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世祖 第583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闻之,刘皇帝呵呵一笑:“我们是父子,可以实在些,宣慰司传扬的那些故事,不足全信,也不可全取。当年的做法,至今思来,我也觉得太过莽撞,许多事情做得不太妥当。若不是你祖父早有心整练龙栖军,在背后支持照拂,我呀,早就被不满的将士给驱逐了……”
  听刘皇帝这么说,刘昉有点不敢相信:“以您的英明神武,难道还有人敢忤逆犯上?”
  “我当年也不是神,太原王府一小儿罢了,谁能真当回事?”刘皇帝一脸的轻松:“骄兵难制,武夫当国,那时的军队,是怎样的状况,恐怕不是你所能体会的。有时间,你可以去问问孙立,当年他对我这个军使是什么态度与看法,他可是最有发言权的……”
  啰嗦了一句,刘皇帝恢复严肃,直接对刘昉道:“你在龙捷军,也待得差不多了,可以回来了!”
  “您要把我调离?”刘昉似乎有点不乐意。
  “你有问题?”刘皇帝反问。
  刘昉说:“儿如今,方同本队将士打成一片,官兵一体,就这般走了,心有不甘。”
  闻之,刘皇帝又忍不住教训道:“堂堂的皇子、赵国公,难道你以为,我真的只是让你去当个小队长吗?”
  刘昉有点不服气:“纵然要升职,我也宁愿马上挣功名!”
  “那你就得从小卒做起!”刘皇帝顿时道:“不,哪怕禁军一兵一卒,也不是随随便便都能入选的!”
  “哪怕从小卒做起,我也能入选!”刘昉道。
  闻之,刘皇帝并不着恼,反而有点欣赏他这股子心气,不过却给了他一个你太年轻的表情。刘昉被看得有些不自在,气势也弱了下去。
  “你再当个小队长,提升也不大了!”刘皇帝这么说道。
  刘昉陷入了认真的思考,良久,拱手道:“那请您安排一个能够继续磨炼我的职位,哪怕去戍边,也无妨!”
  “让你去戍边,我舍得,你娘舍得吗?”刘皇帝眼神朝内寝方向闪了下。
  “好了!”刘皇帝摆摆手,强势道:“今岁我准备再度北巡,你接下来有两件事情要做。其一,到龙栖军,挂个都虞侯军职,我已经给刘光义打了招呼,你跟着他,好生学学,怎么做一个大军统领;其二,年纪也不小了,准备成亲!”
  第159章 政事堂中的平衡
  皇城,政事堂。
  经过在二月发生新一轮的政局洗牌后,也正式成为大汉朝廷权威最重要的政治机构,忠实地履行着上承帝命、下达诸司的职责。
  经过一轮调整,政事堂的权力是有所加强的,至少与从前相比,萦绕于其头上,那片名为刘承祐的阴影,淡化了一些。
  可以说,以审驳、执行两项职能为主的政事堂,就是如今大汉最重要的权力机构,受到上下的瞩目。
  新成立的内阁,虽然离皇帝更近,体现着皇帝的意志,作为帝国的大脑,把握军国大政的方向,地位可见一斑了。
  然而,对于大汉朝廷那庞大的官僚系统而言,两者的权威也是不可相提并论。最主要的原因,直接管束着官僚,影响他们仕途的,就是政事堂。
  而对于庞大的大汉帝国的中枢大脑,在国家政治保持清明,局势保持稳定,各项制度日趋完善,社会持续向前发展的情况下,则是不需过多的开动脑筋的。需要的,只是保持清醒,协助皇帝把握好国家发展的大方向,使大汉这艘巨轮稳稳航行,走得更安全,走得更远。
  在这个基调下,政事堂的权威,自然得到了实质上的加强。朱元璋为什么要撤销中书省,废除丞相,就是因为中书省权力太重,中书省丞相权力太重,威胁到了皇权。
  如今,大汉的政事堂,同样履行着这样的职能,掌握着统率诸部司衙以及天下道府州县。不同的,只是皇帝对待它的态度罢了。
  刘皇帝权欲同样重,但他深彻地知道一点,那就是不可能凭皇帝一个人治天下,将天下权力聚于一人之手,同样是不健康,不合理的。
  皇帝再勤政,也难以兼顾一切,即便能做到,最终的结果,大概率也是被累死。朱元璋这样的特例,则是不具代表性的,雍正倒是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点。
  另一方面则是,刘皇帝也清楚地认识到,宰相制度是不可能真正被废除的,明朝后来不是同样出现了内阁这样的宰辅机构?
  因此,刘皇帝没有在政事堂存在与否的问题上纠结,只是考虑制衡,皇权与相权,固然有冲突,但也是相互依存的。在大汉,相权来源于皇权,而刘皇帝则需要靠宰相们辅助他调理阴阳,治理天下。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