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节(2 / 4)
能正大光明谁也不爱躲躲藏藏,于是,一半人转行做了御前侍卫,剩下的都分散到各处给皇族做贴身护卫了,贾赦作为太上皇,分到的最多,他为人懒散又好说话,跟着他的侍卫简直清闲到长毛,但月俸极高,导致这批人对太上皇的忠心度与日俱增,如今基本到了言出令随的程度。
于是,贾赦话音才落,贾敬已经被打包扛起塞进了龙辇,不等敬大道长回过神来,外头已然起轿,一摇一摆的朝皇城进发。
龙辇里除了贴身伺候的裘世安再没有旁人,忍耐力达到极限的敬道长扑上去,先是一脚把裘大公公踢出门,接着撸胳膊挽袖子就一跃而起,怒揍太上皇。贾蓉和贾蔷骑马陪在两侧,只看到厚实且隔音的轿子一阵剧烈颤动,裘公公像一颗真的球一样圆润的滚出来,随后传出隐隐约约变了调儿的哼唧声,都觉双股战栗,不敢猜测里面究竟发生了什么。
第232章 元宵夜宴
太上皇的御驾进了宫门就直扑宁寿宫, 随即,邢夫人被赶出来,宁寿宫大门关闭,皇帝在凤仪宫小憩才醒就接到消息,说太上皇请了国师道长回来秉烛夜谈,让大家没事儿别去打扰。
宁珊从善如流吩咐各宫都绕着宁寿宫走, 各宫均听命行事, 于是, 可怜的作死小能手太上皇陛下直到正月十五才再次出现在人前,略鼻青脸肿。
惜春听说亲爹入了宫, 还谨守礼仪想去请安,迎春拉住她道:“敬大伯和父皇多年不曾相见,必定有许多要紧话儿说, 你略等等,待敬大伯叫你了再过去方好。”惜春对这个亲爹没多少概念,想过去请安也不过是为了不被人挑理, 如今迎春既然不叫她去,她也就顺水推舟的假装没这回事儿了。
过了初八, 宝琴回宫复命, 换宝钗出宫还家。
黛玉见众姐妹都有父母亲长,可以共叙天伦, 唯有自己孑然一身, 不免又暗自垂泪一回, 大冬日里头伤春悲秋的可耗精神, 娇弱的康平郡主毫不意外的又倒下了,太医们不得不放弃过年,轮流入宫值守。
将将到了十五,贾赦的脸也能见人了,黛玉也能坐起身来了,便连璎华和小公主都结实些了,宁珊早起宴过群臣之后来了兴致,命人在暖阁里摆酒,算是回了贾赦大年初一摆家宴的礼。
贾敬不肯过来,自称方外之人,素不茹酒,不好入席,其实是因为跟贾赦对打的头角峥嵘不好见人——毕竟他打贾赦还算有分寸的避开了脸,但贾赦还手就是一顿王八拳乱抡,根本不管打的是哪里。
贾赦的脸看着倒是还好,可是一坐椅子就嚷嚷屁股疼,迎春连着给他换了三四回座垫都不管用,最后只得命人抬了一张透雕夔龙护屏矮足短榻,靠背引枕皮褥俱全,榻上一头又设一个极轻巧洋漆描金小几,几上放着茶吊、茶碗、漱盂、洋巾之类、又摆上果盘,贾赦就在榻上歪着看戏,裘世安忽左忽右的围着伺候,很是主仆相得。
过了一会儿,又叫了一个眉清目秀的小太监过来,让坐在榻上,拿美人拳捶腿。小太监不敢坐,跪在塌边,宁珊一看眼皮就直跳,这两人的姿势合在一块活像死了老爹的孝子在守灵堂。然而贾赦丝毫不觉,还自得其乐的很,宁珊也就不发表意见了,扭头去看台上的小戏,眼不见心不烦。
畅音阁上正卖力表演的戏班子乃是京中名角倍出的一个当红班子,工部左侍郎提议的,他过去跟贾赦关系不错,知道贾赦爱听戏,特地听遍了京中的班子才选出最好的一个推荐给贾赦。这还是皇宫建成以来头一个入宫表演的平民戏班,前朝有升平署专管宫廷戏曲排练、演出等活动,主要由太监艺人承差,最多的时候里面养了近千名太监伶人。
不过宁珊登基以后就把升平署解散了,那些太监除了自愿留在宫中伺候的,其余的也都赐金还家了。但是他疏忽了宫廷宴饮需要舞乐助兴,初一的宫廷鼓乐都是经由内务府提醒临时召集起来的。如今家宴不需要那么盛大的场面,想找个小戏班听戏都没有,只得去外面叫一个。这个班子初次被叫到宫中来表演,既兴奋又恐慌,唯恐被嫌不卖力气,一概唱念做打无不花十二分的精力。宁珊其实不怎么看得懂戏的,不过大年下的又没有其他玩乐,也只能听戏了。
贾赦倒是听得摇头晃脑,还不时跟着打拍子和曲子,一脸兴致盎然。璎华也是听不懂戏的,跟邢夫人两个坐在一边低声聊天。迎春和惜春也有一眼没一眼的随意看着,大部分时间都是凑在一处悄声说话,黛玉一脸落寞的看着角落,不知道又想起什么伤心事了,宁珊左右看看,觉得气氛不佳简直要赶超贾赦的家宴了,顿时叹了一口气:“这个年是怎么过的呢,怎么人人都没多大兴致,早知如此,不如不改规矩,照旧歇五天就上朝算了。”
贾赦急忙半坐起来:“别啊,金口玉言,哪能才改的规矩立马又改回来?再说,多放几天假满朝文武都感激你不是?”
宁珊指着一桌子心不在焉的人道:“你瞧瞧这气氛,有什么意思?”
贾赦急忙一拍桌子:“都说什么小话儿呢?看戏!”众人急忙坐直,开始鼓掌:“好戏,赏!”下面守着的小太监们不知究竟,听楼上一叠声的喊赏,早已每人手下抄起一个簸箩,跑上去向桌上的散钱堆舀一簸箩,走出来向戏台说:“太上皇和皇帝皇后宣赏。”说着,七手八脚向台上一撒,只听豁啷啷满台的钱响。
这动静把众人的精力都拉回来了,接下来各人点戏,均十分用心,因着贾赦喜欢热闹戏文,以邢夫人为首,下到王熙凤、迎春、黛玉,全点了谑笑科诨的戏,其中少不了《西游记》和《水浒传》,凤姐儿还点了《刘二当衣》,越发热闹。倒是贾赦点了一出《将军令》,一看就是巴结大儿子的,众人都笑笑,不说话。
轮到宁珊点戏,他随手指了一出《西厢记》,众人都暗暗称奇,璎华本来推了戏折子说不点的,见宁珊都点了,便也接过来,细细翻看一回,点了一套《灯月圆》,正合佳节时令。这一下,气氛算是活跃开了。
黛玉见状,难得起了兴致,主动提议要做灯谜来猜,宁珊笑允,黛玉当即便做了一首绝佳的五言诗,众人都猜不到,唯有宁珊想了一会儿说出答案来,黛玉笑着给他敬了一杯酒,更难得的是自己还陪了一杯。
贾赦也凑热闹,做了一首打油诗,人人一听就知道谜底,但为了维护他的面子都假装猜错,让贾赦好一番得意,最后还是不懂委婉的惜春见哥哥姐姐们连这么简单的谜面都猜不对,急的跺脚插口说了才终结了贾赦的莫名自豪。期间,宁珊对自己钦点的戏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直半揽着璎华给她讲解《西厢记》的内容,贾琏认真旁听,都婉转避开了贾赦的得瑟。
随后众人一一作了谜面,多是些符合节气时令或者吉祥如意的东西,有的好猜,有的颇费脑筋,一晚上算下来,贾赦和黛玉猜的最多,竟然齐平,宁珊偷偷对璎华道:“幸亏咱们没去掺合,不然为了让傻爹跟玉儿并驾齐驱,不知道要费多少脑子呢。”一个不留神,把对贾赦的“爱称”秃噜出来,璎华暗自发笑,急忙假装用帕子擦嘴,憋回去了。
黛玉才高是尽人皆知的,贾赦胡抢了一晚上发言权,不料竟然和黛玉平齐,顿时高兴的忘乎所以,迎春拉着他衣袖催道:“父皇,你没给妹妹赏呢。”贾赦随口道:“我也是状元,谁给我了?”宁珊扭头假装没听见,这个“状元”水分太大,真赏了他绝对会对不起恩科选拔的三鼎甲。
独孤皇朝初建,大赦天下和大开恩科是两项必备的活动,去年秋天前该赦的人都赦了,该考试的也都进了考房了,如今过完年,也该准备春闱和殿试了。
殿试的题目宁珊早已想好了,就以秋天那场战争为引子,视察各地学子的看法,他希望能找出一个或者几个和自己有相同观念——即开放两地贸易,削弱蛮族侵犯念想——的学子,然后以此为开端,实现自己“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最高理想。不过春闱该怎么考,他就全权推给三师并吏部去决定了。
一般春闱都是翰林院的大学士们主管,吏部还是第一次插手科举,各个都很与有荣焉,无比卖力。考题很快就拟好呈了上来,三套试卷恭请陛下阅览,宁珊看完后略有些失望,他授意吏部出题是希望他们可以把官员审查制度进一步完善,并以此为基础,开发适当的官员选举标准,但是吏部初次接手科举,小心谨慎太过,只是生硬的模仿了过去翰林院的做法,出的题也没超出八股的范畴,更有若干颂圣之意,偶有别出心裁的也不过是以文武地位高下为题,但在宁珊看来,这除了能引发口舌之争并没有多大实际意义。
最后,春闱的试题是贾赦决定的,那晚猜灯谜夺魁以后贾赦就一直闹着让宁珊给他发奖,宁珊被闹得头昏脑涨,索性把自己没瞧中的三套试题都扔给他,让他去选一个,然后把这届学子奖励给太上皇做大天子门生——皇帝亲自监考的殿试,被取中者叫天子门生,那太上皇择题考中的自然就该是太上皇的门生了,贾赦觉得老天子很难听,上字又容易引发骚乱,故而选了一个大天子的称号,宁珊表示懒得跟他计较。
第233章 上皇巡考 ↑返回顶部↑
于是,贾赦话音才落,贾敬已经被打包扛起塞进了龙辇,不等敬大道长回过神来,外头已然起轿,一摇一摆的朝皇城进发。
龙辇里除了贴身伺候的裘世安再没有旁人,忍耐力达到极限的敬道长扑上去,先是一脚把裘大公公踢出门,接着撸胳膊挽袖子就一跃而起,怒揍太上皇。贾蓉和贾蔷骑马陪在两侧,只看到厚实且隔音的轿子一阵剧烈颤动,裘公公像一颗真的球一样圆润的滚出来,随后传出隐隐约约变了调儿的哼唧声,都觉双股战栗,不敢猜测里面究竟发生了什么。
第232章 元宵夜宴
太上皇的御驾进了宫门就直扑宁寿宫, 随即,邢夫人被赶出来,宁寿宫大门关闭,皇帝在凤仪宫小憩才醒就接到消息,说太上皇请了国师道长回来秉烛夜谈,让大家没事儿别去打扰。
宁珊从善如流吩咐各宫都绕着宁寿宫走, 各宫均听命行事, 于是, 可怜的作死小能手太上皇陛下直到正月十五才再次出现在人前,略鼻青脸肿。
惜春听说亲爹入了宫, 还谨守礼仪想去请安,迎春拉住她道:“敬大伯和父皇多年不曾相见,必定有许多要紧话儿说, 你略等等,待敬大伯叫你了再过去方好。”惜春对这个亲爹没多少概念,想过去请安也不过是为了不被人挑理, 如今迎春既然不叫她去,她也就顺水推舟的假装没这回事儿了。
过了初八, 宝琴回宫复命, 换宝钗出宫还家。
黛玉见众姐妹都有父母亲长,可以共叙天伦, 唯有自己孑然一身, 不免又暗自垂泪一回, 大冬日里头伤春悲秋的可耗精神, 娇弱的康平郡主毫不意外的又倒下了,太医们不得不放弃过年,轮流入宫值守。
将将到了十五,贾赦的脸也能见人了,黛玉也能坐起身来了,便连璎华和小公主都结实些了,宁珊早起宴过群臣之后来了兴致,命人在暖阁里摆酒,算是回了贾赦大年初一摆家宴的礼。
贾敬不肯过来,自称方外之人,素不茹酒,不好入席,其实是因为跟贾赦对打的头角峥嵘不好见人——毕竟他打贾赦还算有分寸的避开了脸,但贾赦还手就是一顿王八拳乱抡,根本不管打的是哪里。
贾赦的脸看着倒是还好,可是一坐椅子就嚷嚷屁股疼,迎春连着给他换了三四回座垫都不管用,最后只得命人抬了一张透雕夔龙护屏矮足短榻,靠背引枕皮褥俱全,榻上一头又设一个极轻巧洋漆描金小几,几上放着茶吊、茶碗、漱盂、洋巾之类、又摆上果盘,贾赦就在榻上歪着看戏,裘世安忽左忽右的围着伺候,很是主仆相得。
过了一会儿,又叫了一个眉清目秀的小太监过来,让坐在榻上,拿美人拳捶腿。小太监不敢坐,跪在塌边,宁珊一看眼皮就直跳,这两人的姿势合在一块活像死了老爹的孝子在守灵堂。然而贾赦丝毫不觉,还自得其乐的很,宁珊也就不发表意见了,扭头去看台上的小戏,眼不见心不烦。
畅音阁上正卖力表演的戏班子乃是京中名角倍出的一个当红班子,工部左侍郎提议的,他过去跟贾赦关系不错,知道贾赦爱听戏,特地听遍了京中的班子才选出最好的一个推荐给贾赦。这还是皇宫建成以来头一个入宫表演的平民戏班,前朝有升平署专管宫廷戏曲排练、演出等活动,主要由太监艺人承差,最多的时候里面养了近千名太监伶人。
不过宁珊登基以后就把升平署解散了,那些太监除了自愿留在宫中伺候的,其余的也都赐金还家了。但是他疏忽了宫廷宴饮需要舞乐助兴,初一的宫廷鼓乐都是经由内务府提醒临时召集起来的。如今家宴不需要那么盛大的场面,想找个小戏班听戏都没有,只得去外面叫一个。这个班子初次被叫到宫中来表演,既兴奋又恐慌,唯恐被嫌不卖力气,一概唱念做打无不花十二分的精力。宁珊其实不怎么看得懂戏的,不过大年下的又没有其他玩乐,也只能听戏了。
贾赦倒是听得摇头晃脑,还不时跟着打拍子和曲子,一脸兴致盎然。璎华也是听不懂戏的,跟邢夫人两个坐在一边低声聊天。迎春和惜春也有一眼没一眼的随意看着,大部分时间都是凑在一处悄声说话,黛玉一脸落寞的看着角落,不知道又想起什么伤心事了,宁珊左右看看,觉得气氛不佳简直要赶超贾赦的家宴了,顿时叹了一口气:“这个年是怎么过的呢,怎么人人都没多大兴致,早知如此,不如不改规矩,照旧歇五天就上朝算了。”
贾赦急忙半坐起来:“别啊,金口玉言,哪能才改的规矩立马又改回来?再说,多放几天假满朝文武都感激你不是?”
宁珊指着一桌子心不在焉的人道:“你瞧瞧这气氛,有什么意思?”
贾赦急忙一拍桌子:“都说什么小话儿呢?看戏!”众人急忙坐直,开始鼓掌:“好戏,赏!”下面守着的小太监们不知究竟,听楼上一叠声的喊赏,早已每人手下抄起一个簸箩,跑上去向桌上的散钱堆舀一簸箩,走出来向戏台说:“太上皇和皇帝皇后宣赏。”说着,七手八脚向台上一撒,只听豁啷啷满台的钱响。
这动静把众人的精力都拉回来了,接下来各人点戏,均十分用心,因着贾赦喜欢热闹戏文,以邢夫人为首,下到王熙凤、迎春、黛玉,全点了谑笑科诨的戏,其中少不了《西游记》和《水浒传》,凤姐儿还点了《刘二当衣》,越发热闹。倒是贾赦点了一出《将军令》,一看就是巴结大儿子的,众人都笑笑,不说话。
轮到宁珊点戏,他随手指了一出《西厢记》,众人都暗暗称奇,璎华本来推了戏折子说不点的,见宁珊都点了,便也接过来,细细翻看一回,点了一套《灯月圆》,正合佳节时令。这一下,气氛算是活跃开了。
黛玉见状,难得起了兴致,主动提议要做灯谜来猜,宁珊笑允,黛玉当即便做了一首绝佳的五言诗,众人都猜不到,唯有宁珊想了一会儿说出答案来,黛玉笑着给他敬了一杯酒,更难得的是自己还陪了一杯。
贾赦也凑热闹,做了一首打油诗,人人一听就知道谜底,但为了维护他的面子都假装猜错,让贾赦好一番得意,最后还是不懂委婉的惜春见哥哥姐姐们连这么简单的谜面都猜不对,急的跺脚插口说了才终结了贾赦的莫名自豪。期间,宁珊对自己钦点的戏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直半揽着璎华给她讲解《西厢记》的内容,贾琏认真旁听,都婉转避开了贾赦的得瑟。
随后众人一一作了谜面,多是些符合节气时令或者吉祥如意的东西,有的好猜,有的颇费脑筋,一晚上算下来,贾赦和黛玉猜的最多,竟然齐平,宁珊偷偷对璎华道:“幸亏咱们没去掺合,不然为了让傻爹跟玉儿并驾齐驱,不知道要费多少脑子呢。”一个不留神,把对贾赦的“爱称”秃噜出来,璎华暗自发笑,急忙假装用帕子擦嘴,憋回去了。
黛玉才高是尽人皆知的,贾赦胡抢了一晚上发言权,不料竟然和黛玉平齐,顿时高兴的忘乎所以,迎春拉着他衣袖催道:“父皇,你没给妹妹赏呢。”贾赦随口道:“我也是状元,谁给我了?”宁珊扭头假装没听见,这个“状元”水分太大,真赏了他绝对会对不起恩科选拔的三鼎甲。
独孤皇朝初建,大赦天下和大开恩科是两项必备的活动,去年秋天前该赦的人都赦了,该考试的也都进了考房了,如今过完年,也该准备春闱和殿试了。
殿试的题目宁珊早已想好了,就以秋天那场战争为引子,视察各地学子的看法,他希望能找出一个或者几个和自己有相同观念——即开放两地贸易,削弱蛮族侵犯念想——的学子,然后以此为开端,实现自己“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最高理想。不过春闱该怎么考,他就全权推给三师并吏部去决定了。
一般春闱都是翰林院的大学士们主管,吏部还是第一次插手科举,各个都很与有荣焉,无比卖力。考题很快就拟好呈了上来,三套试卷恭请陛下阅览,宁珊看完后略有些失望,他授意吏部出题是希望他们可以把官员审查制度进一步完善,并以此为基础,开发适当的官员选举标准,但是吏部初次接手科举,小心谨慎太过,只是生硬的模仿了过去翰林院的做法,出的题也没超出八股的范畴,更有若干颂圣之意,偶有别出心裁的也不过是以文武地位高下为题,但在宁珊看来,这除了能引发口舌之争并没有多大实际意义。
最后,春闱的试题是贾赦决定的,那晚猜灯谜夺魁以后贾赦就一直闹着让宁珊给他发奖,宁珊被闹得头昏脑涨,索性把自己没瞧中的三套试题都扔给他,让他去选一个,然后把这届学子奖励给太上皇做大天子门生——皇帝亲自监考的殿试,被取中者叫天子门生,那太上皇择题考中的自然就该是太上皇的门生了,贾赦觉得老天子很难听,上字又容易引发骚乱,故而选了一个大天子的称号,宁珊表示懒得跟他计较。
第233章 上皇巡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