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节(3 / 4)
走前门的副统领倒是一路畅通无阻,但是他进宫的机会比较少,平素也对业务不大热忱,对宫中地图十分生疏,虽然听出来戴权的声音,想往大明宫过去,但短时间之内很难找到捷径,只得指挥着部下四处东奔西走,基本上所过之处皆闹得鸡飞狗跳,本来不知道宫里出事儿了的娘娘、皇子、公主们现在也全知道了。
有公主的娘娘们和没有生育的妃子们想的都是逃跑,有皇子的娘娘们则都在力争保住儿子小命的前提下畅想浑水摸鱼。
皇子之中有头脑的,比如三皇子,还试图去打探究竟发生了什么,是逼宫啊,还是政变呢,还是刺杀,然后根据反馈消息制定下一步计划。
比较没有头脑的,例如大皇子,只想着飞奔到乾清宫把玉玺抄在手里,忙不迭的就想代天子发号司令。
身为嫡子的二皇子当然不可能让长子专美于前,于是,双方在通往乾清宫的必经要塞——乾清门处短兵相接,一言不合直接开战,打了个不亦乐乎。
走前门的副统领被迷宫似的地形闹得心烦意乱,跌跌撞撞,饱受无数宫妃婢女们的尖叫折磨以后才摸到乾清门口,却又被两个缺心眼的皇子堵个正着,都嚷着自己是正统,让副统领赶紧“清君侧”。
前门副统领大怒:“除了我们统领的命令,老子谁的话也不听,管你们是哪个皇子呢,速速让出一条道路来,否则都按逼宫弑君论,若是反抗,就别怪我们一个不小心失手砍错了,各位爷们多担待。”说罢,率先拔剑直至前方,身后几百上千名禁军也跟着“哐啷啷”拔出长剑,握在手上,跟地面形成尖锐夹角,怒指敌人。
大皇子气得破口大骂,还想摆天之骄子的威风。二皇子就要识时务多了,让老大顶在前面,自己退后一半,既不肯放过到手的机会,又怕禁军们真的动手,当皇帝的前提也得是能保住自己的命不是。他决定想看看禁军们对大皇子的态度,以此来判断是装还是跑。
走后门的副统领就简单多了,摆开阵仗,三下五除二拿下了一群落荒而逃的御前侍卫,没等逼问,带刀统领便忙不迭的把所见所闻都描述了一遍。后门副统领是宁珊的忠实拥护者,一听说自家统领身陷危险之中,一脚把御前侍卫踹趴下,指着痛骂:“我们统领若有什么闪失,老子带人灭了你们御前侍卫。”骂毕,风风火火踩着御前侍卫们宽阔的脊背跑掉了。
御前侍卫们也都非常委屈,相互搀扶着爬起来,抱怨道:“谁愿意跟宁将军为敌啊,大半个兴朝的兵力都在宁将军麾下,真跟他对上了,还不被那群兵痞子从南到北的追杀到永无安宁?”
被踩得像只惨遭车轮碾压的青蛙一般的带刀统领慢慢爬起来,咳嗽着道:“这么说,兄弟们意见一致,都不预备参与今日的宫变?那咱们尽早出宫去吧,横竖也打不过禁军,就别象征性的抵抗了。要是脚程够快,说不定还能赶在宵禁前出京呢。”
侍卫们纷纷点头,他们这群人本来就是装饰作用大于实用价值,除了轮班值夜,防止有脑袋不清楚的刺客爬墙进宫,基本没有别的业务。若真的发生宫变,救驾主要还是靠禁军;倘若有反动势力冲击京城,该出面的就是京营。基本上,只要不是有荆轲那样的勇士不远万里前来当殿刺杀,御前侍卫们是没有多少工作要做的。
守门的也是御前侍卫,相当听统领的话,连个为什么都没问就开门放人,等兄弟们陆陆续续出去了,自己横刀殿后,迈着矫健的小快步也跟着跑掉了——还没忘了从外面关上宫门。
没到宫禁时间就关闭了宫门是件很乍眼的事情,有机灵的大臣和宗室敏锐的发现了这一点,也都人心惶惶了。虽说目前的动乱还只限于后宫范围内,没有打扰到前朝,但大明宫中的御史言官跑出来找翰林学士拟旨却无法不被传的沸沸扬扬。没到一个时辰,三品以上大员们都知道了宁大将军将成为新一代仲父——自从管仲协助齐桓公称霸天下以后,这个称号就凌驾于皇帝之上了。
有殷勤的,自然就想跑去宁府道贺;跟宁珊政见不一的则想去死谏,求太上皇收回成命;更多的则是早有预感的无所谓者——就是不知道皇上能不能忍,众多皇子又会怎么折腾。一群大臣们各怀心思的还想等明日的早朝,却忽听外面又小内监跌跌撞撞的跑过来,叫的凄惨凌厉,仿佛是在说——逼宫?
逼宫!
大臣们全慌了,逃跑的姿态非常给权贵这个称呼跌份儿。从这里就可以看出两皇谁更得人心了,太上皇那里还有几个老臣,在犹豫着要不要冒死跑回去救驾;但是担心皇上的就一个都没有了,包括他的岳父国丈爷和众多二阶岳父,例如吴贵妃之父,大理寺丞吴天佑等。
不过当第三队禁军持刀扛枪,喊打喊杀着围上来以后,大家都有志一同表示不参与皇室内部纠纷,愿意坐看风云变幻了。
分别摆平了御前侍卫,皇子和大臣们,禁军兵分三路,终于在大明宫胜利会师了。
彼时,大明宫中宫门顿开,皇上被戴权一头撞落台阶,生死不知;
太上皇血流成河,也是出气多入气少了;
去找太医的则迟迟没有回来,不知道是自己跑了呢,还是在路上被乱兵砍了;
宁珊已经打倒了大半内宫司的武功太监,正和仅剩的两个在周旋。取胜已然在望,但一想到打赢了之后要面对的混乱局面,宁珊不由有些消极怠工,动作也放慢了,开始边打边思考地上那两个要怎么处理。
禁军们围过来看到的就是这样的一幕——他们敬爱的统领步履蹒跚,困顿疲劳,却仍然顽强奋战,禁军们热血上涌,齐齐一声大喊:“杀——”挥刀持剑冲了上来。
宁珊只是眨了一下眼睛,就发现找不见对手了——禁军们没劈没砍,冲上前一人一脚就把内宫司辛苦培养出的武功太监都踩到地上了。
后门副统领摔下剑,单膝跪地,抱拳请罪道:“末将等来迟,让将军受苦了。”戴权抱着太上皇瘫坐在一边,瞠目结舌,这种时候难道不应该对太上皇请罪,说救驾来迟吗?
裘世安则跪在皇上身边,试图叫醒主子——这不管是负隅顽抗还是痛哭请罪,总得先醒过来再说啊。但皇上也不知道是真的被撞晕了,还是没有勇气面对这样的后果,反正任凭裘世安怎么叫,就是不起来。
这时,前门副统领终于看清了局面,惊叫道:“两身龙袍?这,这算怎么回事?皇上和太上皇都……都受伤了?敌人是谁?”
宁珊摘下头盔,抱在怀里,郁闷道:“皇上把太上皇捅穿了,太上皇把皇上砸下台阶摔晕了,去请太医的不知道走到哪儿了,这两位还能活多久也说不准了。”至于砸晕皇上的主力是戴权而不是当时已经强弩之末的太上皇就不用说的太详细了,反正这样总结最精辟又直接表明因果。
前门副统领和后门副统领均眼巴巴的望着宁珊,脸上明晃晃的写着同一个问题——“两皇相争,两败俱伤,那我们到底护谁的驾?” ↑返回顶部↑
有公主的娘娘们和没有生育的妃子们想的都是逃跑,有皇子的娘娘们则都在力争保住儿子小命的前提下畅想浑水摸鱼。
皇子之中有头脑的,比如三皇子,还试图去打探究竟发生了什么,是逼宫啊,还是政变呢,还是刺杀,然后根据反馈消息制定下一步计划。
比较没有头脑的,例如大皇子,只想着飞奔到乾清宫把玉玺抄在手里,忙不迭的就想代天子发号司令。
身为嫡子的二皇子当然不可能让长子专美于前,于是,双方在通往乾清宫的必经要塞——乾清门处短兵相接,一言不合直接开战,打了个不亦乐乎。
走前门的副统领被迷宫似的地形闹得心烦意乱,跌跌撞撞,饱受无数宫妃婢女们的尖叫折磨以后才摸到乾清门口,却又被两个缺心眼的皇子堵个正着,都嚷着自己是正统,让副统领赶紧“清君侧”。
前门副统领大怒:“除了我们统领的命令,老子谁的话也不听,管你们是哪个皇子呢,速速让出一条道路来,否则都按逼宫弑君论,若是反抗,就别怪我们一个不小心失手砍错了,各位爷们多担待。”说罢,率先拔剑直至前方,身后几百上千名禁军也跟着“哐啷啷”拔出长剑,握在手上,跟地面形成尖锐夹角,怒指敌人。
大皇子气得破口大骂,还想摆天之骄子的威风。二皇子就要识时务多了,让老大顶在前面,自己退后一半,既不肯放过到手的机会,又怕禁军们真的动手,当皇帝的前提也得是能保住自己的命不是。他决定想看看禁军们对大皇子的态度,以此来判断是装还是跑。
走后门的副统领就简单多了,摆开阵仗,三下五除二拿下了一群落荒而逃的御前侍卫,没等逼问,带刀统领便忙不迭的把所见所闻都描述了一遍。后门副统领是宁珊的忠实拥护者,一听说自家统领身陷危险之中,一脚把御前侍卫踹趴下,指着痛骂:“我们统领若有什么闪失,老子带人灭了你们御前侍卫。”骂毕,风风火火踩着御前侍卫们宽阔的脊背跑掉了。
御前侍卫们也都非常委屈,相互搀扶着爬起来,抱怨道:“谁愿意跟宁将军为敌啊,大半个兴朝的兵力都在宁将军麾下,真跟他对上了,还不被那群兵痞子从南到北的追杀到永无安宁?”
被踩得像只惨遭车轮碾压的青蛙一般的带刀统领慢慢爬起来,咳嗽着道:“这么说,兄弟们意见一致,都不预备参与今日的宫变?那咱们尽早出宫去吧,横竖也打不过禁军,就别象征性的抵抗了。要是脚程够快,说不定还能赶在宵禁前出京呢。”
侍卫们纷纷点头,他们这群人本来就是装饰作用大于实用价值,除了轮班值夜,防止有脑袋不清楚的刺客爬墙进宫,基本没有别的业务。若真的发生宫变,救驾主要还是靠禁军;倘若有反动势力冲击京城,该出面的就是京营。基本上,只要不是有荆轲那样的勇士不远万里前来当殿刺杀,御前侍卫们是没有多少工作要做的。
守门的也是御前侍卫,相当听统领的话,连个为什么都没问就开门放人,等兄弟们陆陆续续出去了,自己横刀殿后,迈着矫健的小快步也跟着跑掉了——还没忘了从外面关上宫门。
没到宫禁时间就关闭了宫门是件很乍眼的事情,有机灵的大臣和宗室敏锐的发现了这一点,也都人心惶惶了。虽说目前的动乱还只限于后宫范围内,没有打扰到前朝,但大明宫中的御史言官跑出来找翰林学士拟旨却无法不被传的沸沸扬扬。没到一个时辰,三品以上大员们都知道了宁大将军将成为新一代仲父——自从管仲协助齐桓公称霸天下以后,这个称号就凌驾于皇帝之上了。
有殷勤的,自然就想跑去宁府道贺;跟宁珊政见不一的则想去死谏,求太上皇收回成命;更多的则是早有预感的无所谓者——就是不知道皇上能不能忍,众多皇子又会怎么折腾。一群大臣们各怀心思的还想等明日的早朝,却忽听外面又小内监跌跌撞撞的跑过来,叫的凄惨凌厉,仿佛是在说——逼宫?
逼宫!
大臣们全慌了,逃跑的姿态非常给权贵这个称呼跌份儿。从这里就可以看出两皇谁更得人心了,太上皇那里还有几个老臣,在犹豫着要不要冒死跑回去救驾;但是担心皇上的就一个都没有了,包括他的岳父国丈爷和众多二阶岳父,例如吴贵妃之父,大理寺丞吴天佑等。
不过当第三队禁军持刀扛枪,喊打喊杀着围上来以后,大家都有志一同表示不参与皇室内部纠纷,愿意坐看风云变幻了。
分别摆平了御前侍卫,皇子和大臣们,禁军兵分三路,终于在大明宫胜利会师了。
彼时,大明宫中宫门顿开,皇上被戴权一头撞落台阶,生死不知;
太上皇血流成河,也是出气多入气少了;
去找太医的则迟迟没有回来,不知道是自己跑了呢,还是在路上被乱兵砍了;
宁珊已经打倒了大半内宫司的武功太监,正和仅剩的两个在周旋。取胜已然在望,但一想到打赢了之后要面对的混乱局面,宁珊不由有些消极怠工,动作也放慢了,开始边打边思考地上那两个要怎么处理。
禁军们围过来看到的就是这样的一幕——他们敬爱的统领步履蹒跚,困顿疲劳,却仍然顽强奋战,禁军们热血上涌,齐齐一声大喊:“杀——”挥刀持剑冲了上来。
宁珊只是眨了一下眼睛,就发现找不见对手了——禁军们没劈没砍,冲上前一人一脚就把内宫司辛苦培养出的武功太监都踩到地上了。
后门副统领摔下剑,单膝跪地,抱拳请罪道:“末将等来迟,让将军受苦了。”戴权抱着太上皇瘫坐在一边,瞠目结舌,这种时候难道不应该对太上皇请罪,说救驾来迟吗?
裘世安则跪在皇上身边,试图叫醒主子——这不管是负隅顽抗还是痛哭请罪,总得先醒过来再说啊。但皇上也不知道是真的被撞晕了,还是没有勇气面对这样的后果,反正任凭裘世安怎么叫,就是不起来。
这时,前门副统领终于看清了局面,惊叫道:“两身龙袍?这,这算怎么回事?皇上和太上皇都……都受伤了?敌人是谁?”
宁珊摘下头盔,抱在怀里,郁闷道:“皇上把太上皇捅穿了,太上皇把皇上砸下台阶摔晕了,去请太医的不知道走到哪儿了,这两位还能活多久也说不准了。”至于砸晕皇上的主力是戴权而不是当时已经强弩之末的太上皇就不用说的太详细了,反正这样总结最精辟又直接表明因果。
前门副统领和后门副统领均眼巴巴的望着宁珊,脸上明晃晃的写着同一个问题——“两皇相争,两败俱伤,那我们到底护谁的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