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节(2 / 4)
赵南箫早习惯了这种工作环境,平时在设计院还能忍忍,今天又多了十几杆监理方的老烟枪,坐了一个多小时,回答了几个和自己相关的问题,嗓子渐渐觉得发干,端起杯子喝了口水,看了眼窗户的方向,想过去打开通个风,又顾虑外头冷,万一冻坏了这帮人,正踌躇着,坐角落里的徐恕忽然站了起来,走到窗户边,打开窗户。
他的动作自然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纷纷看了过去。他指了指缭绕着香烟烟雾的会议桌上空,陪个笑脸:“不好意思啊各位老前辈,这个烟实在有点大,我嗓子这两天发炎了,不大舒服,又不好意思不让老前辈们抽,我开个窗户,成不?”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老万率先掐了烟:“行,行,不抽了不抽了。”
有人起头,剩下的自然也就跟,纷纷掐了烟。
“感谢,实在感谢!谢谢老前辈们的体谅。”
徐恕笑着道谢,坐了回去。
赵南箫手里拿着笔,一边记着刚才的议题,一边悄悄瞥了他一眼,撞到他也正朝自己投来目光,转过脸,继续记着笔记。
会议继续进行,之前的一些问题终于解决得差不多了,刘工又提问大桥防风设计:“你们的设计显示达到抵御桥面风速每秒32点6米,相当于12级大风,能具体介绍下吗?”
老陈说:“因为桥址区处于复杂风口,我们团队一开始就十分重视这个问题。为掌握风场规律,此前在先后两次的现场勘查中,建了声雷达风廓线仪观测站,四要素自动气象站,获取全面的现场风场资料,并且,开展地形cfd分析、地形模型风洞试验、对主梁和节段模型等等也进行了风洞模拟试验。我们根据所有这些前期准备和数据分析规律,反复计算,细化抗风设计,最后设计了现在的桥梁稳定结构,并且,我们对施工的流程也提出了防风建议。具体参数,你们可以参考这个。”
勘察院的一个同事把文件递了过去。
刘工点了点头,又说:“还有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根据提交我司的地质报告和地震安全性报告显示,桥址地处地震板块交界,属于高震区域,大桥的抗震能力非常关键,我看过你们的设计,想听下具体解释。”
老陈看了眼赵南箫:“这方面就由我们设计院的小赵来做解释,她在桥梁设计后期,重点参与这方面的攻关。”
大家全都看了过来。
赵南箫站起来,向业内前辈们躬身,随后开始自己的解释。
“根据我国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本桥属于a类桥梁,《细则》里推荐了两种抗震设计方法,延性设计方法和减隔震设计方法,总的来说,目前我国桥梁设计关于抗震这一块的措施,基本脱胎于这两种。本桥地处高烈度地震区,又是特大跨径悬索桥,我们团队在广泛吸收国内外众多桥梁的经验基础上,力求做更充分也更大胆的考虑。桥塔塔柱、桥塔横梁、中央扣、约束体系等等环节,在桥梁防震上均有业内的技术创新。”
“下面我想重点演示本方案里中央扣的设计理念。为了更清楚直观地解释我们的思路,我自己制作了一个三维仿真模型,用以模拟桥梁在大强度地震中关键结构的受力和活动情况。”
她将笔记本里准备好的文件投影到会议室前方的一块大屏上,开始播放。
“悬索桥的柔性结构决定了它的局限,在达到特定程度的荷载力作用下,结构会发生较大的相对位移,地震是其中最不可忽略的因素。在悬索桥的主跨跨中位置设中央扣,可以有效消除主缆和梁纵位移,提高抗震能力,这一点已经得到普遍应用。通常的桥梁中央扣分柔性刚性两种,在实践中根据实际情况各自选择。”
“但在本桥方案里,考虑到罕见的高烈度震级防御要求,我们认为普通中央扣不能完全胜任。研究过后,决定采用防屈曲钢支撑,以此作为中央扣杆件。这种支撑消能器,在高层建筑中已经被广泛使用,在本案里,它的两端以铰接的形式与桥体的缆梁相连,只承受轴向力而不产生弯矩,是一种有别于传统的铰接式中央扣。”
大屏上开始模拟地震。
“现在你们看到的画面,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模拟的七级地震里,桥梁关键承力部位的相对位移情况。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受拉、受压时,中央扣圆满地达到了全截面屈服的程度,充分发挥钢材的滞回耗能作用,滞回曲线稳定,受力结束后,桥体关键部位没有损伤。”
“这个设计的目标,就是让它在地震受力中率先进入耗能状态,产生足够的阻尼,消散掉地震中承受到的大部分的能量,从而迅速衰减传导到桥体上的结构动力反应,最大限度地保护桥体在强震中的稳定和安全。”
模拟过程播放完毕,赵南箫总结:“为解决结构抗震问题,我们进行大量的结构数据分析,过程里也得到了包括数位工程院院士在内的专家的指导和建议。我们被要求按照地震烈度七级来设计,考虑桥址区为高震区,这个设计实际是按照八级烈度来设计的。我们团队认为,我们包括中央扣在内的这一系列设计,能够显著提高高震区特大悬索桥的抗震能力。”
她总结完毕,再次礼貌躬身,坐了回去。
坐对面的工程师们相互探讨了一会儿,刘工带头鼓掌,会议室里响起一阵掌声。
“小赵的这个三维模拟演示很不错,基本解释清楚了地震过程中桥体关键部位的具体受力情况。下面下一个问题……”
会议继续进行。
徐恕看着前头她埋头忙着记笔记的背影,发呆,过了一会儿,低头看了眼腕表,快中午十二点了,就悄悄站起来,出了会议室,来到食堂。
食堂里挤满了下工吃饭的工人,他径直来到后厨,老李和几个打下手的正在忙碌,忽然看见徐恕又来,忙迎上去。
徐恕叫他另外炒两个好一点的菜,多放点肉。 ↑返回顶部↑
他的动作自然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纷纷看了过去。他指了指缭绕着香烟烟雾的会议桌上空,陪个笑脸:“不好意思啊各位老前辈,这个烟实在有点大,我嗓子这两天发炎了,不大舒服,又不好意思不让老前辈们抽,我开个窗户,成不?”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老万率先掐了烟:“行,行,不抽了不抽了。”
有人起头,剩下的自然也就跟,纷纷掐了烟。
“感谢,实在感谢!谢谢老前辈们的体谅。”
徐恕笑着道谢,坐了回去。
赵南箫手里拿着笔,一边记着刚才的议题,一边悄悄瞥了他一眼,撞到他也正朝自己投来目光,转过脸,继续记着笔记。
会议继续进行,之前的一些问题终于解决得差不多了,刘工又提问大桥防风设计:“你们的设计显示达到抵御桥面风速每秒32点6米,相当于12级大风,能具体介绍下吗?”
老陈说:“因为桥址区处于复杂风口,我们团队一开始就十分重视这个问题。为掌握风场规律,此前在先后两次的现场勘查中,建了声雷达风廓线仪观测站,四要素自动气象站,获取全面的现场风场资料,并且,开展地形cfd分析、地形模型风洞试验、对主梁和节段模型等等也进行了风洞模拟试验。我们根据所有这些前期准备和数据分析规律,反复计算,细化抗风设计,最后设计了现在的桥梁稳定结构,并且,我们对施工的流程也提出了防风建议。具体参数,你们可以参考这个。”
勘察院的一个同事把文件递了过去。
刘工点了点头,又说:“还有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根据提交我司的地质报告和地震安全性报告显示,桥址地处地震板块交界,属于高震区域,大桥的抗震能力非常关键,我看过你们的设计,想听下具体解释。”
老陈看了眼赵南箫:“这方面就由我们设计院的小赵来做解释,她在桥梁设计后期,重点参与这方面的攻关。”
大家全都看了过来。
赵南箫站起来,向业内前辈们躬身,随后开始自己的解释。
“根据我国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本桥属于a类桥梁,《细则》里推荐了两种抗震设计方法,延性设计方法和减隔震设计方法,总的来说,目前我国桥梁设计关于抗震这一块的措施,基本脱胎于这两种。本桥地处高烈度地震区,又是特大跨径悬索桥,我们团队在广泛吸收国内外众多桥梁的经验基础上,力求做更充分也更大胆的考虑。桥塔塔柱、桥塔横梁、中央扣、约束体系等等环节,在桥梁防震上均有业内的技术创新。”
“下面我想重点演示本方案里中央扣的设计理念。为了更清楚直观地解释我们的思路,我自己制作了一个三维仿真模型,用以模拟桥梁在大强度地震中关键结构的受力和活动情况。”
她将笔记本里准备好的文件投影到会议室前方的一块大屏上,开始播放。
“悬索桥的柔性结构决定了它的局限,在达到特定程度的荷载力作用下,结构会发生较大的相对位移,地震是其中最不可忽略的因素。在悬索桥的主跨跨中位置设中央扣,可以有效消除主缆和梁纵位移,提高抗震能力,这一点已经得到普遍应用。通常的桥梁中央扣分柔性刚性两种,在实践中根据实际情况各自选择。”
“但在本桥方案里,考虑到罕见的高烈度震级防御要求,我们认为普通中央扣不能完全胜任。研究过后,决定采用防屈曲钢支撑,以此作为中央扣杆件。这种支撑消能器,在高层建筑中已经被广泛使用,在本案里,它的两端以铰接的形式与桥体的缆梁相连,只承受轴向力而不产生弯矩,是一种有别于传统的铰接式中央扣。”
大屏上开始模拟地震。
“现在你们看到的画面,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模拟的七级地震里,桥梁关键承力部位的相对位移情况。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受拉、受压时,中央扣圆满地达到了全截面屈服的程度,充分发挥钢材的滞回耗能作用,滞回曲线稳定,受力结束后,桥体关键部位没有损伤。”
“这个设计的目标,就是让它在地震受力中率先进入耗能状态,产生足够的阻尼,消散掉地震中承受到的大部分的能量,从而迅速衰减传导到桥体上的结构动力反应,最大限度地保护桥体在强震中的稳定和安全。”
模拟过程播放完毕,赵南箫总结:“为解决结构抗震问题,我们进行大量的结构数据分析,过程里也得到了包括数位工程院院士在内的专家的指导和建议。我们被要求按照地震烈度七级来设计,考虑桥址区为高震区,这个设计实际是按照八级烈度来设计的。我们团队认为,我们包括中央扣在内的这一系列设计,能够显著提高高震区特大悬索桥的抗震能力。”
她总结完毕,再次礼貌躬身,坐了回去。
坐对面的工程师们相互探讨了一会儿,刘工带头鼓掌,会议室里响起一阵掌声。
“小赵的这个三维模拟演示很不错,基本解释清楚了地震过程中桥体关键部位的具体受力情况。下面下一个问题……”
会议继续进行。
徐恕看着前头她埋头忙着记笔记的背影,发呆,过了一会儿,低头看了眼腕表,快中午十二点了,就悄悄站起来,出了会议室,来到食堂。
食堂里挤满了下工吃饭的工人,他径直来到后厨,老李和几个打下手的正在忙碌,忽然看见徐恕又来,忙迎上去。
徐恕叫他另外炒两个好一点的菜,多放点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