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记忆力再好一些的朋友,可能还会记得这个倒霉蛋被归类到了矮行星。
  这件事儿实际上发生在2006年,当时捷克布拉格举办了一场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
  会议上全世界的天文学家投票通过了新的行星定义,正式决定将冥王星进行降档。
  冥王星被降档的原因有七点,比如倾角啊伴星卡戎啊等等。
  但考虑到其中一些内容比较复杂,这里就只提及其中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
  因为柯伊伯带天体……或者再直观点说,因为‘冥王星杀手’麦克·布朗的诸多发现。
  柯伊伯带。
  看过科幻小说的人应该对这个词不会太过陌生,比如炸弹仁的书友。
  实际上呢。
  柯伊伯带是太阳系边疆存在的一个富含冰冷小天体的区域,迄今已经发现了超过1000颗柯伊伯带天体。
  据估计,柯伊伯带中总共有超过十万颗直径100公里以上的小天体——它的绵延范围和物质总量比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还要大的多。(doi:10.1126/science.aaw9771,自然杂志的,很有意思)
  麦克·布朗便是一个痴心柯伊伯带天体的天文学家,这哥们从2001年起就开始带队孜孜不倦地寻找新的柯伊伯带大天体,至今已经发现了37颗之多。
  其中最有名的有2003年发现的塞德娜,以及2005年发现的……
  阋神星。
  而阋神星,便是给了冥王星关键一击的凶手。
  阋神星的体积比冥王星要小一些,直径大概小一百公里的样子吧,对于星体来说几乎差距不大。
  但它质量,却是冥王星的1.27倍。
  也就是a身高170,b身高169,但a是100公斤,b却是127公斤。
  肉眼看上去谁的冲击力更大不言而喻。
  于是呢,当时天文学界的反对声音就更大了:
  如果说冥王星是第九大行星,那新发现的阋神星,岂不是可以依次叫做“第十大行星”?
  柯伊伯带其他的星体不是可以叫“第十一大行星”“第十二大行星”……然后无穷尽?
  再然后。
  说不定有一些网络作家在介绍柯伊伯带的时候,就会通过替换数字的方式一直写下去,从而达到日更三万的成就?
  那可真爽……啊呸,那可真无耻啊。
  所以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加之冥王星自己还有一颗体积小不了多少的卫星卡戎,也就是赫赫有名的冥卫一,彼此之间形成了一个很特殊的星体模型。
  于是在2006年。
  天文大会终于做出了一个对行星的全新定义:
  在绕着太阳旋转的圆球中,只有能够靠自身引力“把邻近轨道上的天体清除”的那些星体,才能有资格被称作是“行星”。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