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节(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按照答辩顺序,每个团队都依工作人员的安排,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安静地听其他团队进行答辩,想和队友讨论的时候,都会尽量压低声音,或者干脆写字交流。
  这是礼貌,也是对比赛对手的尊重,更是一种素质。
  能进入第三轮评审的论文,都是经过了前两轮审核,质量不错的,明夏也听到了许多有意思的想法。
  其中,就在她前面的那组关于《在平移素数数列中的无平方因子数》的答辩,最让明夏觉得眼前一亮。
  这是费马发现的一个定理,一个素数能表为4n-1的数,可表为两个数的平方和,但4n 1的数就不能表为两个平方和的形式。这个团队答辩人也在论文中全面阐述了,通过对整数的观察,发现问题并论证与探索的过程,逻辑清晰,吸引了明夏的注意力。
  “我刚刚来的时候,听走廊上有人在聊他。这个答辩人是金陵附中的,学霸,叫王耀,才16岁就已经把本科数学都学完了。他数学很好,但因为参加了‘成邱宇数学奖’,没有精力准备hmo,就打算明年参加。”见明夏对他的论文答辩很感兴趣,吴琪琪小声说道。
  金陵附中?
  明夏愣了一下。
  曹璐璐好像打算考这所学校。
  看来,明年的hmo,这所学校要出风头了。
  “第六组,论文题目:《广义(w′)性质的一个注记》,团队:明夏、吴琪琪、王飞,请团队答辩人上台。”
  终于,轮到明夏这组了。
  作为答辩人,明夏走上了讲台,调整了一下话筒的高低,便开始了自己的演讲。
  之前,明夏说,她看过有硕士的学位论文写(w′)性质,但也正如曹璐璐所言,她也看到过有博士研究(w′)性质。
  但本科生,写论文研究这个的并不多,更遑论是这个只面向全世界中学生的比赛了。
  因此,看到明夏团队的论文时,几个负责第三轮评审的评委就眼睛一亮,暗暗期待她的答辩会是什么样。
  第三轮评审模仿总决赛,要求辩论全程用英语完成。
  明夏是“希望之光”英语风采大赛的全国总决赛冠军,英语水平自然没问题,流畅地将自己论文的内容先进行了总结,然后借助ppt,一一解释出来给评委听。
  坐在下面的评委,手中都有一份打印出来的他们团队的论文,听明夏的答辩,神情从开始的略有期待,腰背愈发挺直,甚至拧开笔盖,对照着论文,在旁边的空白处写着什么。
  三十分钟的答辩,二十分钟是答辩人自己对照着ppt进行演讲,剩余十分钟则由评委老师们用来问答。
  问答环节,坐中间的那个上了年龄的老师拿起话筒,低下头,干瘦的手指在他面前摊开的那份论文上被划了两道线的地方。
  他问明夏:“我的博士论文写的就是这个(w′)性质,看过许多相关资料,算是比较了解这个理论。但我看了你的论文,也听了你的答辩,你第三节的摄动,有一个推论是新的,考虑的也是我没在其他论文中看到的一个方面,这是怎么想到的?”
  明夏有些茫然,直白地回答:“i think this is an easy aspect to consider.(我认为这个方面很容易就可以考虑到。)”
  老师:……
  反应过来自己不应该这么答,明夏便又赶紧补充自己的“辛苦过程”。
  “其实是在看一篇论文,关于单值延拓性质的摄动……”
  明夏的回答,评委老师们都非常满意。
  这种比赛,大家心中有数,上去答辩的肯定是对论文贡献最大、掌握最全的那个人,评委也不会特意为难团队的其他人,只会问比较基本的几个问题,确定他们也是理解这篇论文并且懂得其中理论的即可。
  比如,王飞被问了“peter-weyl theorem”,即“彼得-外尔定理”,这个理论的内容是什么,以及论文中是如何围绕这个的另一变形“(w′)性质”展开的。
  这些都是明夏昨天下午教他时,猜的几个题。王飞的英语水平还不足以直接用来进行论文的答辩,便上了讲台,借助旁边的手写板,缓慢但尽量不听起来那么磕绊地给出了答案。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