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节(1 / 4)
安妮这么棒,她为什么会感到焦虑?邹萍理解不了,只能泛泛宽慰着她。
安妮熬夜熬到眼睛通红。
她为什么这样在意啊?
不想落得和嘉利·梅尔文一样,明明是女主角,却成为叶萱神级演技下的陪衬。这是原因之一。
另有一个原因,她自己和自己较劲儿呢。
觉得自己能做的更好,那为什么不尝试一下……她早感觉到了自己的瓶颈,不断在压缩演技,或许就是为了等这一天的突破。
所以安妮把自己熬成了兔子眼。
《桃花扇》的背景不在民国,尽管有太多类似题材的华语电影,都喜欢把背景设计在民国,好像只有那个时候改朝换代、家国变迁才更有内涵——安妮不是不喜欢民国戏,只是演过了《九香》,她总想尝试点新的东西。
南明的大胆,就在他设定的背景:80年代,华国迎来了改革开放,昆曲新秀演员郑琳在演出时,邂逅了南下采风的中文系才子,才子擅长人像摄影,将郑琳的舞台照和后台卸妆后的照片寄给了电影杂志……杂志上刊登后,郑琳那学戏曲独有的气质和她自身的美貌,让她受到了电影导演的青睐。
郑琳跳出了戏曲圈子,转而拍戏,顺理成章的和她的伯乐相爱。别误会,这不是安妮的角色,这是叶萱的——鬼知道南明写剧本时在想什么,这个人设,和叶萱本人的经历太像了,所以安妮一看到剧本就说这个角色适合叶萱!
郑琳离开剧团时,将她养大的师傅伤心透顶,郑琳跪在地上发誓:“等我成了电影明星,会有更多人来关注戏曲。我给您盖一个大戏园子,让团里的兄弟姐妹们不用再到乡下跑场子。”
郑琳发誓自己不会被外面的世界迷花眼,她拍几年戏,就会回到剧团。
故事当然没有按照郑琳的想法发展,她拍戏一炮而红,慢慢成了大明星,又怎会重回剧团过每个月领死薪水,连买一瓶雪花膏都要考虑很久的苦日子?
郑琳不喜欢别人说她是戏子出身,恨不得将过去彻底掩埋,承诺的大戏园子也成了空。戏曲渐渐成了过气的文化,演出没有收益,剧团渐渐发不出工资,其他演员也学郑琳一样出走,各谋生计。只有团长,也就是郑琳的师傅还苦守着剧团,可他成了一个光杆司令。
郑琳当初登台表演,唱的最多的就是《桃花扇》,她的师傅唱的最好的也是这一剧目……破败的剧团,团长孤零零一个人唱《桃花扇》,时常有一群孩子跑来破剧团的地方寻宝、游戏。
他们听团长咿咿呀呀唱《桃花扇》,团长一个人能把“生、旦、净、末、丑”都包圆了,他能唱小生,也能唱正旦,听他转换嗓子和角色,孩子们都哄笑,看他捏着手指说话,就骂他不要脸。
除了一个小女孩。
她紧紧扒着窗户,听团长唱戏,时间久了,其他小孩儿觉得破戏院不好玩,只有小女孩儿还来。
团长问她是不是想学戏,小女孩儿说想学唱歌儿。
孩子分不清戏曲和歌,只觉得团长的唱腔美就是在唱歌,只不过这些歌儿有点奇怪,和学校老师教的不一样。
“你能听懂?”
太久没人和团长说话,他太寂寞,居然和小女孩儿搭话。小女孩儿点点头,张口就来了一句:“暮晓春来迟,先于百花知。岁岁种桃花,开在断肠时……”
小姑娘的声音稚嫩,纯粹的模仿,是听的次数多了记下来,根本不解其意。
团长没有教小女孩儿唱戏,反而沉着脸吓她:
“以后不许来这里,滚远一点!”
……
安妮的角色,就是这个小女孩儿。最终当然是学成了戏的,南明在写昆曲,却用好莱坞大片的故事节奏在写。昆曲剧团的变迁,郑琳离去,孤僻落寞的团长,所有人都离开了,却有新血“小女孩儿”喜欢昆曲,愿意加入。
昆曲是故事的外衣,内核是少女振兴破旧剧团的追梦励志剧……可能会触碰到沉重,但你不能单纯说《桃花扇》是文艺片,南明以及尽最大的努力,将故事写得老少皆宜。
郑琳成了大明星,时光匆匆,她要面临中年事业下滑危机,撑着她的是在娱乐圈的“资格”,还要面对大才子导演丈夫出轨——这个角色,是薛波演的。
薛波已经在“扮老”的路上策马狂奔,这个角色能圈什么粉,瞿逸飞高高兴兴把这角色甩给薛波,薛波的经纪人已经快气到吐血。 ↑返回顶部↑
安妮熬夜熬到眼睛通红。
她为什么这样在意啊?
不想落得和嘉利·梅尔文一样,明明是女主角,却成为叶萱神级演技下的陪衬。这是原因之一。
另有一个原因,她自己和自己较劲儿呢。
觉得自己能做的更好,那为什么不尝试一下……她早感觉到了自己的瓶颈,不断在压缩演技,或许就是为了等这一天的突破。
所以安妮把自己熬成了兔子眼。
《桃花扇》的背景不在民国,尽管有太多类似题材的华语电影,都喜欢把背景设计在民国,好像只有那个时候改朝换代、家国变迁才更有内涵——安妮不是不喜欢民国戏,只是演过了《九香》,她总想尝试点新的东西。
南明的大胆,就在他设定的背景:80年代,华国迎来了改革开放,昆曲新秀演员郑琳在演出时,邂逅了南下采风的中文系才子,才子擅长人像摄影,将郑琳的舞台照和后台卸妆后的照片寄给了电影杂志……杂志上刊登后,郑琳那学戏曲独有的气质和她自身的美貌,让她受到了电影导演的青睐。
郑琳跳出了戏曲圈子,转而拍戏,顺理成章的和她的伯乐相爱。别误会,这不是安妮的角色,这是叶萱的——鬼知道南明写剧本时在想什么,这个人设,和叶萱本人的经历太像了,所以安妮一看到剧本就说这个角色适合叶萱!
郑琳离开剧团时,将她养大的师傅伤心透顶,郑琳跪在地上发誓:“等我成了电影明星,会有更多人来关注戏曲。我给您盖一个大戏园子,让团里的兄弟姐妹们不用再到乡下跑场子。”
郑琳发誓自己不会被外面的世界迷花眼,她拍几年戏,就会回到剧团。
故事当然没有按照郑琳的想法发展,她拍戏一炮而红,慢慢成了大明星,又怎会重回剧团过每个月领死薪水,连买一瓶雪花膏都要考虑很久的苦日子?
郑琳不喜欢别人说她是戏子出身,恨不得将过去彻底掩埋,承诺的大戏园子也成了空。戏曲渐渐成了过气的文化,演出没有收益,剧团渐渐发不出工资,其他演员也学郑琳一样出走,各谋生计。只有团长,也就是郑琳的师傅还苦守着剧团,可他成了一个光杆司令。
郑琳当初登台表演,唱的最多的就是《桃花扇》,她的师傅唱的最好的也是这一剧目……破败的剧团,团长孤零零一个人唱《桃花扇》,时常有一群孩子跑来破剧团的地方寻宝、游戏。
他们听团长咿咿呀呀唱《桃花扇》,团长一个人能把“生、旦、净、末、丑”都包圆了,他能唱小生,也能唱正旦,听他转换嗓子和角色,孩子们都哄笑,看他捏着手指说话,就骂他不要脸。
除了一个小女孩。
她紧紧扒着窗户,听团长唱戏,时间久了,其他小孩儿觉得破戏院不好玩,只有小女孩儿还来。
团长问她是不是想学戏,小女孩儿说想学唱歌儿。
孩子分不清戏曲和歌,只觉得团长的唱腔美就是在唱歌,只不过这些歌儿有点奇怪,和学校老师教的不一样。
“你能听懂?”
太久没人和团长说话,他太寂寞,居然和小女孩儿搭话。小女孩儿点点头,张口就来了一句:“暮晓春来迟,先于百花知。岁岁种桃花,开在断肠时……”
小姑娘的声音稚嫩,纯粹的模仿,是听的次数多了记下来,根本不解其意。
团长没有教小女孩儿唱戏,反而沉着脸吓她:
“以后不许来这里,滚远一点!”
……
安妮的角色,就是这个小女孩儿。最终当然是学成了戏的,南明在写昆曲,却用好莱坞大片的故事节奏在写。昆曲剧团的变迁,郑琳离去,孤僻落寞的团长,所有人都离开了,却有新血“小女孩儿”喜欢昆曲,愿意加入。
昆曲是故事的外衣,内核是少女振兴破旧剧团的追梦励志剧……可能会触碰到沉重,但你不能单纯说《桃花扇》是文艺片,南明以及尽最大的努力,将故事写得老少皆宜。
郑琳成了大明星,时光匆匆,她要面临中年事业下滑危机,撑着她的是在娱乐圈的“资格”,还要面对大才子导演丈夫出轨——这个角色,是薛波演的。
薛波已经在“扮老”的路上策马狂奔,这个角色能圈什么粉,瞿逸飞高高兴兴把这角色甩给薛波,薛波的经纪人已经快气到吐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