买点讲讲价。 ↑返回顶部↑
建立民营基地,补分权利就要外放了,只要不违规法律的情况下,民营基地可以自己建立属于自己的规则。
这边刚好被划分到民营基地,所以对于基地内的人员来说相对放松。
有了这件事封韩白术都长长松了口气。
每天去地里看看那树苗的长势,种的时候比较随机,并没有按垄种,种的也比较少,现在也就一尺多高。
三五天浇一点营养液,看着树苗上嫩绿的松树针,每天过来看一看心里也挺舒服的。
村里在三五成群地讨论如果基地建成了是去基地里过还是待在家里不走。去基地里过吃公粮饿不着,待在家里地也会被收走,可自己开荒种一点,待在家里心不慌。
讨论得热烈,有不少人过来问封白二人的意思,二人的意思很模糊,也没说去也没说不去。
二人不去是肯定的,不过外围土地承包这事情张伟嘱咐了不能外传,当然不好往外说。
跟封睿阳联系了一下,封家白家会努力争这块地,两家连手哪有不成的道理,什么时候建立只是时间的问题。
时间再度进入正轨,二人每日忙碌于温室病房,倒也自在。
时间飞逝,转眼到了七月,。滴水未下。
也许下过雨,因为看过几片乌云,只怕雨水还没落地,就被蒸发了。
所有的地方都在缺水,只有村里水分充足,看地里,村里的地就是照比别村的长得好。
村里还有冰,天气预热,白天气温高达零上35度的时候开了第一个冰窖。家家户户都过来取两盆冰,一盆放屋子里化着降温,另一盆用棉被捂上,煮了粥放凉后放进棉被里冰上一会儿,有糖的人家放一点糖,孩子能吃好多。
好吃又降暑,在以前一根冰棍没什么,现在这世道吃口凉的都是奢侈的。
村里有人会做冰棍,专门由村里出粮食弄冰棍,或者冰粥锉冰一类的,从诊所这边买了牛奶羊奶还有蜂蜜,简单弄一下冰凉美味。
然后弄个脚蹬的三轮车,十里八村走街串巷的卖冰。
天气炎热大人都受不了,更何况是孩子。40多度的时候有人在外面喊卖冰,不用大人去问孩子们就已经去打听了一下,一听说有冰吃,就回去苦求大人买一点吃。
但凡疼一点孩子的人家看孩子那被汗浸湿的衣服都会拿出来一点粮食换一点。
锉冰一份并不多,刮两下冰一勺牛奶半勺蜂蜜,小碗装了小半碗,也便宜,才半斤粮食,再困难的人家也出得起。
冰棍分加奶加蜂蜜的,和什么都不加纯粹冰条的,前者一斤粮食,后者半斤。冰粥稍微贵一点,但里面有大米,是从诊所这边买的温室里面种的。
好多人家已经两三年没吃上大米了,虽然是两斤粮食一小碗,还是有人家愿意买来给孩子解馋。
销量好,粮食进账自然多。
第一个冰窖两三天的功夫用光了,每天都要出去五六趟卖冰,每次回来都只剩一点冰化的水,还有满载的粮食。
每次看到粮食拉回来全村人的脸上都带着笑,销量好久代表分粮食的时候能分得多,粮食多了不会饿肚子不说,还能存下来不少粮食。
这时候村里谈的都是郑秋风的好,一开始弄冰库的时候村子里好多人都不看好,并不支持,还是郑秋风不厌其烦地一次次找上门才弄出来的。
现在效果出来了,就愈发感谢郑秋风的坚持,但凡郑秋风少一点责任心没坚持下去,村里人也不会有这些多出来的粮食。
虽然当初有投入,可看冰卖的势头,这收货绝对比付出多得多。
大热天冰不愁卖,附近村子卖要一个村一个村子的去,人力的三轮车又快不起来,有的村子孩子闹得厉害,大人也想吃口冰享受一下,干脆集合在一起直接过来购买,想着一下多买点讲讲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