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话音刚落,外面又再一次响起了红翎急使的声音:“太子殿下红翎急奏。”
  “呈上来。”
  “快呈上来。”
  武媚跟李治神色一紧,脸上都同时透漏着一丝担忧跟一丝殷切,心里自然希望是大捷的好消息,可又担心是小兔崽子的救命急奏。
  武媚三步并作两步,抢在李治之前从扬武手里接过了急奏,看了一眼上面那字迹,便递给了李治,自己则神色轻松的坐了下来。
  李治奇怪的看了她一眼,接过奏折,快速的撕开,只见正是李弘的亲笔书信。
  “小兔崽子上次写折子是什么时候,现在才知道上折子,回来朕一定好好收拾他。”李治边看信,边自语道。
  随着读折子的进度,整个人也变得放松了下来。
  “吐蕃非今日一战可定,上至赞普、下至百姓,对于上一任赞普松赞干布,跟如今的芒松芒赞有着神一样的崇拜跟忠诚,短时间内难以撼动其分毫。吐蕃如朝升初阳,如今社稷稳定,君臣和睦,百姓虽不富裕,但足以活着。这几年吐蕃连年丰收,加上文成姑姑当初带过来的先进行业,让如今的吐蕃呈现一片蒸蒸日上的大好局面。”
  “这小兔崽子怎么还夸起他人来了。”李治听着武媚娓娓念道,皱着眉头不满道。
  武媚没有理会他的小情绪,继续念道:“儿臣今日挺进吐蕃,实非儿臣之意,而是儿臣已经察觉到,吐蕃对我大唐于阗辖下十二州早有预谋,因此儿臣才决定先下手为强,让战争远离我大唐地域,迫使战争发生于他国境内,为我大唐百姓保的一方安宁,如此才能不悖于父皇之天威大唐、母后之仁慈百姓。对了,儿臣之命与大唐国运昌盛、百姓安居相比不足为道。”
  武媚如玉般洁白无瑕的眉头念道此处时,立刻开始布满了黑线,银牙紧咬,切齿道:“后面的话李弘肯定又要胡说八道了,妾身不想跟他生气,陛下您来念吧。”
  武媚极力平复着自己的心绪,小兔仔子从小到大就是这招,但是后面的话简直就是鬼话连篇。
  如武媚猜测一样,李治拿起信看了下念道:“儿臣如今虽入安西三年之期已满,但儿臣愿为我大唐固守边疆,直到削弱吐蕃、白衣大食对我大唐的威胁后,儿臣才有脸面返回长安,侍奉于父皇、母后膝下。儿臣行之不孝,但心存孝道,所以……再延长一年回长安如何?何况儿臣如今正身处吐蕃,与吐蕃兵厮杀正酣,无法抽身而退,如果强硬退去,不单会使我大唐兵士士气大落,还会让吐蕃以为我大唐的皇帝跟皇后好欺负,所以儿臣说什么也要在吐蕃来个一进一出,不说了,吐蕃兵又来了,儿臣要打仗了,呜呜呜……”
  李治干着嗓子念完后,声音有些变调地说道:“小兔崽子通篇下来,就是为了多留安西一年?这最后的呜呜呜是什么意思?”
  “……”武媚头疼,不知道该作何解释。
  第209章 檄文
  史书记载:咸亨元年,即公元670年。因大旱、赦天下、改咸亨。
  大唐罢安西四镇,唐军复国吐谷浑、兵败大非川,薛仁贵、郭侍封、阿史那道真三人免死除名。
  高丽不满大唐统治,唐再度平高丽,历时四年。
  但史书记载的是李弘上一世的史实,而如今的史官正在大明宫内,一边记载一边乐不可支。
  关中大旱,因当初户部尚书李弘的救灾机制,加上京兆府宗楚客的合力救济,大旱并未给关中造成多大的影响。
  百姓从运河中接到的赈灾粮食,已经快要让他们忘记了大旱这一回事儿。
  而就连长安的大小官员,无一不是笑容满面、神态轻松,对于户部在敬晖的掌管下,雷厉风行的赈灾策略,众官员都给予了很高的肯定。
  而这一切的功劳,无论是上到李治、武媚,还是三省六部的大佬,都知道这是当年太子殿下在崇文馆所创。
  因此这几日李治天天乐的是眉开眼笑,就连给武媚吵架斗嘴,都觉得多了几分乐趣,就连那圈禁着贺兰敏月的濮王府,都很少去了。
  咸亨元年四月:报……太子殿下、安西都护府大都护李弘,破吐蕃泽当,以两万骑兵歼灭吐蕃天赤七王之一聂赤赞,共计八万将士。
  报……太子殿下、安西都护府大都护李弘破吐蕃悉勃野部,歼天赤七王之穆赤赞六万人马。
  报……太子殿下、安西都护府大都护李弘,破吐蕃桑耶,歼天赤七王之丁赤赞五万人马。
  报……太子殿下、安西都护府大都护李弘,破吐蕃朵康、象雄两城,歼天赤七王索赤赞、达赤赞四万人马,索赤赞、达赤赞战死。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