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节(2 / 4)
“真的吗?吃鱼会变得更聪明?”赵母吃惊的问?没听人说过啊?
管他呢,只要能变聪明,多吃鱼就对了,赵母三下五除二的干净利索的快速把饭桌上鱼碗里的鱼全部均匀的夹到三个孙子碗里。
赵母暗暗的在心里想着,既然吃鱼能使人变得更聪明,那么以后要多送点鱼过来给她孙子吃。
直到多年后,两个孙子和一个孙女都考上大学了,赵母到处跟人说,这都是吃她老伴捉的鱼的原因。
赵国生:“……”他好像说错话,或者说帮倒忙了?
明明是想着安慰两个女儿,现在可好,情况跟复杂,更尴尬了。
看着空空如也饭桌上的装鱼的菜碗,刘兰秀正准备夹块鱼吃,半举在空中的筷子硬生生的换了个角度,夹了块鸭肉吃。
这事情能怪谁?刘兰秀把这一切都算在赵国生头上,背着赵父赵母看不见的方向恶狠狠的瞪了赵国生一眼。
赵国生:“……”呵呵,怪他?
为了挽救点什么,赵国生不死心的又给两个女儿一人夹了块鸡肉,这下说聪明了,什么都不说,偷偷的向他们眨眼睛示意她们快吃。
明明知道爷爷奶奶重男轻女,早做好心里不在乎的准备,事情真正在她们眼前上演的时候,心里还是忍不住的难过,酸酸的、胀胀的苦涩的想哭。
这一切在父亲给她们夹鱼的那一刻,心又变得暖暖起来,嫉妒和吃醋瞬间退去,就像父亲说的,人心都是偏的,就连人的心脏都长在左边,做不到公平。
特别是后来父亲默默给她们夹鸡肉时,那搞怪的眨眼睛,简直辣眼睛,那哪是眨眼睛,根本就是眼睛抽筋了,不忍直视。
瞬间心情变得好了起来。
第47章
出了元宵, 繁冗的走门串户走亲戚终于消停了。
随着春天的到来, 大地全面积的绿化,暖洋洋的太阳使得赵国生从身体到心灵都焕然一新, 整个人都精神起来了。
南方的春天, 最大的变化莫过于绵绵不绝的春雨以及早晨和傍晚的强烈温差。
或许今天阳光明媚,春风万里,清新的空气柔和温暖的太阳,明天说不准就春雨绵绵, 没完没了的无所顾忌, 即使这样也抵挡不了春天的步伐。
一年之计在于春, 一日之计在于晨。
春天,万物复苏, 赵国生亦是如此, 像一条冬眠的蛇,要苏醒, 开始活动,不再窝在家里不出门槛了。
“兰秀,我去山上砍柴去了。”赵国生清冷的声音被太阳渲染的有丝暖意, 淡淡的说。
“知道了”刘兰秀毫不在意的应到,继续清洗着床单被套,头也没回的摆摆手。
八零的农村还用不起煤炭,家中做菜煮饭烧水等燃烧媒介都是柴火, 包括冬天抗寒都是烧柴火取暖, 一年中柴火需求量最大的时候就是冬天。
农村人喜欢春秋两个季节上山砍柴, 一个是天气好,温度适中,砍了柴火比较容易晾干且不会像夏天那样暴晒过度,二个还是气候温度问题,冬夏季节不适合上山劳作,夏天热的不想动,冬天冷的不想出门。
往往度过冬天,谁家也没有柴火剩余。
更不用说赵国生家了,七口之家,人口众多,耗柴火量大,每年入冬前就得准备囤积大量柴火过冬,每每预备的再多,一个冬天过去,所剩无几。
这就是,有的多,用的也多,相对的。
淡淡的春风,携着阳光款款而来,赵国生有种‘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淡看天边云卷云舒’的惬意,肩上扛着光秃秃的扁担,脚步轻盈的走在乡间道路上。
三三两两,或是三五成群的结伴同行,清淡的笑容迷漫在赵国生一行人的脸上,简单又快乐,满足又幸福。 ↑返回顶部↑
管他呢,只要能变聪明,多吃鱼就对了,赵母三下五除二的干净利索的快速把饭桌上鱼碗里的鱼全部均匀的夹到三个孙子碗里。
赵母暗暗的在心里想着,既然吃鱼能使人变得更聪明,那么以后要多送点鱼过来给她孙子吃。
直到多年后,两个孙子和一个孙女都考上大学了,赵母到处跟人说,这都是吃她老伴捉的鱼的原因。
赵国生:“……”他好像说错话,或者说帮倒忙了?
明明是想着安慰两个女儿,现在可好,情况跟复杂,更尴尬了。
看着空空如也饭桌上的装鱼的菜碗,刘兰秀正准备夹块鱼吃,半举在空中的筷子硬生生的换了个角度,夹了块鸭肉吃。
这事情能怪谁?刘兰秀把这一切都算在赵国生头上,背着赵父赵母看不见的方向恶狠狠的瞪了赵国生一眼。
赵国生:“……”呵呵,怪他?
为了挽救点什么,赵国生不死心的又给两个女儿一人夹了块鸡肉,这下说聪明了,什么都不说,偷偷的向他们眨眼睛示意她们快吃。
明明知道爷爷奶奶重男轻女,早做好心里不在乎的准备,事情真正在她们眼前上演的时候,心里还是忍不住的难过,酸酸的、胀胀的苦涩的想哭。
这一切在父亲给她们夹鱼的那一刻,心又变得暖暖起来,嫉妒和吃醋瞬间退去,就像父亲说的,人心都是偏的,就连人的心脏都长在左边,做不到公平。
特别是后来父亲默默给她们夹鸡肉时,那搞怪的眨眼睛,简直辣眼睛,那哪是眨眼睛,根本就是眼睛抽筋了,不忍直视。
瞬间心情变得好了起来。
第47章
出了元宵, 繁冗的走门串户走亲戚终于消停了。
随着春天的到来, 大地全面积的绿化,暖洋洋的太阳使得赵国生从身体到心灵都焕然一新, 整个人都精神起来了。
南方的春天, 最大的变化莫过于绵绵不绝的春雨以及早晨和傍晚的强烈温差。
或许今天阳光明媚,春风万里,清新的空气柔和温暖的太阳,明天说不准就春雨绵绵, 没完没了的无所顾忌, 即使这样也抵挡不了春天的步伐。
一年之计在于春, 一日之计在于晨。
春天,万物复苏, 赵国生亦是如此, 像一条冬眠的蛇,要苏醒, 开始活动,不再窝在家里不出门槛了。
“兰秀,我去山上砍柴去了。”赵国生清冷的声音被太阳渲染的有丝暖意, 淡淡的说。
“知道了”刘兰秀毫不在意的应到,继续清洗着床单被套,头也没回的摆摆手。
八零的农村还用不起煤炭,家中做菜煮饭烧水等燃烧媒介都是柴火, 包括冬天抗寒都是烧柴火取暖, 一年中柴火需求量最大的时候就是冬天。
农村人喜欢春秋两个季节上山砍柴, 一个是天气好,温度适中,砍了柴火比较容易晾干且不会像夏天那样暴晒过度,二个还是气候温度问题,冬夏季节不适合上山劳作,夏天热的不想动,冬天冷的不想出门。
往往度过冬天,谁家也没有柴火剩余。
更不用说赵国生家了,七口之家,人口众多,耗柴火量大,每年入冬前就得准备囤积大量柴火过冬,每每预备的再多,一个冬天过去,所剩无几。
这就是,有的多,用的也多,相对的。
淡淡的春风,携着阳光款款而来,赵国生有种‘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淡看天边云卷云舒’的惬意,肩上扛着光秃秃的扁担,脚步轻盈的走在乡间道路上。
三三两两,或是三五成群的结伴同行,清淡的笑容迷漫在赵国生一行人的脸上,简单又快乐,满足又幸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