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采访的主角当然是正康和孙大琴,一个是省劳模的丈夫,一个是省劳模的婆婆。
  按照记者的意思是想写劳模背后的男人和家庭。
  孙大琴有些犹豫,难道这些人不知道她儿子和刘芳名已经离婚了吗?
  这个女记者才二十来岁,梳着女干部的头发,身上的女性特征已经差不多可以忽视了,她义正言辞地道,“这是很大的荣誉,许多人求都求不来呢,我写这篇报导也是想让所有人都跟你们学,能在背后支持劳模的工作。如果刘芳名同志能当选全国劳模,你们家绝对能得先进家庭。”
  孙大琴和正康对视一眼。得先进?那他们岂不是要成为名人了。
  女记者又恭维了一句,“我听说你们支持劳模同志到省城棉纺厂工作。这位男同志还独自带着孩子。真是了不起!”
  女记者似乎没有察觉到两人的异常,拿出纸笔开始提问,“请问你和劳模同志是什么时候结的婚?”
  正康下意识地回答,“1962年”
  女记者点了下头,在本子上记了几笔 ,“你们的孩子是什么时候出生的?平时都是由谁带的呀?”
  正康这次倒是没有犹豫,回答的挺顺,“1965年,四岁之前是我娘带的,后来是我带的。”
  女记者赞赏地看了他一眼,“不错!你做得很好!女性同志不该只待在家里带孩子,应该多接触外面的世界。m主席也说了,妇女能顶半边天。”
  正康忙不迭地附和起来。
  他们在这边采访,钱淑兰被人提醒,也从养鸡厂走了进来。
  只是他们的堂屋两边立着两个拿枪的民兵,她被这两人拦在外面。
  其他人纷纷站在外面围观,听着里面三人的对话。
  女记者采访过后不忘点评,“感谢你们提供的资料,你们为劳模同志所做的一切都值得大家学习,也能为她加分,她有很大的概率会评上全国劳模。回去后我们一定会大力报导你们的事迹。”
  孙大琴挺了挺胸,“我们都是自愿的。”
  正康立刻附和一句,“对!我也为有这样的妻子而自豪。”
  钱淑兰满头黑线,这两人怎么回事?正康明明已经跟刘芳名离婚了,为什么他们还要以劳模家属自居?
  等三人走出来,钱淑兰朝着女记者握手,“你们刚刚的采访我也听到了,只是他们忘了说一件事儿,我孙子在三年前已经跟刘芳名同志离婚了。麻烦你们在报导上,别忘了把这事也给写上。”
  女记者脸色一变,显然没想到对方会这么不识实务。在来的时候,她就把这家打听清楚了,自然也知道这小两口已经离婚的事情。
  可她自认为,没人能禁得起这么大的诱惑。要知道如果家里出了个全国劳模,全家人都会跟着一起沾光。别人求都求不来的好事儿,除非他们是傻子才会往外推。
  事情也恰恰如她所料,男人和婆婆被她画的大饼诱惑住了,没有说出实情,可这个老太太居然跳出来。这老家伙该不会是个傻的吧?
  孙大琴和正康急得满头大汗,一个劲儿地给钱淑兰使眼色。
  钱淑兰却好似没有感觉,“小芳工作认真,我们全家都很骄傲。但两人因为孩子的教育问题争吵过无数回,所以离婚了。小芳为了替祖国做贡献,到省城棉纺厂上班,我们全家没有人责怪她,这也是为什么明明我孙子都跟她离婚了,还愿意给她料理后事的主要原因。”
  女记者脸色有点不好看,“就因为她不带孩子,你们就逼她离婚?”
  钱淑兰才不上她的当,“我们没有逼她。这是两人协商好的。我孙子如今还没有再婚呢。”
  女记者哼了一声,“既然如此,那你们家也没什么好报道的。告辞!”
  作者有话要说:那时候的荣誉相当厉害的。我记得有个报道,有个人会种红薯,出名之后,当了全国人民代表。
  ps:孙大琴另一个毛病,虚荣心。这次改造这个。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