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6节(1 / 4)
大于抬头看了徐云一眼,从身上取出了个小本子,解释道:
“韩立同志,不瞒你说,其实从昨天计算数据的时候开始,我就一直在想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折磨了我整整一天还想不出答案,所以一大早我就来请你帮忙了。”
“哦?”
徐云闻言顿时来了兴致:
“什么问题?”
大于的能力堪称挂壁,能够让他想了两天都没有想通的问题……徐云还是挺感兴趣的。
大于则翻开了手中的小本子,组织了一番语言,对徐云说道:
“我最近不是在负责氢弹的理论研发嘛,在理论过程中我突然发现了一个问题。”
“海对面的氢弹主要用的是氚,可氚的半衰期只有12.5年,每隔6.5年就要换一次储备的氚。”
“另外根据我们从海对面得到的绝密情报,海对面计算出来的氚氚反应最大截面是15个巴,可根据我的计算结果显示,所有轻核反应的截面均绝对不可能超过5巴。”
“所以这些天我一直在考虑一个问题……”
“氚在氢弹爆炸中起什么作用?如果我的计算没问题的话,是不是……”
“其实可以不考虑氚氚反应,而用其他反应进行替代?”
……
第646章 于敏构型……问世!(上)
“……”
此时此刻。
看着面前一脸好奇宝宝的于敏,徐云的神色却不由微微一愣。
过了片刻。
他的小心脏仿佛被人重重的揪了一下,一股热流瞬间从他的脖子直冲耳后,呼吸都随之出现了片刻的停滞。
妈耶?!
我tmd听到了啥?
早先提及过。
原子弹这玩意儿稍微键盘侠一点的说,只要有充足的核材料,其实是可以通过大量试验反复试错造出原子弹的。
虽然这种试错成本会很高,但逻辑本身是没毛病的——也就是它可以靠资源硬生生堆出来
可氢弹却不一样。
氢弹在构型确定之前的任何试验都是徒劳,而构型的理论突破非常依赖极个别天才科学家的灵感闪现。
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海对面的泰勒和乌拉姆两位大佬,也是公认的海对面氢弹之父。
上世纪50年代。 ↑返回顶部↑
“韩立同志,不瞒你说,其实从昨天计算数据的时候开始,我就一直在想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折磨了我整整一天还想不出答案,所以一大早我就来请你帮忙了。”
“哦?”
徐云闻言顿时来了兴致:
“什么问题?”
大于的能力堪称挂壁,能够让他想了两天都没有想通的问题……徐云还是挺感兴趣的。
大于则翻开了手中的小本子,组织了一番语言,对徐云说道:
“我最近不是在负责氢弹的理论研发嘛,在理论过程中我突然发现了一个问题。”
“海对面的氢弹主要用的是氚,可氚的半衰期只有12.5年,每隔6.5年就要换一次储备的氚。”
“另外根据我们从海对面得到的绝密情报,海对面计算出来的氚氚反应最大截面是15个巴,可根据我的计算结果显示,所有轻核反应的截面均绝对不可能超过5巴。”
“所以这些天我一直在考虑一个问题……”
“氚在氢弹爆炸中起什么作用?如果我的计算没问题的话,是不是……”
“其实可以不考虑氚氚反应,而用其他反应进行替代?”
……
第646章 于敏构型……问世!(上)
“……”
此时此刻。
看着面前一脸好奇宝宝的于敏,徐云的神色却不由微微一愣。
过了片刻。
他的小心脏仿佛被人重重的揪了一下,一股热流瞬间从他的脖子直冲耳后,呼吸都随之出现了片刻的停滞。
妈耶?!
我tmd听到了啥?
早先提及过。
原子弹这玩意儿稍微键盘侠一点的说,只要有充足的核材料,其实是可以通过大量试验反复试错造出原子弹的。
虽然这种试错成本会很高,但逻辑本身是没毛病的——也就是它可以靠资源硬生生堆出来
可氢弹却不一样。
氢弹在构型确定之前的任何试验都是徒劳,而构型的理论突破非常依赖极个别天才科学家的灵感闪现。
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海对面的泰勒和乌拉姆两位大佬,也是公认的海对面氢弹之父。
上世纪50年代。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