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回 夜盗“头七”坟之墓中鬼迹(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迎面吹来的风将殷杨喷吐出来的鲜血全部吹散,并吹了回来,殷杨顿时浑身是血。
  身上沾了鲜血之后,居然可以动了。殷杨赶紧集中心、神、气,心中默念“伏魔咒”,同时用银针将十根手指全部扎破,腹中一运气,十根手指顿时如同泉水一般往外喷血。
  殷杨使劲的甩着流血的十根手指。但听见,鲜血所到之处,发出人的怪叫声,似冤鬼哀叫,似恶鬼哭叫。那些声音好似从另一个世界传来,可又极其真实的响在耳畔。
  殷杨还嫌不够,又将口中的一大口鲜血喷出数丈,墓中顿时有如山崩地裂,一阵阵阵轰轰隆隆的声响,似乎在遥远的天边发生,但心中却能强烈的感到一种震撼。
  过去了,一切都过去了。
  殷杨将滴血的手指塞进嘴中,发现舌头已经受伤,是被墓中的暗箭所伤,便赶紧拿出一片象牙,塞入嘴中伤口处,发现象牙并没有融化,箭中并没有毒。
  这盗墓人所设计的机关虽是诡异,但用心不坏,若是被帝王将相的墓穴中的暗箭伤到舌头,早就一命呜呼。
  殷杨心怀对同行的感激之情。定睛一看,夜光粉发出诡异的亮光,虽不是很亮,但能将其中的一切看个大概。
  殷杨已经进入了次墓之中,处在次墓中的过道中。四周竟是些花花绿绿的纸人、纸马、纸驴、纸桥,纸人有老有小,有男有女,有佣人、有仆人、有家丁,全都惟妙惟肖的。
  殷杨喘了几口气,止住了手上和舌头的血。此时,凭殷杨的感觉,墓中的阴气已骤减了许多。殷杨便开始点火把,没费劲,便将火把点着了。
  殷家认为,盗墓时候点火把能驱鬼辟邪,墓中的妖魔鬼怪皆惧怕火光;姥姥家则认为,墓中点火把能测试出墓中的空气流动情况,以及是否有毒气。不管怎么样,盗墓之时必须要点火。
  枣木棺板做的火把烧得很旺,火苗很稳,凭经验,墓中暂时不会有诡异之事。
  火光照亮了墓穴。借着火光,殷杨看到方才射进去的两只火箭将两个高大威猛、佩戴刀剑的纸人射个透心凉。墓中纸糊的东西简直堪比集市的人和物,不计其数。
  这次墓,果真如同民宅中的倒座房一般,出门便是宅外。次墓修的很高大、很宽敞,进去根部就不用低头,殷杨高举火把,硬是看不到顶。次墓的四壁及地面均是用方砖石头砌成,泥土味尚在,虽然不是很美观,但很牢固,两三天之内便建成如此宏大的墓穴,果然不简单。
  次墓的两边有序的摆放着各式各样的陪嫁之物。左手边尽是木质之物,一眼看不到头;右手边尽是满满的粮仓,堆积的布匹。中间留出一条宽宽的过道,过道之中摆放着各式各样的纸糊之物。
  殷杨手举火把,踩着头部开裂的纸仆人,迈过肚子开裂的纸毛驴,一路下坡路,朝着墓穴深处走去。
  次墓乃如同民间的倒座,民间的倒座房在宅院之内是没有门的,这次墓亦如是。殷杨走了一十九丈,才算走到次墓的另一端。眼前是一大片台阶,台阶两边尽上等灰土浇筑成的柱子,这许多柱子托起了天一般的顶盖。
  殷杨下了七七四十九级台阶之后,眼前是一个宽敞高大的甬道,这甬道断不同于官府之家坟墓的甬道,这甬道过马车都绰绰有余,高不见顶。
  殷杨恐甬道之中有毒气,将一片象牙叼住嘴中;恐甬道之中有机关,从虎皮囊中拿出“通阴马”。
  这“通阴马”乃是姥姥家的独创,仿作诸葛亮所做的运粮木马所做。杨家所做的“通阴马”大肚子,大脑袋,四腿短粗,尾巴上翘,将这“通阴马”的脑袋和尾巴旋转三十次,“通阴马”便能独自行走百余丈。这“马”如同家猫一般大,走起来如同人一般快,行走之时摇头摆尾,四肢使劲的踏向地面,能将地面的尘灰振起。盗墓之时,运用此马在前面探路,可探得是墓中是否有机关陷阱。
  殷杨将“通阴马”的首尾各旋转三十次,这“马”的首尾均能固定住细小的火烛,便将“通阴马”首尾处的火烛点着,让“通阴马”在前面带路。
  依旧是缓缓的下坡路,“通阴马”走得很快,殷杨在三丈开外的后面跟着。甬道很直,似乎没有弯。
  走到四十余丈的时候,殷杨开始感觉到有些缓缓的上坡,不过石砌的地面很平整,“通阴马”走的也不慢。
  又走了四十多丈,甬道走到了尽头。殷杨收起了“通阴马”,心中算计着,这甬道有九九八十一丈长,眼前是一大片台阶。台阶两边尽是粗大浇过油的松木,这许多松木托起了拱形的顶盖。
  殷杨算是明白了,主墓与次墓犹如弯月的两头,纷纷上翘,主墓应该高于次墓。民间造墓果然大气,大气之中展现曲线美。
  殷杨上了九九八十一级台阶,来到了主墓前。
  火光所及之处,豁然开朗。眼前是一处宽敞的厅室官,摆满各式各样的奇花异草,花草虽有些枯萎,但香气犹在,窑烧制的带花纹方砖铺满地面及三面的墓壁,眼前三根擎天柱一般的柱子高高支起,柱子上雕龙刻凤,用红漆刷的栩栩如生。
  殷杨不敢贸然前行,用绳子捆住“通阴马”,让“马”在厅室之中走了遍,没发现异样。经过观察,眼前有三个门口,正
  前方一个、两边各一个,门口处各挂有雕花画喜的黑色门帘。
  殷杨只需找到棺材,并不贪图金银,三个门哪一个有棺材?殷杨不敢轻易尝试。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