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9节(2 / 4)
这项技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10年,英国植物学家马克·皮特发现了一个情况:
有几种细菌的培养液能够产生电流,于是他以铂作电极,放进大肠杆菌或普通酵母菌的培养液里,第一个细菌电池就这样在他手中“出生”了。
接着到了1984年。
一种能在外太空使用的微生物电池在海对面诞生,其燃料为活细菌以及宇航员的尿液。
因此一直以来,微生物电池都被视作一种很有前景的未来能源,比如说给汽车提供动力等等。
但截至到2022年。
微生物电池依旧是个偏理论的技术,即便是实验室的最高功率也才0.66毫瓦/平方厘米。
因为它的难点实在是太多了。
例如微生物燃料电池和普通电池一样,由生物阳极与化学阴极构成。
由于这两部分目前都存在比较大的问题,导致整个电池的功率密度、电流密度,较比较成熟的燃料电池体系差距悬殊。
不用工程菌的话。
一个标准的mfc双室电池——铁氰化钾阴极,碳布电极,130ml双室,产生的电势能有500mv都是非常优秀的的结果了。
而一个普通的南孚7号电池则是……
1.5v。
所以这么低的电压产业化起来非常困难,顶多用来做污水处理。
但在污水处理这块,厌氧发酵产甲烷的工艺却已经相当成熟,效率比微生物燃料电池高多了。
所以说句实话。
想要将微生物电池突破到可以作为常规动力的层次,难度恐怕不比mr技术小多少。
但另一方面。
如果眼界不放那么高,只是像光环显示的这样,把这项技术生产出一个小型便携电池,给手机、笔记本、剃须刀、震动棒之类的小型设备充充电……
那么它的难度就无疑要小很多了。
虽然发电菌种的选择、还是保存室的制备,亦或是捕捉电子的效率都是待解决的问题。
但这些并不是无迹可寻。
例如发电菌种。
目前在这方面使用的大多都是奥奈达湖杆菌或者哈夫尼希瓦氏菌,理论上只要慢慢去按照条件实验筛查就行了。
反正做这事儿的是裘生又不是他,累点也无所谓,咳咳……
外加有光环奖励提供的部分关键节点协作,这项技术徐云有信心在短时间内完成突破。
而微生物发电恰好也符合化盾生科的研究方向,突破后甚至可以不需要冷却期就无缝上线。
某种意义上来说。
这个金属板,应该是徐云迄今为止得到的最符合量产条件的设备。 ↑返回顶部↑
有几种细菌的培养液能够产生电流,于是他以铂作电极,放进大肠杆菌或普通酵母菌的培养液里,第一个细菌电池就这样在他手中“出生”了。
接着到了1984年。
一种能在外太空使用的微生物电池在海对面诞生,其燃料为活细菌以及宇航员的尿液。
因此一直以来,微生物电池都被视作一种很有前景的未来能源,比如说给汽车提供动力等等。
但截至到2022年。
微生物电池依旧是个偏理论的技术,即便是实验室的最高功率也才0.66毫瓦/平方厘米。
因为它的难点实在是太多了。
例如微生物燃料电池和普通电池一样,由生物阳极与化学阴极构成。
由于这两部分目前都存在比较大的问题,导致整个电池的功率密度、电流密度,较比较成熟的燃料电池体系差距悬殊。
不用工程菌的话。
一个标准的mfc双室电池——铁氰化钾阴极,碳布电极,130ml双室,产生的电势能有500mv都是非常优秀的的结果了。
而一个普通的南孚7号电池则是……
1.5v。
所以这么低的电压产业化起来非常困难,顶多用来做污水处理。
但在污水处理这块,厌氧发酵产甲烷的工艺却已经相当成熟,效率比微生物燃料电池高多了。
所以说句实话。
想要将微生物电池突破到可以作为常规动力的层次,难度恐怕不比mr技术小多少。
但另一方面。
如果眼界不放那么高,只是像光环显示的这样,把这项技术生产出一个小型便携电池,给手机、笔记本、剃须刀、震动棒之类的小型设备充充电……
那么它的难度就无疑要小很多了。
虽然发电菌种的选择、还是保存室的制备,亦或是捕捉电子的效率都是待解决的问题。
但这些并不是无迹可寻。
例如发电菌种。
目前在这方面使用的大多都是奥奈达湖杆菌或者哈夫尼希瓦氏菌,理论上只要慢慢去按照条件实验筛查就行了。
反正做这事儿的是裘生又不是他,累点也无所谓,咳咳……
外加有光环奖励提供的部分关键节点协作,这项技术徐云有信心在短时间内完成突破。
而微生物发电恰好也符合化盾生科的研究方向,突破后甚至可以不需要冷却期就无缝上线。
某种意义上来说。
这个金属板,应该是徐云迄今为止得到的最符合量产条件的设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