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节(2 / 4)
年前,李明锦找了个时间带着两个弟弟去了一趟苏夫子的家里,苏夫子是李明锦一直非常尊重的一个人。虽在外游学的时间,一直与夫子保持书信联系,但是到底不便。夫子中举,自己也没有回来庆贺,这次回来,刚好去送年礼看望一下老师。
对于李明锦三兄弟的到来,苏夫子显然很高兴,特别是李明锦两年没见了,瞅着变化蛮大了,比以前更多了几分稳重,看来游历确实锻炼人,苏夫子很是欣慰。
“都坐,这次回来是要成亲了吧……呵呵。”被老师打趣了的李明锦,有点不好意思,忙辩解道:“夫子,哪里啊……是想回来看看……呵呵”
“呵呵,行啦,成家立业,天经地义,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想了想又问了问李明锦外面游历的事情。李明锦先说和夫子说了外面的见闻,后又谈了谈自己的看法。
当说到看到有的州府手段残酷的镇压手无寸铁的平民之时,李明锦声音低了低,苏夫子默然了一会轻声说了一句:“唉,虽君上圣明,但酷吏仍存,老百姓的日子依然不好过……”
这个话题有点沉重,一时之间几人都有点沉默,李明秀自听哥哥说道这些面上就十分的气愤,想了想出声道:“这个当官的简直太可恶了!”
见弟子嫉恶如仇的样子,苏夫子兴趣来了,忙问道:“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当然是要做一个为百姓请命的好官……”李明秀理所当然的回到。
“好!男儿当如此……”苏夫子对于爱徒的回答显然很满意,想了想又对三人道:“君子立世,当有所为,有所不为!不管以后你们三人做什么,要记住这句话!”
“知道了,夫子”三兄弟虚心的听着夫子的教诲。
苏夫子又问了李明锦接下来的打算,李明锦本来是想继续游学的,但是今年要成亲,刚成亲就出去也不好。所以决定还是安下心来继续读书吧,苏夫子的建议是去梓州府的学院去,毕竟学院里的夫子学问更高,学子们又都是要继续科考的秀才,聚在一起学习,更能有所益处。李明锦也觉得老师的建议甚好,表示成亲之后,就去梓州府。
师徒四人在一起聊了有一个多时辰,午饭苏夫人做了一桌子菜,苏夫子高兴的一桌子菜让师徒四人喝了一个尽兴。
年前的几天过的很快,新年将至,河西村家家户户的忙着备办年货,笑闹声不时的飘荡在村中,很是喜庆。
☆、第45章
今年的新年,李家过的尤为的热闹,尤其是已经两年未归家的长孙回来了,年后又将要娶媳妇,一时间家里的老老小小心里都充满着喜悦。
年夜饭的时候,老爷子给自己的孙子辈一人一个大红包,最小的明玉和明弘是最高兴。两个孩子今年五岁,长的和年画里面的娃娃似的雪白可爱,拿着手里的红包死活不撒手,财迷的样子萌坏了李明锦,管不住的逮住狠亲了一口。
两个孩子出生的时候,李明锦已经十几岁了,后来一直在外读书,和两个最小弟弟妹妹相处的并不多,可见两个小的不会喜欢哥哥的亲近了。
被打击了多次的李明锦,毫不气馁,闲来无事还就乐意逗逗两个小不点,惹得家里的婶子们直打趣,“明锦啊,这么喜欢孩子,回头娶了媳妇赶紧给你奶奶生个重孙啊……”李明锦听的涨红了脸,尴尬的溜了。
年初二小姑子李婷就带着丈夫和儿子回了娘家,南山这带女儿女婿都是初二开始拜娘家年的,因着河西村与河东村只一河之隔,路途甚近,李婷一家三口一大早就大包小包的拎着年礼回到了娘家。
王氏在门口迎了女儿女婿,听着被抱在女婿怀里的三岁的外孙奶声奶气的喊着外婆,王氏心都要化了,忙招呼三人进屋,看着女儿大包心包拎着的东西,心里高兴嘴上却是假意的对着女儿责道:“回自个娘家,人来就来了,还带什么东西,这大包小包的真是破费!”王氏都不是在意东西,只是这也是女儿孝顺的表现。
一旁的苏昌余看着丈母娘责怪自己媳妇,忙放下抱着的两岁的儿子,笑着对丈母娘维护起媳妇来,“岳母,这好些东西是我娘让带的,今天可真不关我媳妇的事,呵呵……”
王氏当然知道女婿是在维护女儿,心下满意女婿疼惜女儿,扬起嘴角忙转过话头,“亲家真是太客气了,婷子能嫁到你们家也是她的福气。”
“呵呵,岳母,能娶到我媳妇也是我的福气……”
李婷有点无语自家和丈夫就站在门口相互客套起来,一把拉着王氏边往里面走边说,“好啦,娘,有话进去说吧,外面挺冷的……”
……
王氏觉得自己女儿自嫁人之后,变的大咧了起来,以前多乖巧啊,从来不会嫌弃自个儿啰嗦的……李婷是没注意到王氏的怨念,进了屋放下手里的东西,就准备去灶房帮忙,小王氏和孙氏这会儿正在灶房里面忙活,这当媳妇的每当年上那就是天天没有松快劲儿,不过乡下媳妇都是如此,也都习惯了。
李家在河西村也没别的亲戚,现在女儿嫁人了,才有了一门亲戚走个门。和往年一样,李继贤夫妇带着孩子回了刘氏的娘家拜年,李继兴夫妇去了林家。王氏就喊了李大贵老两口也过来一起吃饭。
冬天温度低,年上的一些菜,从腊月底就开始准备,一些腌制的菜只要当天蒸就好,鱼是三十煮好放着的。蔬菜类的多数是一些菜干,萝卜和大菠菜。
因着年初二知道小姑要回来拜年,家里的女人们从昨晚就开始忙活,上午又忙活了一上午,终于将十个菜端上了桌。十个菜在年上是要求,寓意十全十美。
苏昌余前些年一直是在外跑镖的,但是自成亲后,就没有再去了。一方面是刚成亲,苏家想早些抱孙子,哪里肯让儿子再往外跑。另一方面是苏昌余自己也觉得刚娶了媳妇,跑镖在外也有风险,万一出了意外,小媳妇可怎么办?思来想去,苏昌余决定去自家镇上的铺子上帮忙。 ↑返回顶部↑
对于李明锦三兄弟的到来,苏夫子显然很高兴,特别是李明锦两年没见了,瞅着变化蛮大了,比以前更多了几分稳重,看来游历确实锻炼人,苏夫子很是欣慰。
“都坐,这次回来是要成亲了吧……呵呵。”被老师打趣了的李明锦,有点不好意思,忙辩解道:“夫子,哪里啊……是想回来看看……呵呵”
“呵呵,行啦,成家立业,天经地义,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想了想又问了问李明锦外面游历的事情。李明锦先说和夫子说了外面的见闻,后又谈了谈自己的看法。
当说到看到有的州府手段残酷的镇压手无寸铁的平民之时,李明锦声音低了低,苏夫子默然了一会轻声说了一句:“唉,虽君上圣明,但酷吏仍存,老百姓的日子依然不好过……”
这个话题有点沉重,一时之间几人都有点沉默,李明秀自听哥哥说道这些面上就十分的气愤,想了想出声道:“这个当官的简直太可恶了!”
见弟子嫉恶如仇的样子,苏夫子兴趣来了,忙问道:“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当然是要做一个为百姓请命的好官……”李明秀理所当然的回到。
“好!男儿当如此……”苏夫子对于爱徒的回答显然很满意,想了想又对三人道:“君子立世,当有所为,有所不为!不管以后你们三人做什么,要记住这句话!”
“知道了,夫子”三兄弟虚心的听着夫子的教诲。
苏夫子又问了李明锦接下来的打算,李明锦本来是想继续游学的,但是今年要成亲,刚成亲就出去也不好。所以决定还是安下心来继续读书吧,苏夫子的建议是去梓州府的学院去,毕竟学院里的夫子学问更高,学子们又都是要继续科考的秀才,聚在一起学习,更能有所益处。李明锦也觉得老师的建议甚好,表示成亲之后,就去梓州府。
师徒四人在一起聊了有一个多时辰,午饭苏夫人做了一桌子菜,苏夫子高兴的一桌子菜让师徒四人喝了一个尽兴。
年前的几天过的很快,新年将至,河西村家家户户的忙着备办年货,笑闹声不时的飘荡在村中,很是喜庆。
☆、第45章
今年的新年,李家过的尤为的热闹,尤其是已经两年未归家的长孙回来了,年后又将要娶媳妇,一时间家里的老老小小心里都充满着喜悦。
年夜饭的时候,老爷子给自己的孙子辈一人一个大红包,最小的明玉和明弘是最高兴。两个孩子今年五岁,长的和年画里面的娃娃似的雪白可爱,拿着手里的红包死活不撒手,财迷的样子萌坏了李明锦,管不住的逮住狠亲了一口。
两个孩子出生的时候,李明锦已经十几岁了,后来一直在外读书,和两个最小弟弟妹妹相处的并不多,可见两个小的不会喜欢哥哥的亲近了。
被打击了多次的李明锦,毫不气馁,闲来无事还就乐意逗逗两个小不点,惹得家里的婶子们直打趣,“明锦啊,这么喜欢孩子,回头娶了媳妇赶紧给你奶奶生个重孙啊……”李明锦听的涨红了脸,尴尬的溜了。
年初二小姑子李婷就带着丈夫和儿子回了娘家,南山这带女儿女婿都是初二开始拜娘家年的,因着河西村与河东村只一河之隔,路途甚近,李婷一家三口一大早就大包小包的拎着年礼回到了娘家。
王氏在门口迎了女儿女婿,听着被抱在女婿怀里的三岁的外孙奶声奶气的喊着外婆,王氏心都要化了,忙招呼三人进屋,看着女儿大包心包拎着的东西,心里高兴嘴上却是假意的对着女儿责道:“回自个娘家,人来就来了,还带什么东西,这大包小包的真是破费!”王氏都不是在意东西,只是这也是女儿孝顺的表现。
一旁的苏昌余看着丈母娘责怪自己媳妇,忙放下抱着的两岁的儿子,笑着对丈母娘维护起媳妇来,“岳母,这好些东西是我娘让带的,今天可真不关我媳妇的事,呵呵……”
王氏当然知道女婿是在维护女儿,心下满意女婿疼惜女儿,扬起嘴角忙转过话头,“亲家真是太客气了,婷子能嫁到你们家也是她的福气。”
“呵呵,岳母,能娶到我媳妇也是我的福气……”
李婷有点无语自家和丈夫就站在门口相互客套起来,一把拉着王氏边往里面走边说,“好啦,娘,有话进去说吧,外面挺冷的……”
……
王氏觉得自己女儿自嫁人之后,变的大咧了起来,以前多乖巧啊,从来不会嫌弃自个儿啰嗦的……李婷是没注意到王氏的怨念,进了屋放下手里的东西,就准备去灶房帮忙,小王氏和孙氏这会儿正在灶房里面忙活,这当媳妇的每当年上那就是天天没有松快劲儿,不过乡下媳妇都是如此,也都习惯了。
李家在河西村也没别的亲戚,现在女儿嫁人了,才有了一门亲戚走个门。和往年一样,李继贤夫妇带着孩子回了刘氏的娘家拜年,李继兴夫妇去了林家。王氏就喊了李大贵老两口也过来一起吃饭。
冬天温度低,年上的一些菜,从腊月底就开始准备,一些腌制的菜只要当天蒸就好,鱼是三十煮好放着的。蔬菜类的多数是一些菜干,萝卜和大菠菜。
因着年初二知道小姑要回来拜年,家里的女人们从昨晚就开始忙活,上午又忙活了一上午,终于将十个菜端上了桌。十个菜在年上是要求,寓意十全十美。
苏昌余前些年一直是在外跑镖的,但是自成亲后,就没有再去了。一方面是刚成亲,苏家想早些抱孙子,哪里肯让儿子再往外跑。另一方面是苏昌余自己也觉得刚娶了媳妇,跑镖在外也有风险,万一出了意外,小媳妇可怎么办?思来想去,苏昌余决定去自家镇上的铺子上帮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