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氏族 第793节(2 / 4)
不跟中原之敌血拼一场,怎么知道中原夺不下来?他们又不是没跟吴军打过,明明己方战力占优,凭什么要把中原拱手想让?
赵宁环视众将:“本帅是将门出身,二十年南征北战沙场浴血,不是没有吃过亏,即便是生死一线,也从未有过胆怯后退的念头。
“但此番中原之战,唯有大军齐出,全力进攻,方有可能战胜强敌。
“但若是全力出战而不胜,损兵折将不说,大军也会身陷泥潭,日后想要脱身北归就不容易,亦会错过支援河东的机会,丢失有效支援河东的能力,无法再保卫家国周全,那便是皇朝倾覆之祸。
“诸位,我等若在中原出击,那么皇朝生死便在此一战。
“胜则罢了,若是败了,再无来日可言。
“尔等敢战否?”
众将渐渐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面对整个国家的生死存亡,谁也不敢大意,他们这才想明白到黄远岱等人那些言论的稳妥性,一时间面面相觑,额头汗水溢出,没有人敢冒然出声。
出乎所有人预料,首先站出来的是耿安国。
他抱拳对赵宁道:
“大帅,此诚国家危急存亡之秋,稍有不慎就是倾覆之祸,但身为大晋将士,我辈抛家舍业离别家人,不顾生死浴血疆场,求的不就是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让国家转危为安吗?
“昔年天元大军来犯,王师一败再败,疆土一丢再丢,国家危在旦夕,在大帅率领我等取得西河城大捷前,何人敢说能够战胜他们?
“可彼时国家的大好儿郎,不也前赴后继赶往沙场,与天元大军以命相搏?我等从来就不曾怕了谁,更不曾未战先怯!
“而今,大晋已是革新之国,君民同心,三军同德,正该是廓清宇内之时。
“那秦国、吴国若是识相,就该乖乖俯首待罪,他们此番敢来战场与我等相拼,已是不知所谓、自寻死路,大军岂有不战而退之理?
“大帅,末将不才,只需大帅一声令下,末将愿为前驱,率义成军为三军先击吴军!倘若丧师辱国,甘愿提头来见!”
言罢,耿安国执礼不起。
赵烈、陈奕、范子清等反抗军将领,闻言无不动容。
第二个站出来的是王师厚。
耿安国话说到一半,领会到对方意图,他就已经做好了起身发言的准备,耿安国话音方落,众将还未反应过来,他就已经抱拳出声:
“大帅,王师渡河南下后连战连捷,战无不胜攻无不取,而平卢军尚未有尺寸之功,军中儿郎早就摩拳擦掌,亟待以身报国。
“末将愿为大军先锋,为大军出击吴国,战若不胜,绝不回返!”
耿安国是立足实际,真心认为大军没必要忌惮什么,王师厚不同。
他是觉得赵宁不可能不战而走,所以想着先表现一下自己,一方面竖立自己皇朝忠臣的良好形象,一方面在反抗军诸将面前出个风头,免得一直低人一等。
陈奕、范子清等反抗军将领,眼见这种紧要关头竟然被两个藩镇军主将抢了先,表明了为国不畏死的态度,反倒是显得作为皇朝禁军的反抗军胆小怯懦,一个个脸上都挂不住。
这真是岂有此理。
反抗军会怕?会忌惮吴军?会不能为国死战?
笑话。
他们从未觉得大军不能在中原征战了,只是刚刚被赵宁、黄远岱等人说及大局大势,出于谨慎稳妥的考量多权衡了一些。 ↑返回顶部↑
赵宁环视众将:“本帅是将门出身,二十年南征北战沙场浴血,不是没有吃过亏,即便是生死一线,也从未有过胆怯后退的念头。
“但此番中原之战,唯有大军齐出,全力进攻,方有可能战胜强敌。
“但若是全力出战而不胜,损兵折将不说,大军也会身陷泥潭,日后想要脱身北归就不容易,亦会错过支援河东的机会,丢失有效支援河东的能力,无法再保卫家国周全,那便是皇朝倾覆之祸。
“诸位,我等若在中原出击,那么皇朝生死便在此一战。
“胜则罢了,若是败了,再无来日可言。
“尔等敢战否?”
众将渐渐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面对整个国家的生死存亡,谁也不敢大意,他们这才想明白到黄远岱等人那些言论的稳妥性,一时间面面相觑,额头汗水溢出,没有人敢冒然出声。
出乎所有人预料,首先站出来的是耿安国。
他抱拳对赵宁道:
“大帅,此诚国家危急存亡之秋,稍有不慎就是倾覆之祸,但身为大晋将士,我辈抛家舍业离别家人,不顾生死浴血疆场,求的不就是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让国家转危为安吗?
“昔年天元大军来犯,王师一败再败,疆土一丢再丢,国家危在旦夕,在大帅率领我等取得西河城大捷前,何人敢说能够战胜他们?
“可彼时国家的大好儿郎,不也前赴后继赶往沙场,与天元大军以命相搏?我等从来就不曾怕了谁,更不曾未战先怯!
“而今,大晋已是革新之国,君民同心,三军同德,正该是廓清宇内之时。
“那秦国、吴国若是识相,就该乖乖俯首待罪,他们此番敢来战场与我等相拼,已是不知所谓、自寻死路,大军岂有不战而退之理?
“大帅,末将不才,只需大帅一声令下,末将愿为前驱,率义成军为三军先击吴军!倘若丧师辱国,甘愿提头来见!”
言罢,耿安国执礼不起。
赵烈、陈奕、范子清等反抗军将领,闻言无不动容。
第二个站出来的是王师厚。
耿安国话说到一半,领会到对方意图,他就已经做好了起身发言的准备,耿安国话音方落,众将还未反应过来,他就已经抱拳出声:
“大帅,王师渡河南下后连战连捷,战无不胜攻无不取,而平卢军尚未有尺寸之功,军中儿郎早就摩拳擦掌,亟待以身报国。
“末将愿为大军先锋,为大军出击吴国,战若不胜,绝不回返!”
耿安国是立足实际,真心认为大军没必要忌惮什么,王师厚不同。
他是觉得赵宁不可能不战而走,所以想着先表现一下自己,一方面竖立自己皇朝忠臣的良好形象,一方面在反抗军诸将面前出个风头,免得一直低人一等。
陈奕、范子清等反抗军将领,眼见这种紧要关头竟然被两个藩镇军主将抢了先,表明了为国不畏死的态度,反倒是显得作为皇朝禁军的反抗军胆小怯懦,一个个脸上都挂不住。
这真是岂有此理。
反抗军会怕?会忌惮吴军?会不能为国死战?
笑话。
他们从未觉得大军不能在中原征战了,只是刚刚被赵宁、黄远岱等人说及大局大势,出于谨慎稳妥的考量多权衡了一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