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祖国之崛起而穿书 第85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他想对我姐做什么?
  她说,“一个考场的。”
  谢郁来了,她也没有留在这里和这位同学对答案的习惯,谢雁起身,跟着谢郁往致远集合的方向走去。
  在别人眼里,他是全市第一,沪城未来的状元,门门功课第一的尖子生,是学生会主席。
  但在她眼里,只是“一个考场的”。
  一个考场的?
  谢郁收回目光。
  那没事了,就是长得好看点,萍水相逢的考友而已。
  男生站在原地,看着她转身离开,想起刚才女生认真分析考题时的模样,他忍不住问:“同学,你叫什么。”
  前面的人头也没回。
  “谢雁。”
  人来人去,她消失在人潮里。
  这是他第一次听到她的名字,却不是他最后一次听见。
  前面的题,都是各个中学抽调出来的教师组改的,只有最后一道大题,由同舟大学负责出题的张学书来批改,他是同舟大学结构工程学院副院长,今年四十五岁,正是搞事业的黄金年龄。
  同时,他出的题,也是出了名的古怪。
  不止解题思路古怪,看似解答出来了,其实某个地方,埋个小雷,就能让一切计算结果功亏一篑。
  比如这次初中部最后要求求的n点坐标。
  只找对坐标点还不够,还要从各个方面论证可能性是否成立,一旦在某方面相排斥,这种情况和坐标就要予以排除。
  除了思路以外,他的题目也很古怪。
  最后一道大题,披着函数奥数题的皮,还套了个剧情壳子。
  ——考生,在一座构想中的跨江大桥上计算函数曲线和坐标,初中部只要求n点坐标,高中部却要求进行相关数据的计算和验证。
  他把计算难题和思路难题结合在一道桥梁设计题当中,主要考察的还是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但题目内容本身,算是“夹带私货”。
  很多卷子还挺好改的,最后一道题直接就空白一片,有的一看就是瞎写一通,只有数十张答卷可以勉强看看。
  有几张高中部的卷子,解了一半的题,但离成功还差一步。
  果然,还是题的难度设计的太高了?
  张学书摇摇头。
  看来,自己高估了这些学生的水平。
  的确,他们还没有学大学的知识,思路也很僵化,现在的很多题型套路都是固定的,导致学生一味的背题型,一遇到创新性的问题,就找不到方向。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三个小时的时间太短了,很多人没有多余的时间来思考最后一道难题。
  他改完了高中部的卷子,又捡起初中部的,初中部的情况更糟糕,虽然只是求n点坐标,但——就没几个人做了这道题。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